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回顧:

(一)

把自閉封印在明信片里,她贈我一張“通關文牒”(二)
(三)

……接上文……

這肯定不是一趟去往世界盡頭的旅行,腳下的步伐只能通往我內心的孤獨終點站。

這次來張家口的原因,不是因為近,也不是因為票價和住宿便宜,更不是因為季節(jié)合適。

只是我的心境,讓我有些迫不及待。

心中壓抑不住的探索沖動讓我覺得,特意“封存”很久的張家口,到了解鎖的最佳時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一次內心籌劃很久,卻又是一時興起,什么攻略都不做的旅行。

張家口堡,絕對是我在張家口走的最遠,但確實是最值得去的地方。

隨著張家口堡的民居開始逐漸翻修,難得的原汁原味到了褪去的邊緣,那種遠勝于北京“標準化”胡同的古樸,早晚也會消亡殆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走的腳很累,可看到張家口堡的時候,我覺得能身處這么多沒被“標準化”的北方胡同里,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

因為,一直走,就意味著能看到的更多;

看到的更多,遠方就有一切可能。

有時候,就是一個稍瞬即逝的旅行瞬間,會突然觸動內心向往的幸福上限。

獨自旅行的好處之一,沒有什么是自己沒法去做的。

我害怕平靜,平靜會讓我注意到自己在慢慢衰老,一定讓自己去做點什么,哪怕是安靜地觀察別人的生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熱衷在張家口堡里漫步的主要原因,是永不停息的微風撲面,它像我的旅行小伙伴,散開秀發(fā),發(fā)梢弄得我鼻子總癢癢的,也讓我有著有人陪伴的錯覺。

我找了個臺階隨意坐下,很安靜,是的,在一個胡同交錯,被嚴重低估的張家口堡;

我看著日落,想喝一聽啤酒;

怎奈胃沒好利索,內心糾結一下,才算作罷。

張家口堡的日落,讓人有一種一生只經歷一次美好的錯覺。

也許十年后,二十年后,我還會記得這個坐下臺階上,曬著夕陽,想喝冰啤酒的下午。

每個沖動的結果,都是一個新的機遇;

追逐逝去青春的旅途上,仍舊會被痛苦糾纏。

沒錯,永遠不要胃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偶然路過橋西區(qū)圖書館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里居然如此古香古色,仔細一看,這里叫掄才書院;

它始建于光緒年間,是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座近代建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來只是想進去隨便看看,卻偶遇兩位年過花甲的“小學生”。

我實在想不起,當時是如何跟兩位可愛的“小學生”開始攀談起來。

只記得他們一群人在說話,后來其他人都逐漸離開,這時才明白,這兩位老先生跟那群人也是一面之緣。

之所以稱二位老先生為“小學生”,是因為他們在這里度過最愉快的小學時光。

我們聊了很久,兩位“小學生”回憶了很多他們上學時候的故事。

戴眼鏡的“小學生”說,他們小學前四年,是在隔壁的總校,也就是緊挨著戲樓的書院巷小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年級和六年級是在分校,就是掄才書院所在地讀書。

他說,雖然只在分校讀了兩年,但對在這里讀書的時光記憶更深。

我問他,是因為年齡略大記事清楚嗎?

他搖搖頭,笑的牙齒全露出來:不是,是這里的院子瘋跑起來更舒坦,還有這棵大樹能遮陽。

他繼續(xù)說,這顆大樹100多年了,是康圣人(康有為)來此講學時種下的。

如果眼鏡“小學生”屬于氣氛組,那這位瘦高“小學生”就是歷史組。

他的思維非常年輕,邏輯縝密,語言條理極其清楚,用言簡意賅、通俗易懂的陳述,把掄才書院和書院巷小學的百年沉浮,大致給我講了一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聽得入迷,頻頻點頭。

我們攀談甚歡,三人聊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我原本以為他們就住在附近,問后才知,盡管他們大半輩子生活在張家口市內,但現(xiàn)住處離張家口堡很遠,老哥倆也是許久沒見,相約到此懷舊。

相逢皆緣分,我問能不能給他倆拍張合影。

瘦高“小學生”還有幾分文秀的矜持,眼鏡“小學生”已經高興的快跳起來;

他說,我倆好多年沒合影了,正好來一張……我跟你說,我小時候住的離這特近,就在玉皇閣跟前……

我們三人的取景眼光,都不約而同選定在這棵見證百年近代史的大樹下。

我按下快門,拍下兩位“小學生”重返母校的合影。

六十年前的稚氣聲,似乎還在耳邊回蕩,歡歌笑語里老哥倆還是小學五六年級時候的模樣。

青春不會消散,只會隨著心跳永遠陪伴我們一生。

在這張照片里,時間,不過是一粒粒陽光下游蕩的塵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繼續(xù)聊著,一起走出掄才書院,同行到鼓樓下,他們向北,我向南,我們揮手互道再見。

百無聊賴的步行一會,我總覺得心里好像缺失什么,突然醒悟,如此緣分,為何三人不一起晚飯,繼續(xù)開心地聊會。

關鍵是,我忘記加二位老先生的微信,照片又如何發(fā)給他倆。

我沉思片刻,并未返回去找兩位老先生。

一是二人早已走遠,回去大概率也找不到;

二是我最近很相信緣分,我還會再來張家口和張家口堡;

如果與二位老先生今生緣分未盡,一定會在某個街角重逢。

夕照下的張家口堡鼓樓上的每一條輪廓,散發(fā)著金彩,天空敞開它湛藍的胸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路過一家鹵肉店,我聽到不算熟練的吉他聲。

我輕輕搖頭,本已經往前走了四五步,但琴聲里的執(zhí)著和些許倔強,又把我活生生的拽回來。

與美妙毫不相干,甚至更多是生澀,我并不是想一探究竟,更多是期待記錄一份堅持。

我提前打開相機,走進鹵肉店,看到老板認真的撥動六弦琴。

感覺有人進來,老板趕忙抬頭一看,見是有人拍攝,老板微微搖頭,不好意思笑道:

“別拍,長得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被老板逗笑,回應道:哪里丑,人帥琴彈的更帥。

他又笑笑,繼續(xù)專注撥弦。

我一通狂拍,意猶未盡,覺得如此和藹的老板,自己應該支持下。

我問老板:鹵肉怎么賣?

老板又搖搖頭,沒說話。

我不甘心地繼續(xù)說:給我來點。

老板第二次抬頭,認真看了我一眼,還是笑笑:不用,不用。

我覺得有意思,問:生意不做了?

老板仍舊笑瞇瞇:嗨,無所謂了,玩唄。

面對如此淡定從容的老板,我有點自覺尷尬,解嘲道:還沒到飯點呢,一會生意自然來。

老板使勁搖搖頭:兄弟,這條街的生意早都完蛋了……

我只好祝老板琴技更上一層樓,生意更上五層樓。

鹵肉看著顏色不錯,我咽了口水,戰(zhàn)術性喝了口早已冷卻的茶。

當茶水混合著店里鹵肉的香氣,重回開始揚沙暴土的空氣里,我們對藝術的喜愛不需要任何的詞藻修飾。

沒有目的地的閑逛,才是最奇妙的探險,這意味著我可以隨心所欲的走下去,走到內心的邊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說,新鮮感會像緩慢的水流一樣,早晚會流淌耗盡,可我總覺得新鮮感可以不斷創(chuàng)造。

歲月的靜止,遠比衰老可怕得多,靜止意味著停滯不前,容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我寧可點燃時間,緊跟歲月的腳步,繼續(xù)前行。

我很久沒有到過一個地方,讓肉體和精神都能安靜的守候,守候著遠去多時陽光自己的歸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漫游張家口堡,讓我突然翻到旅行的答案:

再倉促的出發(fā),都勝過面面俱到的等待;

“凡你手所當做之事,當盡力去做”。

(本文圖片和文字謝絕轉載)

文章到這里,別忘了右下角給本文點“在看”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