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秦皇島,寒意猶存。晚上11點多,正在工作的“起重28”突然出現(xiàn)故障。接到通知的張祿祿第一時間來到甲板,借著朦朧的月光和船上的燈光,他踩著金橘色的旋梯,熟練地爬上20多米高的起重機電氣機房,拿出隨身攜帶的萬能表、螺絲刀等工具開始夜間搶修。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在太陽升起時,張祿祿解決了問題,“起重28”恢復工作。

今年42歲的張祿祿,是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起重28”輪機長。從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他恪盡職守,長期棲身機艙,處理過船機設備各種緊急故障上百余次,船員們都親切地叫他“搶修一哥”。

功勛船舶的“機修一哥”

在中交一航局,“起重28”是眾所周知的功勛船舶,也是河北省目前最大的施工船舶。

2012年,張祿祿第一次登上“起重28”,船長張金閣就語重心長地說:“‘起重28’不同于其他施工船舶,它不光有普通的機艙業(yè)務,還多了個回轉(zhuǎn)起重機,涉及程序、電控、顯示單元、UPS電源、外端安全保護等多個專業(yè)版塊。要做好‘起重28’的輪機員,綜合技術(shù)實力必須叫得響!”

張祿祿牢記船長的教誨,從那以后,他把“起重28”當成了自己的“圖書館”和“實驗室”。

張祿祿啟動主發(fā)電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祿祿啟動主發(fā)電機。
張祿祿在調(diào)整剎車間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祿祿在調(diào)整剎車間隙。
張祿祿在拆電機蓋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祿祿在拆電機蓋板。

“起重28”自動化程度較高,無論是起重機還是機艙設備全部采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程序控制。??飘厴I(yè)的張祿祿為了更好地適應工作,購買了大量PLC 書籍,并通過網(wǎng)絡課程進行自學。一本本厚厚的專業(yè)書、一節(jié)節(jié)枯燥的網(wǎng)絡課成為他工作之余雷打不動的陪伴。此外,他還養(yǎng)成了記錄實操數(shù)據(jù)的習慣,把工作筆記進行總結(jié)整理,匯成了一本本指導性很強的“起重28”PLC程序?qū)嵅偈謨浴?/p>

厚積薄發(fā),10多年里,他從大管輪、見習輪機長,一路成長為大家口中的“學霸”輪機長,收獲船機中心“優(yōu)秀輪機長”稱號。

“起重28”機修團隊也在他的帶領(lǐng)下,一次次突破自我,制定技術(shù)改革方案30多項,為企業(yè)節(jié)約了維修成本500余萬元。

驚險時刻的“救火先鋒”

張祿祿的職業(yè)生涯寫滿了“驚險時刻”。

2013年6月的一天,“起重28”正在大連市莊河風電場執(zhí)行基礎樁安裝工作,一場超級臺風不約而至。

“錨鏈崩斷的聲響像炮彈爆炸!”張祿祿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右舷一根錨纜在狂風中斷裂,幾噸重的船錨瞬間消失在墨色海浪下,平時穩(wěn)若磐石的船舶也出現(xiàn)了十幾度的橫搖。

情況異常緊急,在刺耳的警報聲中,張祿祿作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倒吸冷氣的決定:帶人搶修甲板錨機。

張祿祿第一個穿好救生衣,綁上安全繩,在其他船員的拖尾監(jiān)護下,率先沖入風浪漫卷的甲板,手腳并用地爬過30多米的距離,來到8個錨機中最遠的一個,調(diào)整錨纜長度,開始搶修。

在他的帶領(lǐng)下,幾個輪機員迅速駐位,相繼來到對應錨機,調(diào)整“起重28”整體船位,確保船位順風搖擺,最大可能地保證船舶整體安全。

經(jīng)過3個小時的不懈努力,張祿祿和輪機員們冒著風雨在海浪中完成了搶修。當他們滿臉水花地走入艙室時,大家已經(jīng)分辨不出他們臉上的是雨水,是海水,還是汗水……

2021年,服役10多年的“起重28”開始老化,6號驅(qū)動器功能失效,PLC控制程序上的對應電腦信號由平時閃動的綠色變成了灰色,設備故障不能啟動。

當時正值疫情期間,人口流動受到一定限制,廠家的工程師短期內(nèi)無法來到現(xiàn)場。

“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張祿祿帶領(lǐng)機修團隊不等不靠,整天泡在機艙里研究對策。

6號驅(qū)動器有8塊電路板,為了排查故障,毫無電路板維修經(jīng)驗的機工們采用了最笨拙也最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從20多臺驅(qū)動器中找出相同型號的驅(qū)動器,挨個替換電路板。

“這個工作說起來容易,其實特別繁瑣,每一塊電路板所在的空間都特別狹窄,勉強能擠進去一個維修人員,每拆下一塊電路板還需要打開四層外殼,擰下100多個螺絲?!睆埖摰摳嬖V記者,他們要層層拍照做記號,因為螺絲下面鏤空的電線層層疊疊,一不小心就有螺絲跑丟的風險。

好不容易排查出故障電路板,更艱難的考驗接踵而至。新電路板與原有系統(tǒng)存在代際鴻溝,廠家以“商業(yè)機密”為由拒絕提供原理圖。

“咱們自己改!”張祿祿借助廠家工程師的遠程視頻指導,帶領(lǐng)機工團隊一邊試驗,一邊改裝,研究技改方案,重新布設線路。他們花了半個月時間,終于完成了對接,保證了“起重28”的正常使用。

張祿祿(左一)正在更換電機編碼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祿祿(左一)正在更換電機編碼器。
張祿祿填寫輪機日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祿祿填寫輪機日志。

20多年來,張祿祿始終保持著這種態(tài)度,完成了100余項維修任務:2003年某軍港擴建時,他連續(xù)5個多月沒有換班休息,直到工程完工;2005年秦皇島五期煤碼頭沉箱蓋板安裝時,他24小時隨時待命,盯著200噸起重船日常維修保養(yǎng),為“共和國的速度”保駕護航……

心懷感恩的“生活專家”

“生活的真諦在于不辜負,不辜負身邊每一場花開,不辜負生活中的每一份擁有?!?/p>

一年中,張祿祿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船上度過。推開他六七平方米的宿舍艙門,感受到的是濃濃的生活氣息——電腦旁,熱帶魚在玻璃缸中織就流動的星河;窗臺上,文竹的枝葉正將陽光剪成細碎的金箔;角落里,折疊整齊的運動服還沾著咸澀的海風……

別看船上生活單調(diào),可張祿祿的世界卻一點也不枯燥。在多次榮獲中交一航局“四星級船舶”、公司“最美宿舍”的“起重28”上,張祿祿和船長、船員兄弟們一起看書、養(yǎng)魚、烹飪、種植、健身,愛好廣泛。

“我喜歡養(yǎng)鳳尾等熱帶魚,它們有頑強的生命力。每當工作結(jié)束后,我都會站在魚缸前看看小魚在水草間穿梭,特別解壓?!睆埖摰撜f,熱帶魚的繁殖力也超強,那些在驚濤駭浪中誕生的小魚苗總被同事們要走,這些游動的生命成了連接陸地與海洋的信使,在無數(shù)個船員宿舍里延續(xù)著溫暖。

海上生涯的艱辛從不會因為抱怨減少分毫,但一尾游魚的漣漪、一片新抽的竹葉、一趟酣暢淋漓的晨跑,卻能讓鋼鐵艙室生長出溫柔的力量。

談起張祿祿,大管輪高緒珂豎起大拇指:“祿祿做事認真,做人厚道,別看他平時不喜歡說笑,但是兄弟們誰有事情,他都上心。每次過年排班,他都把更好的休假時間讓給別人?!?/p>

可張祿祿卻說:“我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在船上,我們的船長是一流的;在機艙,我的輪機員是一流的;在家里,我的妻子、孩子是一流的,他們都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每逢春節(jié),我都要值班,不能回去陪他們,但他們從不抱怨,還總囑咐我要保重身體?!?/p>

張祿祿用22年的青春,在驚濤駭浪中書寫“匠人傳奇”,于螺絲釘里擰出“中國精度”。他不僅是技術(shù)攻堅的“千分尺”,更是時代浪潮中航海精神的鮮活注腳——以專注鑄卓越,以熱忱守初心,以感恩致歲月。

來源:秦皇島Plus( 通訊員:樊琳 記者:安淼)

編輯:崔婷婷 編審: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