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正在熱議三件事。
第一件事:
據北京日報報道,2025年4月23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伊朗外長阿拉格齊舉行會談。
王毅表示,伊朗是中國在中東地區(qū)的全面戰(zhàn)略伙伴。中伊友好歷經國際風云考驗,發(fā)展中伊關系是雙方共同的戰(zhàn)略選擇。近年來,中伊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在相互支持中深化政治互信,在務實合作中拉緊利益聯(lián)結,在應對單邊霸凌的斗爭中團結協(xié)作,中伊關系的戰(zhàn)略成色更加突出。
在美伊“核談”的背景下,伊朗外長前往北京“通報情況”,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其一,德黑蘭面臨著難以獨自化解的巨大壓力,只能向中俄尋求幫助。舉例來說,當?shù)貢r間4月9日,特朗普宣稱絕不會讓伊朗“擁有核武器”,并強調已為美伊核談確定了“最終期限”,留給伊朗的時間所剩無幾;4月12日,美國防長赫格塞思也表示,倘若美伊談判失敗,美軍會采取“大規(guī)模行動”。

伊朗空軍(資料圖)
這是阿拉格齊時隔四個月再次訪華。路透社稱,此次出訪恰逢伊美雙方計劃26日在阿曼舉行第三輪間接會談前夕。伊朗外長阿拉格齊上周訪問莫斯科時對媒體表示,在核問題上,德黑蘭始終與俄羅斯和中國進行密切磋商。
據悉,在阿曼主持下,伊朗和美國代表團分別于4月12日和19日舉行了兩輪間接會談,這是自2018年美單方面退出伊核協(xié)議以來,雙方首次重啟談判。
第二件事:
據環(huán)球網援引路透社報道稱,自馬斯克擔任DOGE負責人以來,白宮內部頻繁傳出不和諧的聲音。最近數(shù)周來,他與一眾內閣部長的矛盾明顯升級。先是國務卿魯比奧控訴馬斯克“毀了美國國際開發(fā)署”,再是交通部長達菲因航空交通管制單位大裁員與馬斯克“正面對峙”。
近日,更有媒體爆出馬斯克與財政部長貝森特發(fā)生激烈爭吵,連當天到訪白宮的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以及特朗普和白宮其他官員都聽到了。

馬斯克(資料圖)
此前,馬斯克曾在 社交媒體上發(fā)帖稱,新加征的關稅將影響特斯拉在美國制造的電動汽車。
“需要注意的是,特斯拉并非毫發(fā)無損。關稅對特斯拉的影響非常巨大。” 馬斯克在帖文中說,“需要明確的是,這將影響來自其他國家的特斯拉汽車零部件的價格。成本的影響不容小覷?!?/p>
此前,在被問及是否有意退出政府效率部時,馬斯克曾表示,他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了,“我認為,我們將在(剩下)這段時間內完成削減1萬億美元赤字所需的大部分工作。”
第三件事:
據環(huán)球時報援引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廣播公司、《華盛頓郵報》與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益普索聯(lián)合組織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百日工作支持率創(chuàng)下了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tǒng)的最低紀錄。美國民眾對他的許多政策表示反對,對美國的經濟現(xiàn)狀普遍感到不滿,并對美國可能出現(xiàn)經濟衰退感到普遍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只有21%的人表示“強烈”認可特朗普的執(zhí)政表現(xiàn),這是他執(zhí)政以來的最低比例,而表示“強烈”反對的人數(shù)是前者的兩倍,達到44%。

特朗普(資料圖)
另據新華社4月27日消息,特朗普政府自1月20日上任以來,肆意揮舞“關稅大棒”,強推移民驅逐計劃,大幅裁撤聯(lián)邦雇員,大量關停政府機構,一系列行動引發(fā)眾怒。據美國法律研究機構統(tǒng)計,特朗普政府在美國國內面臨的訴訟已達200余起。分析人士認為,司法與行政對立,正在進一步加劇美國政治混亂和社會撕裂,引發(fā)憲政危機,令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實施面臨巨大阻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