4 月份,在一些地區(qū),一種水分超足、味道清甜、金黃圓滾、外形可愛的水果上市了,很多嘗過鮮果的人都會忍不住愛上,它就是枇杷。
皮薄汁多、清甜微酸,咬一口就能感受到滿滿的春天氣息。很多人以為枇杷太甜不適合控糖人群,其實它的糖分并不算高,而且富含水分、膳食纖維和類胡蘿卜素。

01
枇杷營養(yǎng)豐富
1
清甜但糖含量不高,控糖友好
嘗起來清甜可口的枇杷,實際含糖量并不算高,每 100 克枇杷的含糖量大約為 9.3 克,不同品種的枇杷含糖量雖存在一定差別,但總體處于 8%~10% 這個范圍。和柚子相近,比桃子、蘋果、梨的含糖量都要低。
此外,枇杷的升糖指數(shù)也不高,各類枇杷品種的升糖指數(shù)均低于 55,屬于典型的低升糖指數(shù)水果,對于擔(dān)憂血糖狀況的朋友而言十分適宜。而且,枇杷的熱量極低,僅有 41 千卡/100 克,與柚子(42 千卡/100 克)相差無幾,卻又少了柚子那若有若無的酸澀口感,稱得上是美味與控糖兩全其美的優(yōu)質(zhì)水果,即便正處于減肥階段,也能安心吃上幾顆。

數(shù)據(jù)來自:《中國食物成分表》第六版等
2
類胡蘿卜素含量較高,有利于護眼
瞧見枇杷那明艷色澤,大家或許便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類胡蘿卜素。確實,金黃澄亮的枇杷中類胡蘿卜素含量較為可觀。

曾有研究人員對 51 個不同品種的枇杷開展類胡蘿卜素含量檢測,結(jié)果顯示其含量在大約 300 微克/100 克至 4400 微克/100 克這個區(qū)間內(nèi)波動。并且,果肉色澤越濃郁的品種,類胡蘿卜素含量也就越高。比如紅肉、黃肉枇杷相較于白肉枇杷,類胡蘿卜素含量要高出數(shù)倍乃至十幾倍,其他科研人員也得出了相近的研究結(jié)論。
豐富的類胡蘿卜素具備強勁的抗氧化效能,能夠有效助力清除體內(nèi)的自由基,減輕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對細胞造成的損害。這不僅對養(yǎng)護肌膚大有裨益,還能起到預(yù)防干眼癥、夜盲癥的作用,悉心呵護眼部健康。日常工作中長時間使用電腦,導(dǎo)致眼部易感疲勞、干澀的朋友,不妨適量食用一些。
3
水分充足,補水效果好
枇杷鮮果的水分占比極高。有科研人員針對福建省不同品種的枇杷進行測定,發(fā)現(xiàn)個別枇杷品種的含水量最高竟可達 92.00%,著實堪稱“天然小水庫”;即便是一些耐貯藏、易運輸?shù)蔫凌似贩N,含水量相對較低,但也能達到 88.73%。

所以,盡管枇杷果實無法像枇杷葉那樣入藥治病,但食用枇杷卻能為人體補充大量水分,對于因氣候干燥、飲水不足而引發(fā)的咳嗽癥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春季氣候干燥,倘若身邊的家人朋友不愛喝白開水,不妨建議他們挑選像枇杷這類水分含量高的水果來補充水分。
4
膳食纖維搭配山梨糖醇,通便效果不錯
枇杷的膳食纖維含量并非十分突出(處于 0.8 - 1.7 克/100 克的區(qū)間),不過當(dāng)它與有助于擴充糞便容積、推動腸道蠕動的山梨糖醇相互配合,再結(jié)合枇杷自身高含水量的特性,其潤腸通便的功效便更為顯著了。
相關(guān)研究表明,枇杷中山梨糖醇的含量與品種緊密相關(guān),大致在 300 毫克/100 克至 1190 毫克/100 克這個范圍內(nèi)波動。雖說無法與梨、西梅這類山梨糖醇“富礦”水果相提并論,但也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和蘋果、桃子的山梨糖醇含量不相上下。倘若正遭受便秘問題的困擾,不妨適量食用一些枇杷、西梅、梨等水果,同時增加飲水量,以此助力順暢排便。
02
枇杷該怎么選?
你或許會心生疑惑,像枇杷這般美味又富含營養(yǎng)的水果,為何在北方市場卻未能廣受追捧呢?
這主要歸因于枇杷果皮薄嫩、果肉質(zhì)地細膩,極易遭受磕碰損傷與病菌侵擾,難以長久保存,這無疑大幅抬高了運輸?shù)碾y度與成本,致使北方市場上枇杷的售價自然節(jié)節(jié)攀升。而且,枇杷鮮果的供應(yīng)周期十分短暫,大概只有兩個月上下。為了延長其保質(zhì)期、降低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有時果農(nóng)不得不提前采摘成熟度欠佳的枇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非產(chǎn)地消費者的食用感受。
那么,對于不住在南方的朋友而言,若想品嘗到美味的枇杷,掌握以下挑選技巧就顯得尤為必要:
▼挑選顏色呈橙紅色或橙黃色的枇杷
一般來說,枇杷顏色越深,成熟度就越高,甜度、口感和香氣也會更為出色。
▼挑選果型呈橢球形、個頭適中的枇杷
橢球形的枇杷往往果肉較為厚實,糖分儲備也相對充足。個頭過大的枇杷,由于生長速度過快,可能會影響糖分的積累;而個頭過小的枇杷,則可能成熟度不足,口感偏酸。

▼挑選表皮帶有絨毛的枇杷
枇杷越新鮮,其果皮上的絨毛保留得就越完整,這也從側(cè)面反映出它在運輸過程中受到的損傷較小。
對了,在此提醒大家,枇杷屬于亞熱帶水果,和香蕉類似,并不適宜放入冰箱冷藏,否則極易發(fā)生褐變,進而影響口感。所以建議大家一次不要購買過多,隨買隨吃,這樣品嘗起來風(fēng)味最佳。
03
枇杷要趁鮮吃,千萬別吃核
按照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的建議,每日需攝入 200 - 350 克新鮮水果,換算下來大概相當(dāng)于 4 至 7 個中等個頭枇杷的量。大家不妨每天吃 2 至 3 個枇杷,再搭配其他種類水果一同食用,這樣能讓營養(yǎng)攝入更為均衡。
除了直接大快朵頤地品嘗,在南方地區(qū),枇杷還有許多別出心裁的吃法,像制作湯羹、烹炒菜肴、熬煮糖水等。就拿廣東地區(qū)來說,有一道頗具人氣的枇杷瘦肉湯,它選用新鮮枇杷果肉,搭配精瘦豬肉、紅棗、生姜、蓮子、陳皮等食材一同煲煮,據(jù)說這道湯既能消暑解渴,又可去除油膩,味道十分美妙。還有一道生炒枇杷雞肉也備受食客青睞,這道菜主要選用鮮嫩雞肉和新鮮枇杷,先用蔥蒜將雞肉爆炒至七成熟,再加入枇杷繼續(xù)翻炒,成品既有枇杷的清甜滋味,又能增添雞肉的香氣、去除腥味。
與前面兩道美食相比,最容易上手、也最容易被多數(shù)地區(qū)民眾接受的,或許要數(shù)枇杷糖水了。枇杷本身自帶的香甜氣息就已足夠誘人,要是再搭配上雪梨、百合或者銀耳,無需額外添加糖分,就能熬煮出一份低糖低熱量的滋潤糖水。倘若你喜歡喝冰涼的飲品,不妨將其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時后再飲用。隨著夏日腳步漸近,大家不妨動手嘗試一番!

最后著重提醒大家:枇杷核和苦杏仁、蘋果核、李子核等一樣,都含有氰苷成分,這種物質(zhì)在人體內(nèi)代謝后會生成氫氰酸。氫氰酸是一種有毒物質(zhì),它會干擾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正常功能,致使細胞無法正常利用氧氣,造成組織缺氧,進而引發(fā)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悸等一系列不適癥狀。所以,在給兒童和老人食用枇杷之前,最好先將果核去除,以防誤食。
資料丨科普中國
編輯丨李玲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