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懷孕六個月的沉櫻,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丈夫梁宗岱。

桌上只留下了一封簡短的信,“不再相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四個字,重如千鈞,敲響了兩人婚姻的喪鐘。

沉櫻的決絕,比張愛玲的“低到塵?!备屓苏鸷?。

張愛玲愛得卑微,沉櫻卻愛得清醒。

她寧愿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也不愿在婚姻中委曲求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沉櫻一生有兩段婚姻。她的第一段婚姻,是和戲劇家馬彥祥。

沉櫻與馬彥祥的相遇,仿佛是命運安排的一場戲。

1926年,復旦大學舉辦建校20周年校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沉櫻是話劇《咖啡店的一夜》女主角。

臺上,她是光芒四射的女演員;臺下,馬彥祥被她的才華與美貌深深吸引。

才子佳人,因戲生情,本是一段佳話。

然而,婚姻卻成了這段愛情的墳墓。

1929年,兩年結婚。

婚后不久,沉櫻發(fā)現(xiàn)馬彥祥的心不在她身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熱衷于戲劇,四處巡演,對家庭漠不關心。

甚至,在女兒馬倫出生時,他都不曾露面。

更讓沉櫻心寒的是,馬彥祥竟然與影星白楊傳出了緋聞。

面對這樣的背叛,沉櫻果斷地提出了離婚。

她說:“他連女兒的生日都記不住,這樣的婚姻,還有什么意義?”

在那個年代,離婚的女人,會遭受社會的非議。

但沉櫻不在乎,她寧愿獨自面對生活的艱辛,也不愿在婚姻中茍且偷生。

與馬彥祥離婚后,沉櫻來到了北京,開始新的生活。

在這里,她遇到了北大才子梁宗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梁宗岱,是精通英法德意四國語言的詩人,兼翻譯家。

他有才華,又浪漫,吸引著沉櫻。

1934年,兩人在日本葉山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時光。

巴金還曾親眼見證過他們的幸福。

“在松林的安靜的生活里,他們夫婦在幸福中沉醉了?!?/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回國后,梁宗岱和沉櫻結婚。

1937年,她的大女兒出生。1941年,二女兒出生。

然而,好景不長。

1944年,梁宗岱在回老家廣西百色,料理父親后事。

他邂逅了粵劇演員甘少蘇,被甘少蘇的美貌吸引。

甚至為甘少蘇打架,并登報籌集巨資為其贖身。

這無疑是對沉櫻的極大侮辱。

當時,沉櫻已經(jīng)有孕在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梁宗岱的背叛,她沒有哭鬧,帶著兩個女兒離開。

她說:“孩子可以再生,尊嚴不能重來?!?/p>

沉櫻的兩次婚姻,都以背叛收場,但她堅定自己的信念。

女性,是有獨立的人格與尊嚴,不能成為男性的附屬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8年,沉櫻帶著三個孩子遷居臺灣。

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一個單親母親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其艱辛可想而知。

白天,沉櫻在學校教書,傳授知識給孩子們;深夜,她埋頭翻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的翻譯作品《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在臺灣引起了巨大轟動,成為暢銷經(jīng)典。

書中癡情女子的悲劇命運,仿佛是她自己人生的寫照。

其實,沉櫻這種剛烈的性格,源于她的家庭。

沉櫻,原名陳瑛,1907年生于山東濰縣,家境富裕。

她的祖父是清朝的學官,父親接受過新思想。

沉櫻從小就聰慧過人,深受啟蒙老師顧隨的影響。

她崇拜魯迅,熱愛文學,用筆名“沉櫻”,暗喻對日本文學的熱愛。

1924年,沉櫻考入了上海大學中文系,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

1927年,她的處女作《回家》發(fā)表,獲得茅盾等作家的贊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茅盾曾稱贊這篇小說具有“詩的風格”,是“文壇上不多見”的佳作。

從此,沉櫻便有了才女之名,在文壇上嶄露頭角。

此后,她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喜筵之后》《愛情的開始》等作品。

她的作品聚焦女性婚戀心理,風格細膩含蓄,被譽為“張愛玲之前,丁玲之后”的過渡性作家。

1972年,沉櫻跟隨兒女到美國定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2年,75歲的沉櫻回國探親。

她先后前往上海、濟南、北京等地,與老友相聚暢談。

然而,當她得知前夫梁宗岱病臥在床,渴望見她一面時,她卻毅然拒絕。

她說:“婚姻是怨偶,文學是恩師。”

她拒絕與梁宗岱見面,也拒絕原諒他的背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8年,沉櫻在美國病逝。

在遺囑中,她讓子女把自己的遺體歸葬北京,并在墓碑上只刻“沉櫻”二字。

她說:“不要頭銜,只要自由?!?/p>

她想要自由,想要無拘無束地離開這個世界。

沉櫻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和同時代的其他女性對比,張愛玲愛得卑微,低到塵埃里;丁玲愛得熱烈,飛蛾撲火;而沉櫻,愛得清醒,走得決絕。

她不是沒有愛過,只是她更懂得愛自己。

沉櫻不是民國最紅的作家,卻是最剛烈的翻譯家。

她把人生譯成了自己的版本,愛得深沉,走得決然。

本文作者 | 檸檬雪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淡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