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蹲在蔥田里扒拉爛根,眉頭擰成蒜薹——水沒少澆,蔥頭咋還爛了?

五月的日頭毒,地里的洋蔥正處在鱗莖膨大期,這30多天可是決定蔥頭大小的節(jié)骨眼。往年看著別人家圓滾滾的蔥頭裝車,自己家的總愛裂皮、爛心,愁壞了不少鄉(xiāng)親。
都說“有水才有菜”,可洋蔥偏偏在這時候耍起了脾氣——澆不對就鬧毛病。先說該澆的頭一水,得趕在早晚涼快的時候“偷著澆”。
日頭剛冒紅或是擦黑兒,拎著水管子小水慢溜,別讓水在地里燙成“洗澡水”。趕上連續(xù)干旱更得勤快點,3天5天澆一回,別讓土皮子裂開口子。
第二澆要跟著肥料走,膨大初期隨水沖高鉀肥,好比給蔥頭喂“長個飯”。中期噴點硼鋅葉面肥,葉子綠油油的不發(fā)黃,蔥頭才有勁長大個。后期得補磷鉀肥,讓蔥頭外皮早點變硬,儲存時少爛點。
第三澆最講究,雨后排水比澆水還急——水在地里泡超過6小時,根就得“悶死”。

先扒開溝渠排澇,等土稍干點再沖遍小水,沖走病菌才保險。說完該澆的,再嘮嘮哪水澆不得。晌午頭可千萬別動水管!
40℃的地澆上水,跟把根擱蒸籠里沒啥兩樣。去年老李不信邪,中午澆完水,三天后蔥葉全耷拉了,扒開土全是黑根。收獲前一周得停水,這時候蔥頭正“收漿”,水一灌準裂皮。
還有葉片瘋長的時候別猛澆,水多了葉子只顧往上竄,蔥頭反倒長不大。
村里王大姐就吃過虧,苗期猛澆水,蔥葉長得比人高,最后蔥頭才拳頭大。
有人納悶:為啥同樣澆水,隔壁老王家的蔥頭又圓又耐儲?

關(guān)鍵在“看天看苗”——天熱早晚澆,苗旺控控水,豐收藏在細節(jié)里。
現(xiàn)在正是管理緊要期,地里的蔥頭一天一個樣,澆對水就是給地里“攢錢”。當然,病蟲害也盯著這時候搗亂,澆水前后得防著霜霉病和根蛆。葉子冒黃斑就得噴藥,根蛆鬧起來得灌根,別等出了事才后悔。
說來說去,種蔥沒有巧,全在伺候上——水是好東西,用錯了反成災(zāi)。
您瞅準嘍,膨大期這“三澆三不澆”,記在心里頭,比多施兩袋肥還管用。
今年能不能收個“黃金蔥頭”,就看這眼下的澆水功夫到家沒。種地靠經(jīng)驗,更得講科學,老把式遇上新問題,多琢磨才能有好收成。至于具體咋判斷蔥頭啥時候該停水,不同地塊是不是有差別,還得咱多下地觀察。
反正記住一條:跟著蔥頭的“脾氣”澆水,它才不會跟咱鬧別扭。盼著鄉(xiāng)親們都能把這澆水訣竅用活,秋天裝車的蔥頭個個圓乎,賣個好價錢。這過日子啊,就像侍弄蔥田,用心找準門道,豐收自然錯不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