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江支隊林縣籍隊員追記之二

——扎根閩南

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海濱,閩江穿境而過。元朝時分福州、興化、建寧、延平、汀州、邵武、泉州、漳州八路(相當(dāng)于府的行政區(qū)劃),明朝時改為八府,歷清朝無變革,故有“八閩”之稱。

還有一種說法。晉時中原戰(zhàn)亂不斷,中原大族南遷,始入閩者有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八姓。入閩后先在今閩北地區(qū)及晉安(福州)定居,而后漸向閩中、閩南沿海遷居,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故稱“八閩”。

福建是蔣家王朝敗亡臺灣的最后一站。

籌糧支前

1949年8月11日,長江支隊、華東南下干部(200余人)和在福建堅持地下斗爭的干部,由新成立的福建省委組織在建甌召開會師大會。會議要求:首先做好接管工作,發(fā)動群眾開展征糧征款,支援前線,吃飽飯,打勝仗;其次,開展剿匪、除霸,穩(wěn)定人心,安定秩序。這幾項工作必須緊密結(jié)合,不能單打一,一切保證支前。

其時,三野10兵團10萬余人正在與國民黨18萬殘余作最后的決戰(zhàn),鞏固現(xiàn)有解放區(qū)、籌糧支前是壓倒一切的任務(wù)。

還未全部解放的福建,剛成立了兩個地委,一是建甌,二是南平,分別由太岳、太行各一個大隊接管。長江支隊第五大隊負責(zé)接管的龍溪地區(qū)(漳州),當(dāng)時尚未解放。其時,隸屬第五大隊的120多名林縣南下干部,主要任務(wù)是和第五大隊成員一起服務(wù)支前工作,隨軍前進,解放一個縣,就接管一個縣。1949年9月23日,漳州除東山縣外全部解放,長江支隊第五大隊成員才全部進入漳州。

新來乍到,立足未穩(wěn),就面臨緊迫的籌糧重任,這對數(shù)千名南下干部來講,都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剛剛解放的福建,滿目凄涼,遍地饑餓。一方面老百姓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另一方面地主、惡霸、土匪屯糧搶糧,蠢蠢欲動。一方面是廣大群眾對新來的軍隊和干部缺乏信任,敬而遠之;另一方面國民黨殘余、潛伏的特務(wù)勾結(jié)地主、惡霸、土匪,造謠惑眾,趁機作亂。

“吃苦并不怕,但最大的問題是語言不通?!笔腥?929年10月出生,原康鎮(zhèn)人,南下時任漳州市海澄縣司法科科長。他在談到他和戰(zhàn)友剛到漳州的情景時說。

語言不通,就得找“翻譯”。先是通過當(dāng)?shù)馗刹柯?lián)系積極群眾,但等人一走,曾和長江支隊隊員接觸的群眾就遭殃了。“連江縣小滄鄉(xiāng)一個姓林的戶籍員,在工作隊走后,就被地主活埋了。”張全金,1927年10月出生,桂林鎮(zhèn)人,南下時任長泰縣委宣傳部干事、縣委秘書、辦公室主任,現(xiàn)在是漳州市長江支隊研究會名譽會長,他在講到籌糧工作隊剛下鄉(xiāng)的困難時說。

“一個人不敢單獨出去辦事,不帶武裝根本進不了村。”郝錦章,1931年出生,采桑鎮(zhèn)葛木村人,南下時在海澄縣組織部工作,現(xiàn)在是漳州市長江支隊研究會會長。他在說到當(dāng)時情況時說,國民黨殘余、特務(wù)勾結(jié)地主、惡霸、土匪,與新政權(quán)為敵,氣焰十分囂張。

漳州下轄的南靖縣是土樓之鄉(xiāng)。1950年3月16日,一個叫梅林的屯糧點被土匪包圍,剛籌集的11萬斤糧食可能被搶,情況危急。征糧工作隊組織公安、民兵隊伍奮力反擊,打死3人,打傷一人。28日,土匪卷土重來,又被擊潰。

“籌糧支前15個月,南下干部付出了血的代價。僅在1950年,地主、土匪、惡霸、特務(wù)相互勾結(jié),打死、活埋、致殘海澄縣干部群眾61人?!笔腥鴧⑴c南下海澄紀念冊的編寫工作,時間、人數(shù)記得清楚。

“土匪搶走老百姓的糧食要奪回來,地主手里的糧食要強征出來,不法糧商的要征借出來。群眾看到我們和他們一條心,積極性很高?!蓖踔螄?928年10月出生,東崗鎮(zhèn)人,南下后曾任東山縣縣長。說到當(dāng)時怎么籌糧,老人聲音高了許多。

當(dāng)時,福建各縣實行的是舊政權(quán)時的稅收制度,鄉(xiāng)、村兩級的底冊都在甲長、保長手里。出布告讓他們自報,他們不配合,只好把他們“請”到區(qū)公所,嚴令他們交出來。在吃清底子后,廢除舊稅收制度,實行老解放區(qū)的派購制,按田地畝數(shù)征派。這樣一來,老百姓高興了。因為這不是國民黨時的辦法了,實事求是,該誰繳多少,就繳多少。一聽說沒收了地主的糧食,群眾很高興,搶著往兵站運送軍糧。建甌一個區(qū),僅用4個月就籌糧600萬斤。

規(guī)范合理的糧食征購制度和緊緊團結(jié)群眾打擊地主、惡霸、土匪的政策實施,使南下干部入閩后的第一項工作進展神速。但福建尚有5萬匪患,土地改革還未進行,朝鮮戰(zhàn)爭也已打響,更為嚴峻的考驗還在等待著南下干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微信公眾號ID:LinzhouInfo

來源:林州市新聞中心 崔國紅《長江支隊林縣籍隊員追記》(2014-11-21)

投稿/建議請發(fā)郵件:627005285@qq.com

【欄目導(dǎo)航】

【紅旗渠專題】

紅旗渠視頻 紅旗渠傳奇 百家講壇

豫劇紅旗渠  精神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