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哈爾濱音樂廳交響樂廳開啟了聲華盈庭、充滿詩情畫意的音樂之旅——“春天的約會”城市藝術季系列活動之一,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由哈爾濱交響樂團傾情呈現(xiàn),于學鋒執(zhí)棒。

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

音樂會由三部管弦樂作品《慶典序曲》《鴻雁主題隨想曲》《中國狂想曲第一號》和兩部協(xié)奏曲組成,其音樂凝聚著獨屬于姜萬通自己的創(chuàng)作智慧與風格。作品立意縱橫古今,既有對華夏音韻的回溯,又有以當代技術表達為枝葉開新,在體現(xiàn)個人創(chuàng)新維度的同時,也讓聽眾真切感受到他所表露出來的音樂文化理想。

一、歡歌啟幕:《慶典序曲

音樂會以《慶典序曲》為開場曲目。號角陣陣,鼓聲隆隆,主題以緊拉慢唱的方式,將節(jié)日氣氛的熾熱與隆重的儀式融于一體,不但讓音樂的歡欣傳遞到聽眾心里,更以濃烈的音響音色點燃了全場熱情。對比抒情主題的呈現(xiàn),讓觀眾感受到細密的琴弦震顫,如同閃爍的禮花,木管組則在間補、交接中以靈動的短句演奏,宛如慶典上空浮動的歡歌,令喜慶的聲浪繼續(xù)蔓延。接下來,銅管樂器以嘹亮、奔突的動力直奔高潮,加之打擊樂器的豪邁凸顯,與整個交響樂隊之間交相輝映,掀起一波又一波聽覺狂潮,也使得現(xiàn)場的聽眾在震撼與喜悅中,直接感受到春風撲面而來,在聲浪翻涌的歡騰與光影流轉的熱烈中定格高光。

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

二、鴻影長歌:《鴻雁主題隨想曲》

作為中國交響樂里程碑式的《鴻雁主題隨想曲》,以蒙古族民歌《鴻雁》為基調(diào),巧妙融合傳統(tǒng)音樂韻味與現(xiàn)代作曲寫作技法,將草原長調(diào)的悠遠意蘊與交響樂的宏大敘事相融合,構建起貫通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又一經(jīng)典力作。

樂曲將蒙古族擅長的、長大氣息的歌調(diào)與西方交響樂的立體思維熔鑄一爐,在保留原始民歌內(nèi)核的同時,運用多調(diào)性碰撞與多重織體的游走,將鴻雁遷徙中孤獨與自由的幻化,轉化為宏大的音樂敘事。如弦樂組以綿延的弓法鋪陳出廣袤草原底色,木管樂器如林間清泉般澄澈的音色穿插其中,低音弦樂的震顫模擬曠野的孤寂,主奏樂器所表露出來的追憶和自發(fā)心靈的傾訴,都能夠以多重彩線勾勒出鴻雁跨越天際,穿越歷史的音響畫面。

《鴻雁主題隨想曲》,已然稱為繼上世紀60年代《梁?!愤M入世界華人樂壇后,以更為飽滿的情感與細膩的寫法,成為代表新世紀中國交響音樂登頂國際舞臺的標識性作品之一。此次演出為管弦樂版本。

三、隴韻秦腔:《西北謠》

隨著鴻雁的飛離,薩克斯管協(xié)奏曲《西北謠》登場。樂曲以西北大地為創(chuàng)作藍本,將信天游的蒼涼婉轉、秦腔的豪邁奔放和粗獷吶喊,連同絲綢之路上搖曳的駝鈴,盡數(shù)融匯協(xié)奏曲之中,也成為薩克斯管在國內(nèi)外常演常新的代表曲目。在演奏過程中,似乎讓你看到作曲家本人背著行囊,游走在大西北廣袤的土地上。特別是他在華彩段落里的獨白,既有如泣如訴的悲歌,也有孤煙下微風的吹拂,還有高坡上嘶啞的吶喊,將西北大地的遼闊與柔情娓娓道來。

青年薩克斯演奏家 張記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青年薩克斯演奏家 張記晨

同時,作為薩克斯管演奏中國民歌,尤其是高亢尖利西北民謠,不僅實現(xiàn)了中西音樂的相互交融,還突破了這種樂器表現(xiàn)的風格邊界,以獨特的金屬音色詮釋東方旋律的婉轉與悠揚,并通過融入信天游的節(jié)奏律動和秦腔的高亢韻味,以及特有的粗獷與豪邁情懷,為作品打上了鮮明的大西北風格印記。

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音樂萬通·律動風雅頌”為主題的姜萬通管弦樂作品音樂會

作為一位享譽國際的薩克斯演奏家,張記晨的演繹亦為本場音樂會的又一亮點。他音樂表現(xiàn)流暢,技術嫻熟,不但與管弦樂團配合默契無間,就是在他每一次氣息輸出和每一瞬間的指法變換,都能完美表達出作曲家想要體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意圖。

四、關東逸韻:《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

上半場的余韻尚未散盡,下半場就以氣勢磅礴的宏大敘事奏響了《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樂曲以東北地區(qū)民歌以及二人轉為音樂素材,將其發(fā)展為典型的三個樂章的協(xié)奏曲,淋漓致盡地表現(xiàn)了關東人民的歡樂與幽默,以及對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此時,舞臺燈光直接聚焦在鋼琴家張放身上。他以沉穩(wěn)、精湛的演奏技術以及成熟的音樂感染力征服了現(xiàn)場的聽眾。

旅美鋼琴家、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 張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旅美鋼琴家、天津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 張放

在第一樂章《東北風》中,張放將西方古典鋼琴演奏技術與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中國風情,在他以預先設計的演奏路線上行走,即:先呈示后鋪展,再層層疊加,完美地詮釋出作品的美學意境。特別是從張放指尖流淌出來的密集音群與大幅度的跨鍵演奏,恰似奔騰的駿馬在黑白琴鍵上縱橫馳騁。

同時,張放試圖通過這種極具張力的演繹,將東北地區(qū)裹挾冰雪的烈風,在起伏、錯落的演奏中化作可以感受到的人文景象,加之高疊和弦迸發(fā)出來的張力和強弱交替出現(xiàn)的秧歌鼓點,將白山黑水間的人文情懷展現(xiàn)得盡善盡美。

到了第二樂章《文咳咳》和第三樂章《武咳咳》時,琴聲文武交織,一會低語訴情,一會妙趣橫生,一會激昂高歌,整部協(xié)奏曲在虛實相間的美學遨游中,讓觀眾收獲了豐盈的沉浸式體驗。

五、凱旋收場:《中國狂想第一號》

《中國狂想曲第一號》的風格融合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元素與西方交響樂的結構,形成一種獨特的音樂語言風格。樂曲將老八板和秧歌的音樂素材與富有張力的管弦樂交織,展示了中國音樂的深厚底蘊,其中,既有氣勢粗獷的吹打,也有溫婉柔潤的歌唱,極大地體現(xiàn)了中國音樂的豐富性與多元性,仿佛是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一次全新表達。

在指揮家于學峰多次謝幕后,又返場加演了一首《華夏天地歌·東北民歌·五更調(diào)》。

結 語

在“春天的約會”這場盛大音樂會中,無論是青年演奏家張繼晨對作品的解讀,還是鋼琴家張放所賦予協(xié)奏曲的中國韻味,以及管弦樂隊全體演奏家們的完美表現(xiàn),都與他們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直接相關。特別是指揮家于學鋒憑借對整體樂隊的駕馭能力和對作品的闡釋能力,都能讓這場“春天的約會”活動獲得圓滿成功。

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姜萬通博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 姜萬通博士

作為本場音樂會的作曲家姜萬通,依托深厚學院派底蘊深耕多年,歷經(jīng)歲月打磨與沉淀后,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不但體裁各異、風格多樣,還能以其宏大敘事的筆調(diào)來激發(fā)聽眾的精神穹頂,或是以溫潤細膩的筆觸抵達聽者的內(nèi)心,從而,為人們帶來一波又一波帶有鮮明中華印記的視聽體驗,且已成為中國音樂在國際樂壇上發(fā)聲最為響亮的杰出群體中的一員。(供稿人:姜超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