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你,有沒有被身邊的親人辜負(fù)過?

我想,很多人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

在家庭當(dāng)中,越是心甘情愿付出的人,越是容易被辜負(fù),連被體諒的資格都沒有。

如果你是女人,整天為了家庭付出,而沒有收獲,那你就會抱怨,我已經(jīng)辛辛苦苦付出一切了,為什么老公、公婆,還是不體諒我呢?

如果你是男人,整天為了賺錢拼命,而沒有收獲,那你就會埋怨,我已經(jīng)特別努力了,為什么老婆、岳父岳母,還是認(rèn)為我窩囊呢?

你會發(fā)現(xiàn),不論是女人,還是男人,只要他們心甘情愿付出了,那他們被人辜負(fù)、傷害的概率,就會特別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愛哭的孩子有糖吃,太乖的孩子沒糖吃。

一個孩子,動不動就哭鬧,大人為了安慰他,就會給他糖吃。哪怕不給他糖吃,也會以其他的方式安慰他。

反之,一個孩子,永遠(yuǎn)都乖巧,沒有任何的哭鬧,大人就會覺得,他不需要糖,也不需要安慰。慢慢地,這個孩子就被忽視了。

到頭來,愛哭的孩子有所獲益,而乖巧的孩子沒有獲益。

這個時候,肯定有人會抱怨,為什么會如此不公平?其實,這并非不公平,而是人性使然。

你提出要求,別人也知道你的要求,自然就會各種安慰,對你有所重視。

你不提出要求,別人就會認(rèn)為你沒有要求,自然就沒有安慰,也沒有任何的重視。

這說明了什么?

再善良、乖巧的人,也都要給自己,加點鋒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就是一場博弈。

魯迅先生提出過一個“拆屋效應(yīng)”。

原文是這樣說的:

“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diào)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diào)和,愿意開天窗了?!?/strong>

你想打開窗戶,但你不說,別人也不知道,所以別人不允許你打開窗戶。

你想打開窗戶,但你實話實說,別人就會跟你漫天要價,你也很難打開窗戶。

你想打開窗戶,但你主張拆掉房屋,別人就會跟你妥協(xié),從而允許你打開窗戶。

這說明了什么?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場博弈。

親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你想被人尊重、體諒、珍惜,那你就需要提出一定的條件、意見,讓別人不敢忽視你。

如此,你也就被身邊人重視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

家庭中有一種人,再怎么真心付出,也都會被親人辜負(fù)。

什么樣的人,會被親人辜負(fù)呢?

毫無疑問,是性格懦弱、退縮、不敢提出意見、總是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乖孩子。

你太乖了,別人就會欺負(fù)你;你太好了,別人就會套路你;你太順從了,別人就會傷害你。

過分委曲求全,在別人看來,這就是妥妥的軟柿子。誰不喜歡拿捏軟柿子呢?

過分逆來順受,在別人看來,這就是妥妥的拳擊沙包。不打兩下,都對不起他。

過分乖巧,動不動就為了別人著想,這就是妥妥的干電池。誰都喜歡壓榨干電池。

不是付出有錯,而是缺乏鋒芒、尖刺的付出,容易被人看扁、拿捏、欺負(fù)。

所以說啊,再怎么付出,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堅守了底線,別人才不敢欺負(fù)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5

寫到最后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換來別人的尊重。

有可能,你的付出,不僅換不來外人的尊重,還換不來親人的尊重。

不是他們太壞,而是你太好了。人性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慕強,欺軟怕硬。你越是強大,別人越是尊重你。你越是弱小,別人越是欺負(fù)你。

如果說社會是一個巨大的修羅場,那家庭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修羅場。

可不論是巨大的修羅場,還是縮小版的修羅場,本質(zhì)都是一樣的,欺軟怕硬,實力至上。

你若好到毫無保留,別人就敢壞到肆無忌憚。要給自己的善良、付出,加點鋒芒。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