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之上的那幫綠林好漢到底是怎樣一幫人?
或許多數(shù)人的答案會是《好漢歌》里唱的那句“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
不可否認,梁山之上確實有路見不平便拔刀相助的人,比如武松、魯達都是這樣的熱血男兒,但梁山之上也有不少制造不平之事的人。
當初林沖上梁山的時候,見到的那般場景就足以證明這幫人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宋江劇照)
畢竟書中寫著:“山排巨浪,水接遙天。亂蘆攢萬萬隊刀槍,怪樹列千千層劍戟。濠邊鹿角,俱將骸骨攢成;寨內(nèi)碗瓢,盡使骷髏做就。剝下人皮蒙戰(zhàn)鼓,截來頭發(fā)做韁繩。”
這地兒如同尸山血海,哪里像是好人住的地方,所以梁山之上也確實有不少奸邪之輩,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位卑鄙無恥的好漢,他出賣兄弟,欺負嫂嫂,最終身患重病,就連宋江也懶得救他。
一、梁山上的惡人
對于那些闖蕩綠林的好漢而言,最看重的就是一個“義”字,所以書中那些殺人放火或是貪財好色之人,都不是這幫綠林好漢眼中的惡人,對于他們而言,最可惡之人,自然是那些不講義氣的人。
梁山之上還真就有不少這樣的人。
比如那“矮腳虎”王英就因為一個女子要與兄弟火拼。

(金槍手劇照)
當時的情況是燕順殺了那劉高之妻,結(jié)果王英就不干了,說是:“燕順跳起身來便道:‘這等賊婦,問他則甚!’拔出腰刀,一刀揮為兩段。王矮虎見砍了這婦人,心中大怒,奪過一把樸刀,便要和燕順交并。”
你看,就王英這種見色忘義之人,也配被稱為好漢,你就知道梁山之上這幫好漢確實與“好人”不相干了。
不過王英還不是最過分的,更過分的是另一位賣兄欺嫂之人。
二、賣兄欺嫂之人
當初武松回鄉(xiāng)之后,他那嫂嫂潘金蓮就盯上了他,那婦人幾次撩撥,武松卻不為所動。
反而他還怒斥了那嫂嫂一番,當真是鐵血真漢子,后來他為了幫兄長報仇,不惜怒殺嫂嫂,背負罪孽,不得不落草,也當真是有情有義,誰能結(jié)交武松這種兄弟,當真是三生有幸。
但有武松這樣的英雄漢,也就有卑鄙無恥的小人,比如那“金錢豹子”湯隆就是典型的小人。

(徐寧劇照)
當梁山被呼延灼那“連環(huán)馬陣”殺得敗了幾陣之后,宋江、吳用等人一籌莫展,此時上了梁山卻還未立下功勛的湯隆站出來了。
倒也不是他自己有多大的本領(lǐng),而是他認識一個能人,只是以那人的身份來看,絕不可能幫梁山對付呼延灼,畢竟那“金槍手”徐寧是金槍班的教頭,如何會幫梁山這幫草寇賣命?
此時湯隆的嘴臉就屬實讓人惡心:“眾頭領(lǐng)飲酒之間,宋江與眾又商議破連環(huán)馬之策。正無良法,只見金錢豹子湯隆起身道:‘小子不材,愿獻一計。除是得這般軍器,和我一個哥哥,可以破得連環(huán)甲馬?!瘏菍W(xué)究便問道:‘賢弟,你且說用何等軍器?你那個令親哥哥是誰?’湯隆不慌不忙,叉手向前,說出這般軍器和那個人來?!?/p>
人家是有好事想到兄弟,這湯隆卻是如此坑害兄弟,徐寧都不知道,自己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就因為湯隆獻上的這計策,徐寧也稀里糊涂地落了草。
當徐寧見了湯隆之后,他們兄弟之間的那番對話才真叫人寒心。

(徐寧妻子劇照)
說是:“徐寧道:‘兄弟,好卻好了,只可惜將我這副甲陷在家里了?!瘻⌒Φ溃骸医谈绺鐨g喜,打發(fā)嫂嫂上車之后,我便復(fù)翻身去賺了這甲,誘了這兩個丫嬛,收拾了家中應(yīng)有細軟,做一擔(dān)兒挑在這里。’徐寧道:‘恁地時,我們不能勾回東京去了?!瘻〉溃骸矣纸谈绺缭僦患聛恚?strong>在半路上撞見一伙客人,我把哥哥的雁翎甲穿了,搽畫了臉,說哥哥名姓,劫了那伙客人的財物。這早晚,東京已自遍行文書捉拿哥哥。’徐寧道:‘兄弟,你也害得我不淺!’”
徐寧的夫人只是個弱女子,自然只能任由湯隆安排,徐寧聽聞此事,心中如何能不氣悶?
但凡徐寧是武松那種性格,就算家破人亡,此時也要弄死湯隆再說,能把坑人的行為說得如此云淡風(fēng)輕,這家伙當真是無恥至極。
所以這樣一個賣兄欺嫂的小人,會落得怎樣的結(jié)局?
自然不會太好。
三、可悲的結(jié)局
湯隆人生中的高光時刻,也就是害徐寧落草之時了,后來他在梁山上也極少立功,大多數(shù)時候只是隨著兄弟們一同吃大鍋飯,鮮有出彩的個人表現(xiàn)。
到了征方臘時,他也依舊只是人群雄最不起眼的那一類人,所以對于宋江而言,這家伙本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再加上他曾經(jīng)有出賣兄弟的行為,自然是不值得他在意的小角色。
所以當征方臘結(jié)束之后,湯隆生了一場大病,照理說,此時宋江應(yīng)該把這兄弟帶回京城,讓他得到最好的治療,可他是怎么做的?
直接放任不管了。
書中只留下一句:“宋江會合盧俊義軍馬,屯駐在清溪縣內(nèi)。聚集眾將,都來請功受賞……李立、湯隆、蔡福,各帶重傷,醫(yī)治不痊身死。”
湯隆就這樣直接被放棄了。

(湯隆劇照)
當然,他也只配得到這樣的結(jié)局。
原著第四十五回中,施耐庵就提到過一首詩。
“朝看楞伽經(jīng),暮念華嚴咒。種瓜還得瓜,種豆還得豆。經(jīng)咒本慈悲,冤結(jié)如何救。照見本來心,方便多竟究。心地若無私,何用求天佑。地獄與天堂,作者還自受。”
當初他出賣徐寧的時候,就已種下了因,此時收獲的果,也不過是他罪有應(yīng)得。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