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西游記》,以為那是孫悟空的天下。

長大后,再讀《西游記》,發(fā)現(xiàn)那是人與人的較量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處處都江湖險惡。

如何才能看清一個人,是社交的必修課,稍有不慎,就被別人的偽裝迷惑了。

俗話說:“人品是能力,人性是本能。”

一個人骨子里的東西,一旦看清了,那就便于打交道,也便于拿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庸者看人品,看走眼。

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然后去拜師學(xué)藝。

學(xué)成歸來,孫悟空要做齊天大圣。

天界的玉皇大帝不同意,就派天兵天將圍剿花果山。孫悟空本事了得,天兵天將都敗下陣來。

不得已,玉皇大帝只能答應(yīng)孫悟空的要求。

但是玉皇大帝只是給了孫悟空一個弼馬溫的官職。孫悟空就開心了好長一段時間。

直到有一天,孫悟空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一個小嘍啰,空歡喜。

玉皇大帝一次次退步,還百般哄著孫悟空,給他官服。確實體現(xiàn)了一個上司對下屬的關(guān)愛之情,孫悟空就看走眼了。

豬八戒被打入凡間之后,去了高老莊。

他變成一個憨厚的男人,在高老莊干活,體現(xiàn)得非常勤快。他還看家護(hù)院,保護(hù)高老莊的平安。

一來二去,高老莊的人,都對豬八戒豎起大拇指。高家把女兒高翠蘭,許配給豬八戒。

直到有一天,豬八戒吃飽喝足了,露出了豬的樣子,大家才恍然大悟,使勁躲避。

高家人看豬八戒的憨厚,到底是走眼了,悔之莫及。

《菜根譚》有言:“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只是本然?!?br/>

一個人的人品,做到了極致,就很自然,你是很難發(fā)現(xiàn)端倪的。順理成章,你會對他很信任。這就導(dǎo)致你一次次上當(dāng)受騙。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是我們常用的識人術(shù),但是對于一些善于偽裝的人來說,這是行不通的。你看到的,也是虛假的。

在社會上,我們常常會遇到披著羊皮的狼。也許你和他交往幾年,都以為他是羊。

俗話說:“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彼械娜似?,只有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考驗,才可以確定是真的。否則,在關(guān)鍵時刻,都會敗露。

和你合作的人,是貪圖利益的人,不是真的要輔佐你;喜歡你家女兒的人,會提著禮物上門,但是他無法保證,一輩子對你的女兒好;給你位置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要提拔你,也許是讓你多干活;非常摳門的愛人,不一定不愛你,也許是擔(dān)心你失業(yè),家里無法應(yīng)急......

看人品,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就是庸俗的看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智者看人性,一看一個準(zhǔn)。

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也束手無策了,請如來幫忙

如來和孫悟空打賭,若孫悟空能跳出自己的手心,就算贏了。

孫悟空果然跳到如來手上,還洋洋得意地撒了一泡尿。

結(jié)果呢?如來手一翻轉(zhuǎn),就把孫悟空壓住了。

如來的高明之處,就是看到了孫悟空“狂妄自大、本事了得”的本性。以為自己有筋斗云,天不怕地不怕。

孫悟空被唐僧從山底救出來,觀音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給了孫悟空一頂帽子。

孫悟空看著帽子,很開心,嘗試著戴好。這就把緊箍咒戴上了。

觀音的高明,就是看到了孫悟空本是猴子,對什么都好奇,還很好動的本性。在不知不覺之中,孫悟空被算計了,還渾然不覺。

唐僧師徒,西行取經(jīng),經(jīng)歷了很多的磨難。

好幾次,遇到磨難了,孫悟空就喊豬八戒去處理。孫悟空告訴豬八戒,前面有好吃的,有美女。豬八戒就果然聽話了。

悟空的高明,就是利用了豬八戒好色、貪吃的本性。

師徒遇到了紅孩兒——他一開始變成一個孩子,被綁在樹上,大聲呼救。

唐僧果斷上前,解救紅孩兒,又讓孫悟空背著他。

紅孩兒非常順利地打入到師徒隊伍之中,然后捉拿唐僧。

唐僧被捉拿之后,孫悟空忽然發(fā)現(xiàn),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這牛魔王是孫悟空的結(jié)拜兄弟。于是乎,孫悟空去找牛魔王來收拾兒子。

沙悟凈攔住孫悟空,說:“三年不上門,單親也不親。你和牛魔王幾百年不見面,還有什么兄弟情啊?!?/p>

孫悟空不聽,非得去找牛魔王,果然吃了閉門羹。

紅孩兒的高明,利用了唐僧是出家人,本性善良的特點;牛魔王不理會孫悟空,一來是他心疼兒子比朋友情更重要,二來是時間沖淡了朋友情。

明代學(xué)者謝肇淛說:“《西游》曼衍虛誕,而其縱橫變化,以猿為心之神,以豬為心之馳,其始之放縱,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歸于緊箍一咒,能使心猿馴伏,至死靡他,蓋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別以為,唐僧師徒一路降妖除魔,靠的是本事,其實是好幾個群體,互相利用 本性在成就自己。

誰更能利用本性,誰就略勝一籌。誰克制不住本性,誰就是輸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孟子說:“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br/>

我們可以說,人性本善,也可以說人性本惡。人性是多面的,需要從多角度看。

一般,換位,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他的初衷是什么,目標(biāo)是什么。而他的行為是什么,那就可能是“裝出來的人品”了。

人性,一般是貪婪、利己、求生、欺負(fù)弱者、懼怕強者、算計等,同時存在于心不忍、珍惜血脈等。

和任何人打交道,不要熟得太快,慢一點,多看看。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jìn)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