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小電驢的李大姐傍晚被烏云追著跑,車把在風里直打擺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剛晾上的被子眨眼竄上樹梢,村口老槐樹的枝椏咔嚓斷在路中間。

徐州氣象臺的紅色警報閃得人心里發(fā)緊,這場"妖風

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在天上掐起架,今明兩天雷雨大風套餐準時到貨,8-10級狂風能把廣告牌撕成廢鐵。

溫度計跟著發(fā)瘋,14℃到24℃上躥下跳,穿短袖還是裹外套成世紀難題。開電動三輪的老張愁壞了,去年車棚被掀的教訓還沒忘。菜農王大叔連夜給大棚拉鐵絲,塑料布在風里嘩嘩響得人心慌。

城里高樓的玻璃幕墻映著翻涌的黑云,寫字樓里的白領盯著窗外直犯嘀咕。明早看似放晴的天藏著殺招,西南風轉眼變北風甩來6級陣風。露天停車場的車被雨點砸得咚咚響,騎共享電動車的小伙差點被風掀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氣象局說這是春季特供"水火大戰(zhàn)",江淮地區(qū)年年都要經歷這場鬧騰。農村板房的大爺收拾鋪蓋去了兒子家,鐵皮屋頂在風里咣當咣當像敲鑼。

洗車店老板盯著明天24℃的空子笑了,又擔心下午北風把灰塵全刮回來。

露營群里炸開了鍋,原本計劃的星空晚會,現在討論怎么加固帳篷地腳。最揪心的是高空作業(yè)的工人,吊籃在風里晃得像秋千。菜棚要是沒加固,半年汗水就跟著大風飄,"菜籃子"保不住可咋整?

老輩人念叨"立夏刮大風,麥垛要騰空",今年這風比往年都野。有人抱怨天氣預報變來變去,昨天還說明天晴,今早又說雷雨到。

可看著路邊被吹歪的梧桐樹,誰也不敢拿安全開玩笑,該收的收該躲的躲。這天氣就像小孩的臉,前一刻熱得冒汗,下一刻冷得打顫,根本猜不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騎電動車的記住別硬抗,看見烏云趕緊鉆商店,大樹底下可不敢躲。家里陽臺的花盆趁早搬進屋,萬一掉下去砸著人,后悔都來不及。農業(yè)站的技術員挨個村跑,教大伙給大棚上"雙保險",繩子綁緊鋼架焊牢。

天氣預報說4日還有雷雨副本,10℃到27℃能讓人一天過四季。穿衣服就得學洋蔥似的,一層一層套著,熱了脫冷了穿最實在。最讓人懸心的是獨居老人,子女不在身邊,門窗是否牢固成了大問題。

這場天氣鬧得人心惶惶,可也有好處,森林火險降了,地下水能多存點。但電網說不定啥時候掉鏈子,手電筒和充電寶得提前充好電備著。都說"天有不測風云",可咱能做的就是提前防著,別等出事才著急。

徐州、宿遷、連云港的老鐵注意,這波天氣專挑人多的地兒使壞。廣告牌、車棚、鐵皮屋頂這些隱患點,趕緊檢查一遍,別留死角。

氣象專家說這種冷暖對沖還得持續(xù)幾天,大伙心里都得繃根弦。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再忙也得把安全放首位,錢什么時候都能掙。天氣無常人有常,提前準備才是王,咱老百姓就圖個平平安安。

至于后面幾天還會怎么變,大伙多盯著點天氣預報,心里有譜才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