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洛寧縣名門世家源流(一)

張澤武 編輯整理

本篇《洛寧縣名門世家源流》,是根據(jù)三門峽市姓氏文化研究會牛占亞老師提供的《河南通志稿》記載的洛寧縣姓氏源流圖片內(nèi)容加以整理,這是研究洛寧姓氏文化的重要歷史文獻,對探討洛寧縣姓氏源流具有重大意義。感謝牛老師提供的洛寧縣姓氏源流史料,感謝牛占亞老師對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工作的大力支持!

現(xiàn)將《河南通志稿》記載的洛寧縣姓氏源流的內(nèi)容加以編輯整理注釋,并將有關(guān)各大名門世家的文獻資料,加以考證整理,拋磚引玉,以供研究洛寧縣姓氏文化的熱心人士參考。

民國時期《河南通志稿》記載:

洛寧韋氏①

金太宗天會某年,始祖某以驍騎將軍駐此,遂家焉,居寨子村。原籍陜西盩厔,分徙大原、明珠、金山廟、東宋等村,記二千六百戶。族中業(yè)農(nóng)外,竹工頗多。明永樂中期修譜,清康熙某年重訂。

【注釋】: 天會某年,應為天會八年,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①【洛寧韋氏】:指洛寧縣陳吳鄉(xiāng)寨子村韋氏家族。據(jù)阜昌進士焦郁所撰《金故武德將軍韋公碣銘》記載:韋氏始祖諱儀,博通武經(jīng)。宋金爭雄,以征戰(zhàn)之功,披堅執(zhí)銳,搴旗斬將,累世奇功,范公致虛表奏為保義郎,始轉(zhuǎn)忠翊郎。

天會六年,隨統(tǒng)制耿嗣宗收復盧氏縣,進拔嵩州,解圍陜州府暨宜陽。誅叛賊楊偉,轉(zhuǎn)武公郎,闔宣贊舍人,肇任虢州兵馬都監(jiān),次任河南孟汝唐州兵馬使下五軍提轄。公因游歷宜陽、永寧兩縣,愛山明水秀,物華人熙,定居永寧縣寨子村。阜昌八年,權(quán)大總官府,差充環(huán)州兵馬都監(jiān),未赴任。尋改授諸路兵馬大總管府,差應右軍統(tǒng)領(lǐng)。

至皇統(tǒng)八年,公以老歸政,為武節(jié)大夫,尋換武德將軍驍騎尉。卒于正隆元年十二月五日,享壽六十有四。大定丙午歲(公元1186年)九月三十日卜葬于永寧太平鄉(xiāng)金門山之陰,即今洛寧縣陳吳鄉(xiāng)寨子村南韋氏祖塋。

按:韋儀生于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卒于金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十二月五日,享壽六十四歲。

寨子村韋氏家族始祖韋儀,原籍陜西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縣。韋儀先世韋賢仕漢為丞相,公其苗裔也。世歷弗稽。傳至南北朝時期,韋孝寬,戰(zhàn)功卓著,拜尚書右仆射,封驃騎大將軍,以功封鄖公,拜大司空。傳至北宋時,韋儀祖父韋秀,徙居京兆周至縣。韋儀父親韋德,贈敦武郎,母孫氏,贈封孺人。韋儀兄弟二人,韋儀哥哥韋俊。

金朝天會年間,韋儀遷居永寧縣寨子村。韋儀傳一子樸,樸傳兩子瓊、玠,兄弟兩人,分為東西兩門。韋氏家族,聚族而居,耕讀傳家,繁衍生息,迄今傳至三十五世,后裔二萬余人。居洛寧縣者,主要聚居村有東寨子村、西寨子村、明珠村、大原韋寨村、韋溝、祿地村、陳吳村、寨根村、新寨村、新村、架子嶺北坑村、觀灣村、小山底村、西陳宋村、東宋村等。以及外遷宜陽縣、陜州、嵩縣、欒川縣、原陽縣、封丘縣、伊川縣等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洛寧縣志》記載:p552頁。卷七 社會 【姓氏】

1987年戶口冊統(tǒng)計:洛寧縣韋氏家族總?cè)丝?1609人。

據(jù)《洛寧縣志》記載:P429頁。第三十七章 民情民俗【姓氏】

2000年戶口冊統(tǒng)計:洛寧縣韋氏家族總?cè)丝?302人。

②附錄: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寧縣志》卷三 邱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故武德將軍韋公碣銘

焦郁(阜昌進士)

故武德將軍姓韋氏諱儀,其先世韋賢仕漢為丞相,公其苗裔也。世歷弗稽至鄖公,仕五代周有功,故號封鄖。迄于宋,祖曰秀,徙居京兆周至縣。父德,贈敦武郎,母孫氏,贈封孺人。后經(jīng)兵亂,基業(yè)殘毀,逖居辟土,稍復本業(yè)。有子二:長曰俊,次曰儀,才皆克類,儀尤親炙主善,博通武經(jīng)。時天下騷亂,群雄嘯聚,公一日謂兄曰:“吾等不幸,生于亂世,羞與編氓為伍,茍勵志靖亂,功名可圖”。兄壯其言而善之,遂投本郡,廣銳軍適招求銳士,公以驍騎應選,得從范總領(lǐng)麾下。披堅執(zhí)銳,搴旗斬將,累世奇功,錄充曲統(tǒng)制麾下。凡所招募士卒,專命訓練,用致果毅,率堪御侮。天會五年夏四月,公率眾至虢州,賊閆路子引兵與公戰(zhàn),一鼓獻馘,遂定虢州,范公表為保義郎。冬十有二月,賊眾再犯虢,公受命提兵掩殺,始轉(zhuǎn)忠翊郎。

天會六年,隨統(tǒng)制耿嗣宗復盧氏縣,進拔嵩州,解圍陜州府暨宜陽。諸叛賊楊偉口首泉潤什,驅(qū)民數(shù)千口,轉(zhuǎn)武公郎,闔宣贊舍人,肇任虢州兵馬都監(jiān),次任河南孟汝唐州兵馬使下五軍提轄。公因游歷宜陽、永寧兩縣,愛山明水秀,物華人熙,用自己積貯之資,置膏田一千余頃。至廢齊阜昌三年正月,公率眾奏允差充虢州兵馬都監(jiān),視事日久于坊廊,置地一區(qū),安定縣買田四頃。阜昌八年,權(quán)大總官府,差充環(huán)州兵馬都監(jiān),未赴任,尋改授諸路兵馬大總管府,差應右軍統(tǒng)領(lǐng)。至皇統(tǒng)八年,公以老歸政,為武節(jié)大夫,尋換武德將軍驍騎尉。

卒于正隆元年十二月五日,享壽六十有四。公先娶原州王氏,長一女,適朱氏;后娶虢州王氏,無所出;乃娶鄧州楊氏,誕男樸;尋取趙氏,封安人,無所出。男樸孝行純篤,廬于墓側(cè),寢苫枕塊,哀思哭痛。服竟,適追前志,從征皆有破敵之功,蒞事則有滅私之道,天性儉素,動而有禮,一方蒙休,實終賴之。于是思親涕淚,斬山立垣,穴石為棺,樹碑鐫志。大定丙午歲,工告成功,九月三十日卜葬永寧太平鄉(xiāng)金門山之陰,仍勒銘以垂不朽。

銘曰:

昔應勝口,超然不群,英資天賦,卓冠三軍。傾心效用,呼兵集云,訓練既熟,憂戚能分,進取虢州,出遘渠魁,捻矢張弧,揚音迅雷。兇無不誅,圍無不開,鶴唳風聲,披靡驚駭。功成守官,不受賄賂,蒞政勤劬,資身儉素,病臻告俎,永昭美故。鐫銘開碑,庶識君墓。

金大定二十六年立石。

③《韋氏家譜》

王范鎮(zhèn)《韋氏家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王范鎮(zhèn)《韋氏家譜》原序

家譜之傳大有益矣!原以敘歷代,分支派,正水源,別木本,等行誼,傳名諱,俾后世無犯於前輩也。時至元末流寇作亂,村多放焚,家譜失傳,六世無諱。

茲考祖塋諸碑,又承先人誨諭,謹訂厥譜,以傳為記。豫省居中天之地,往往起兵擾亂,自四至九世名諱失傳。將十世東門察得只存溫祖、祥祖二名,西門只存敬祖一名。十一世只存東門美、潤、杰、明、洪、浩、鐸七名,西門只存有寬、亮、海、讓、成、得六名,只知是一輩,不知遠近。

亮生子二,長宣,次志;成生子三,彪、瓚、琪三人,系小珠村人;得生子巖一人,系大原村人。其余寬、海、讓三名之后,不知去向。

明時朱太祖定鼎之時,窺山西人稠地狹,河南地廣人稀,將山西百姓遷移問南孔多,所以河南府州縣人,系山西平陽府洪洞縣,祖居者十之有九。

若我韋氏,原非山西貫籍,實系陜西京兆盩厔縣人也。 始祖諱儀,乃先世韋孟至韋賢,一經(jīng)教子,五世大儒。賢且仕漢為丞相,儀其苗裔也。世

道光四年歲次甲申菊月

二十三世正九品萬一韋邦杰沐手敬志

《韋氏家譜》總序

始祖武德將軍驍騎尉諱儀,原配王氏,繼配王氏,三配楊氏,生子樸。

二世祖諱樸,配趙氏生子二,長瓊,次玠。

三世祖長諱瓊,配酒氏,分為東門。

次諱玠,配孫氏,分為西門。

崇陽鎮(zhèn)《韋氏家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崇陽鎮(zhèn)崇陽溝《韋氏家譜》序

韋姓氏,漢宰相韋賢之苗裔也,世歷弗稽。本京兆盩厔人。宋中葉,韋公諱儀,仕金,授武節(jié)大夫。

祖諱秀,父諱德,贈敦武郎,母孫氏,贈封孺人。兄諱俊。

祖父兄皆葬關(guān)中。諱儀鎮(zhèn)守虢州,領(lǐng)兵至永邑,觀金山南峙,洛水北環(huán),修竹繚繞,層巒叢翠,因ト而居焉,名其里曰太平鄉(xiāng),今祖塋之西是也。卒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卜葬于寨子村南原。貞元四年三月,贈武德將軍,驍騎尉。

裔孫監(jiān)生濟潤敬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簡介:張澤武,洛寧縣陳吳鄉(xiāng)新寨村人,2003年,發(fā)起并成功組織成立了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擔任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一職,2006年參與組織籌備成立洛陽市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副秘書長。2017年被推舉為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2024年8月再次當選為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