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導報綜合報道 民進黨當局于2021年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簡稱萊劑)的豬肉及豬其他可食部位(如豬腳、大腸頭等)進口后,臺“食藥署”公布放行一批自澳大利亞進口含萊劑的“冷凍豬腳”,重量為23噸,檢出值為0.001PPM,是島內首度檢出萊豬。消基會擔心民眾吃進萊克多巴胺,呼吁臺當局公布該批進口肉品流向。在野民代質疑此事將成“美國萊豬輸臺的敲門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食藥署”通報稱,該批冷凍豬腳依規(guī)定查驗并抽樣送驗乙型受體素,檢出萊劑○點○○一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于該類產(chǎn)品殘留容許量0.01PPM內,并于4月29日依規(guī)定核發(fā)輸入許可通知,并顯示于“豬肉儀表板”,未來持續(xù)依“食安優(yōu)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市場稽查”四原則辦理。
消基會董事長鄧惟中說,島內民眾豬肉食用量大于牛肉,希望“食藥署”以行政手段嚴格稽查,并公布該批豬腳流向,是否直接供人食用或至加工廠,且比起肉品產(chǎn)地來源,民眾更在意“含不含瘦肉精”標示,消費者要有知情權,臺當局除了揭露流向,未來更要標示食品查驗結果,不能只說產(chǎn)品沒問題、在合格標準范圍內。
島內開放萊豬以來,首度有進口豬肉被驗出萊劑,在野民代認為這次萊豬叩關將成“美國萊豬輸臺的敲門磚”。國民黨民代許宇甄昨批評,臺幣升值之際,進口萊豬變便宜,進口商棄守過往承諾,但賴當局還在狀況外,行政機構負責人卓榮泰應下臺負責。
首批進口萊豬抵臺之際,民進黨當局受美國對等關稅沖擊,正以“零關稅”作為談判基礎,除了貿易逆差外,美國也點名臺灣進行“非關稅貿易障礙”,其中包含美豬標示、轉基因大豆進校園等都是美方關切項目。賴當局也將消除非關稅貿易障礙列為談判策略,外界關注美豬、美牛進口限制是否松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