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軍營門口來一個要見首長的乞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民國時期乞丐的照片

1937年9月的一天,有一個拄著拐杖、衣衫襤褸的乞丐步履蹣跚地來到了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門口,他有點有氣無力,又有點小心翼翼地對門口站崗的八路軍戰(zhàn)士說:“我想找一下你們八路軍辦事處的負責人,能否幫我通報一下?”

八路軍士兵有點詫異,但是還是語氣平和地問道:“老鄉(xiāng),不知道你想找哪位負責人?你找他有何要事?”

這個乞丐不知是不愿意告訴士兵實情,還是壓根不認識八路軍的負責人?言語之間頓時顯得十分慌亂,支支吾吾地答不上話來。

站崗的士兵見狀便心生疑竇,意欲請他離開。畢竟,軍營重地,不是一個誰都可以隨便進出的,而且部隊長官更不是誰想見就見的。

乞丐急了,于是脫口而出:“我是黔東獨立師的,我要見你們首長!”

衛(wèi)兵聽聞之后,覺得十分荒唐可笑,覺得乞丐撒謊也不先做做功課,信口開河,張口就來。誰都知道黔東獨立師的隊伍編制早在紅軍時期就被打沒了,此人還這樣信誓旦旦地冒充黔東獨立師的人,豈不是胡拉蠻扯?

思及此處,衛(wèi)兵就更覺得沒有跟他糾纏的必要了,言辭溫和但是語氣堅定地請他離開。

可是,乞丐卻并不愿意就此離去,反而更加焦急地向衛(wèi)兵解釋著、爭辯著,情急之下不禁大聲嚷嚷起來:“你這個小同志怎么不講理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照片:段蘇權

這樣“不合時宜”的爭吵聲在平靜穩(wěn)定的八路軍辦事處門口,自然十分地引人注意,很多人都慢慢關注到了門口這不同尋常的一幕。

恰在這時,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也從門口路過,見到門口鬧哄哄的,便過來詢問情況。當他的目光掃過那名蓬頭垢面、衣服破爛的乞丐的顏面時,先是神情恍惚地愣了一下,隨后卻不由自主地歡呼起來:“蘇權?你是段蘇權?”

乞丐看了任弼時一眼,也是如釋重負般地說:“哎呀,是我!我就是段蘇權!”

任弼時立刻上前緊緊握住了乞丐的手,動情地說:“三年沒有你的音訊了,我們都以為你已經(jīng)犧牲了,在二方面軍黨代會上,還為你開過追悼會,真想不到你還活著?!?/strong>

段蘇權長嘆一口氣,說:“此事說來話長,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

兩人緊緊地擁抱之后,便在任弼時的引導下,大步地走向了八路軍駐太原辦事處的軍營深處……門口的衛(wèi)兵自此方才如夢初醒,才確認這個神情憔悴、疲憊不堪的乞丐真不是在無理取鬧,目瞪口呆地注視著他們漸漸消失的背影。

紅軍政委為何變成了乞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段蘇權將軍簡介

這個“乞丐”真的是我黨紅軍黔東獨立師的同志,而且他的職位還很高,是黔東獨立師的政委,他的名字叫段蘇權!

只是這個段蘇權,眾所周知,他已經(jīng)在革命戰(zhàn)爭中犧牲了,黨組織也已經(jīng)為其舉行了追悼會,可是,為何他現(xiàn)在又“死”而復生了呢?這其中究竟隱藏了一段什么樣鮮為人知的往事呢?

段蘇權1916年出生于湖南茶陵,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從小就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和革命活動。1926年,年僅十歲的段蘇權便參加了當?shù)氐霓r(nóng)民運動,積極向革命隊伍靠攏;1930年5月,14歲的段蘇權又主動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不久轉入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了一個正式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

之后,段蘇權經(jīng)過組織的考驗和培養(yǎng),歷任共青團茶陵縣委書記、茶陵縣委組織部部長、縣委書記兼縣赤衛(wèi)大隊代理政治委員、共青團湘贛省委宣傳部部長等職,快速地豐富了革命斗爭的經(jīng)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歲的段蘇權成了紅軍師政委

1932年8月,段蘇權帶領一批模范少先隊員參加中國工農(nóng)紅軍,成為了一名正式的革命軍人,時任湘贛蘇區(qū)紅八軍政治部青年科科長。

在中央蘇區(qū)的歲月里,段蘇權的思想和素質都得到了飛速提升,于1933年9月被提拔為湘贛軍區(qū)政治部宣傳部部長。

段蘇權主要以宣傳革命思想為武器,以實現(xiàn)革命的崇高理想,但他的工作并不只是局限于思想政治的宣傳與教育,他還積極參與直接的軍事行動當中去,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實際行動詮釋著革命者的信仰。

段蘇權在中央蘇區(qū)先后參加過鞏固發(fā)展湘贛革命根據(jù)地的斗爭、多次反“圍剿”以及挺進南潯鐵路的作戰(zhàn),逐漸成長為一個久經(jīng)沙場考驗的堅定的革命斗士。

1934年8月,他以紅六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的身份隨軍西征,不久便擔任了中共黔東特委書記兼紅軍黔東獨立師政治委員的重要職務,成為創(chuàng)建黔東革命根據(jù)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任弼時是段蘇權的老領導

說起段蘇權成為黔東獨立師政治委員的經(jīng)歷,這中間還有一個小小的插曲。

紅六軍團西征的時候,開辟了黔東根據(jù)地,但很快便遭到了國民黨湘、桂敵軍11個團的兵力圍追堵截,為順利突圍,必須在黔東根據(jù)地留部分力量,牽制敵人,于是決定將黔東蘇區(qū)作戰(zhàn)分區(qū)司令部改為黔東獨立師,由王光澤擔任師長,但是一時間并沒找到合適的政委人選。

任弼時經(jīng)過反復的權衡思考后,突然想到了一個人——段蘇權。段蘇權之前擔任紅六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便是任弼時的部下,任弼時對他的經(jīng)歷和能力十分了解。

于是,任弼時主動找到段蘇權說:“你這個宣傳部長要改行了。由你來擔任獨立師的政委,你們獨立師將擔任牽制敵軍火力的任務,有沒有信心和勇氣?。俊?/strong>段蘇權沒有多考慮,脫口而出:“保證完成任務!”

因而,18歲的段蘇權順利地成為了黔東獨立師的政委,他和師長王光澤率800多人(有槍400多條)奉命留下來開展游擊戰(zhàn)斗,負責掩護賀龍、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前身)準備從貴州撤回湘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段蘇權的任務就是掩護后來的紅二方面軍,圖為紅二方面軍合影

1933年10月29日,紅二、六軍團主力在做好戰(zhàn)略撤退的戰(zhàn)術安排后,便離開了黔東的南腰界,向湖南湘西轉移。而臨危受命的黔東獨立師則以進為退,立即揮師西進,佯裝成紅軍主力,為紅二、六軍團的主力撤退創(chuàng)造空間和爭取時間。

黔東獨立師800余人依靠地形優(yōu)勢,主動與“圍剿”黔東根據(jù)地的萬余敵軍展開運動戰(zhàn)和游擊戰(zhàn),他們作戰(zhàn)勇猛、靈活機動,讓敵軍摸不著頭腦,果然誤以為這就是紅軍主力,從而被黔東獨立師牽著鼻子轉圈圈。

但這畢竟是一場敵我實力相差懸殊的戰(zhàn)爭,黔東獨立師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川、黔軍閥對他們窮追不舍,雪上加霜的是,貴州軍閥王家烈在得知自己的部隊在南腰界蘇區(qū)接連受挫的消息后,氣急敗壞,下令撤回尾隨紅二、六軍團的部隊,集中兵力全力圍攻黔東獨立師。同時,四川軍閥劉湘也下令川軍加大圍攻力度。

一時間,圍剿黔東獨立師的敵軍兵力達到了十個團,黔東獨立師的形勢危如累卵。

但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形勢下,黔東獨立師還是憑借英勇作戰(zhàn)和靈活指揮,與十倍于己的敵人前后周旋了27天,完成了掩護任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黔東獨立師與當?shù)匕傩战⒘松詈窀星?/p>

11月底,在敵人的瘋狂圍剿之下,孤軍奮戰(zhàn)的黔東獨立師獨木難支,在一次阻擊戰(zhàn)中,彈盡糧絕,全師將士幾乎全部英勇就義。師長王光澤被俘后受盡折磨,也被無情地殺害了。

黔東獨立師“全軍覆沒”的消息讓中央紅軍無不痛心疾首又心懷敬佩,為了紀念這群無私無畏、驍勇善戰(zhàn)的革命同志,紅二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合編為基礎)在軍黨代表會上給他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這也就是前文中任弼時見到淪為乞丐的段蘇權時,倍感詫異的緣由。

但事實上,黔東獨立師并沒有全軍覆沒,也有少部分戰(zhàn)士突圍成功,成為了戰(zhàn)場上的幸存者。

比如段蘇權,他其實只是在突圍中腳踝被子彈打穿,并沒有犧牲在戰(zhàn)場上。他被通訊班長李通珍背到附近的豐田村隱蔽起來,從而逃過一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木富老人及時伸出了救援之手

豐田村是一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偏僻村莊,位置相當隱秘。但是敵軍的搜捕依然嚴密,段蘇權在豐田村養(yǎng)傷,長期下去也并不安全。而且作為一個傷員,段蘇權的生活補給也需要依靠老百姓的支助。

正在此時,一個叫李木富的心地善良的土家族農(nóng)民,收留了他。并把段蘇權背到屋后的山洞里藏了起來,以保證安全。

此后,李木富每天給段蘇權送點紅薯稀飯和自己在山上采的草藥。就這樣,段蘇權在山洞里藏了二十多天。

雖然李木富由于自身條件有限,每次送來的糧食也并不多,但這些糧食對于段蘇權來說,卻無異于救命稻草,他借此維持了寶貴的生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段蘇權念念不忘要回到部隊

傷勢逐漸好轉的段蘇權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在此養(yǎng)傷其實給李木富增加了很大的生活負擔,所以,他必須盡快動身去尋找部隊。

在對李木富表示感謝之后,槍傷并未痊愈的段蘇權便表明了自己意欲離開的心意。李木富挽留無果之后,連夜叫鄰居做了兩根拐杖,方便段蘇權行路。

段蘇權告別了救命恩人,踏上了尋找部隊的征途。然而,形單影只的段蘇權又身無分文,只能依靠一路乞討去追尋部隊的蹤跡。

就這樣,曾經(jīng)的紅軍黔東獨立師政委淪落成了一個食不果腹、衣難蔽體的乞丐。這一切都是因為這群最可愛的人心中永遠裝著最真摯、最淳樸的理想情懷。

重歸部隊的將軍與救命恩人共續(xù)軍民魚水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影視劇中受傷的八路軍照片

身體勉強恢復的段蘇權踏上了于茫茫人海之中尋找組織之路,但是,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又何嘗有什么水到渠成的陽光大道可走?前行的每一步都充滿著生死莫測、吉兇未卜。

段蘇權裝扮成一個乞丐,飽一餐、饑一餐,風一程、雨一程,艱難地行走在尋找光明和追求信念的道路上。

途中,他右腳傷口惡化,左腳又被凍傷感染,失去了三個腳趾。此時他兩條腿都無法站立,只能把拐杖放在地上,用手支撐著把腳抬起,靠著屁股在地上一點一點地挪動,慢慢地向前行進。

如果說,心中的方向是清晰和明確的,也許所有的磨難對于心志堅定的段蘇權來說,都只是暫時的磨礪??墒?,早已與部隊失去聯(lián)系的段蘇權根本無從得知該上何處去尋找自己的組織,萬般無奈之下,他只能決定,先回到老家養(yǎng)傷。等傷養(yǎng)好了,再“猛虎出山”地投入革命,尋找部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光澤將軍的墓

幾經(jīng)周折、幾經(jīng)磨難,段蘇權終于回到了老家湖南茶陵 。少小離家老大回,14歲便離開家鄉(xiāng)堯水高徑的段蘇權,回來時已經(jīng)落魄得讓人難以辨認。這種失落的狀態(tài)恰恰為段蘇權提供一層保護色,因為國民黨高徑地方當局怎么也想不到這個潦倒的年輕人居然是紅軍隊伍里的大官,他們只是把段蘇權當作“少不更事”的“脅從”對待。

段蘇權的父親為了讓兒子擺脫制裁,砸鍋賣鐵地湊集了一筆錢為其上下打點。這種方式對于國民黨腐敗的當局還是很有效的,段蘇權于是被安排在鄉(xiāng)公所當雜役,干些掃地、打水等雜活,也算是放松了對他的警惕。

為了迷惑敵人,段蘇權遵從父命,與同鄉(xiāng)譚秋英結婚,后又進入私塾繼續(xù)讀書。表面上甘于平淡、實際上暗中等待的段蘇權在時光通道中的平靜,終于讓身邊的國民黨徹底放松了監(jiān)視。

歲月在無聲地流逝,等待在煎熬中卻變得越來越急切。段蘇權想盡一切辦法、一切途徑、一切關系打探著部隊的消息,奈何那本是一個信息閉塞的時代,還有國民黨的外圍封鎖,他在幾年內(nèi)也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收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影視劇中的紅軍照片

1937年9月,段蘇權從因傷脫離紅軍的同鄉(xiāng)譚毛茍?zhí)帿@知了紅軍所在地。這個消息讓段蘇權欣喜若狂,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跟父親和妻子商議,他的身心一直系在革命隊伍上,那是夢牽魂繞的向往之處,他要去尋找自己的夢想。

段蘇權的父親和妻子也都是深明大義的人,欣然支持段蘇權的決定。于是,段蘇權便在譚毛茍、父親和妻子的幫助下,從茶陵到長沙,坐上了運兵車至山西太原尋找部隊。

曾經(jīng)的紅軍,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編成了八路軍;曾經(jīng)是在湖南附近運動,如今中央部隊已經(jīng)轉移到了陜北。段蘇權詫異著世事變遷,心里充滿期待和向往,也充滿著謹慎和沉穩(wěn)。

當時兵荒馬亂,日軍肆虐,為掩護身份,也為了不增添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段蘇權并沒有大搖大擺地去八路軍辦事處,而是謹小慎微地再次假扮成乞丐,找到了八路軍太原辦事處。

于是,一切順理成章地出現(xiàn)了開篇的那一幕。

在和任弼時相認之后,久別重逢的他們迫不及待地敘舊起來。段蘇權向任弼時講述了這幾年來自己的經(jīng)歷,任弼時感動得流淚,說道:“我就知道你一定能完成任務?!?/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55年的授銜儀式

后來,段蘇權被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立下過汗馬功勞。1955年,段蘇權被授予少將軍銜。

樹高千尺不忘本,功勞和官職越來越大的段蘇權并沒有忘記往事和故人,每當看到自己腳上的傷疤,他總會想起當年救助自己的老鄉(xiāng)李木富,救命之恩,沒齒難忘,只是這些年東奔西跑、南征北戰(zhàn),總是沒有機會親赴故地去當面致謝鄉(xiāng)親們的救命之恩。

多年未曾聯(lián)系,心中縱有千般牽掛,段蘇權其實也并不確定豐田村和李木富都還是當初的模樣。當初那段刻骨銘心的恩情成了段蘇權心中一道割舍不去又確定不了的記念。

一直到了1983年,段蘇權才通過地方同志多方打聽找到了當年的救命恩人李木富。段蘇權委托他們代為感謝,并詢問李木富是否有困難需要解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木富和鄉(xiāng)親們手捧“紅軍的親人”牌匾的照片

當時已經(jīng)八十多歲高齡的李木富,十分誠懇也十分樸實地說:“我只是給了紅軍幾口稀飯,談不上什么功勞。我個人沒有什么困難,就是現(xiàn)在村民出入不方便,希望政府能幫忙架一座橋,為鄉(xiāng)親們的出行提供了一些方便。如此我便十分感激了?!?/strong>

了解情況的段蘇權,二話沒說,便自己出資幫助鄉(xiāng)親們在村前的河上修建了一座橋,并不時給李木富寄去一點生活費。在段蘇權心目中,這才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軍民魚水情。

后來當?shù)卮迕癜涯亲鶚蚍Q為“紅軍橋”,把段蘇權躲藏過的山洞稱為“紅軍洞”這成了那個熱血沸騰的時代在那片淳樸的土地上留下的最純真的情感印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木富老人在紅軍洞前的照片

在我黨、我軍的革命征程中,正是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才構成了那個讓人壯懷激烈的時代宏圖。人民英雄為群眾,人民群眾敬英雄,也正是這種唇齒相依的關系使得革命事業(yè)的基礎是如此的厚重,又感人至深。

段蘇權對革命事業(yè)的忠誠,極具教育意義地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信仰、懂敬畏、能堅持的人;李木富老人深明大義、不圖回報地支持紅軍戰(zhàn)士和革命事業(yè),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和民族事業(yè)做貢獻,恰恰證明了我們的同胞在大是大非上從來都是心若明鏡的,他們都是最淳樸、最真實也是最可愛的人;而段蘇權身居高位、不忘舊恩,則真正體現(xiàn)了共產(chǎn)黨人一心為民的崇高情懷。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請我們對歷史、對英雄、對那些質樸的情懷,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純真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