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于泊升

5月4日4時40分,濟南公交干線分公司六隊K1路調度室里,傳來了清脆的鍵盤聲。

已有30年工齡、即將退休的現場調度員李偉麗正專注地盯著電腦屏幕,雙手在鍵盤與調度表之間快速切換。對她來說,節(jié)假日意味著更密集的車流、更頻繁的調度指令,那句重復了上萬次的“注意安全,正點發(fā)車”,也要說上更多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售票員、駕駛員、調度員

30年來幾易身份

這是李偉麗職業(yè)生涯的最后一個勞動節(jié),像過去十幾年那樣,她堅守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用清晰的指令校準這座城市的交通脈搏。

自1994年第一次踏上濟南公交101路公交車后,李偉麗的職業(yè)身份幾經變換:從售票員到駕駛員再到調度員,但不變的是對公交事業(yè)的熱愛。

“手里緊緊攥著搪瓷杯,票夾子斜挎在腰間?!崩顐悓ψ约寒斒燮眴T時的形象仍記憶猶新,“那時的公交車還是兩節(jié)車廂的鉸接車,帆布風擋在轉彎時嘎吱作響,每到站牌,乘客就像潮水般涌來。售票員得踮著腳,在擁擠的車廂里來回穿梭,一邊撕票一邊扯著嗓子喊‘去哪里?先買票’,還得防著找零的硬幣滾到座椅底下去?!?/p>

賣票生涯持續(xù)了7年。李偉麗一直很羨慕那些手握方向盤的同事。2001年,她考取了駕駛證,可當真正握住方向盤時,才發(fā)現開公交車比售票更辛苦。方向盤沉得像灌了鉛,柴油車啟動的瞬間,整個駕駛座都在震顫;夏天,發(fā)動機的熱氣從腳下蒸上來,后背總是濕透又烘干,座椅上都是汗?jié)n。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了十年公交車后,2011年,李偉麗被調到K1路當現場調度員。“那時候,調度室用的還是墻上的線路圖,如今盯著智能調度屏,就能看到線路圖上車輛流動的軌跡?!崩顐愓f。

“方向盤前的安心,從后方的守護開始?!崩顐愡@樣定義自己的工作。每個“五一”假期,她的視線始終與公交軌跡重疊——緊盯屏幕上的紅綠點,預判趵突泉、泉城廣場的客流高峰,及時調整線路發(fā)車頻次和發(fā)車時間,保障市民乘客順暢出行。

同事們的知心大姐

總能捋順大家心里的褶子

“小王,檢查工號牌!”

4日一早,李偉麗一邊核對發(fā)車計劃,一邊細心地叮囑每位駕駛員,從酒精檢測、血壓測量,到逐人進行崗前安全叮囑,事無巨細,只為確保每一輛車準點出發(fā)、安全到達。這些看似簡單的問候和叮囑,成了K1路駕駛員們最溫暖的“開工儀式”。

在同事們心目中,李偉麗是現場調度員,更是“知心大姐”。她的抽屜是大家公認的“應急站”:創(chuàng)可貼粘住小傷口,姜茶暖了寒夜,速效救心丸備著安心。車隊年輕人說:“李姐的話像熨斗,總能捋順心里的褶子?!?/p>

現場調度員并不直接面對乘客,但每次接到求助電話,李偉麗總是第一時間幫忙找尋?!澳?,我的包落在K1路上了!”上周,李偉麗幫一位外地游客找回了裝有重要證件的背包,對方專程送來錦旗。從事現場調度崗位14年,經她找回的物品超過了1000件。

“線路有終點,服務沒有終點?!?0年,李偉麗見證了濟南公交從柴油轟鳴到電動無聲,從人工喊話到智能調度,卻始終信守“發(fā)車指令里要有人的溫度”這一信條。當最后一班K1路駛入夜色,她的腦海里還是那句“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承諾。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