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規(guī)定焚燒樞機主教選票以保密,煙霧顏色標志著他們是否成功選出新教皇。

很少有機構比羅馬天主教會更恪守傳統(tǒng),而其中最引發(fā)天主教徒與非信徒共同好奇的,莫過于新教皇的秘密選舉流程。當這一流程結束時,消息會以一種極其古老的方式傳遍世界:一縷白煙。
秘密會議流程是什么?
教皇去世后,全球樞機主教將舉行"秘密會議"(conclave)。梵蒂岡西斯廷教堂自1492年起就作為集會地點,并于1870年代成為永久會議場所。
根據(jù)傳統(tǒng),樞機主教們會被鎖在教堂內(nèi)直至做出決定,這一做法可追溯至13世紀末。其目的是為了加快流程——1271年樞機主教們耗時近三年才選出額我略十世教皇。
樞機主教們需與外界嚴格隔絕進行商議,并通過無記名投票選舉,每天最多進行四輪投票,直至某位候選人獲得必要的三分之二多數(shù)票。此時,聚集在圣彼得廣場的信徒將通過標志性的白煙得知結果。

煙霧信號的起源是什么?
煙霧信號源于計票后焚燒紙質(zhì)選票的傳統(tǒng)。歷史學家弗雷德里克·J·鮑姆加特納指出,焚燒選票的做法至少可追溯至1417年,甚至更早。
用白煙宣告新教皇當選則是近期創(chuàng)新。 不同顏色煙霧代表什么? 麥吉爾大學2017年研究顯示: 煙霧從何而來? 考慮到教會悠久歷史,安裝外部煙囪其實相當晚近。鮑姆加特納稱首個煙囪直到18世紀才出現(xiàn)。 誰負責焚燒選票? 這種儀式化焚燒不僅產(chǎn)生世人期待的煙霧信號,更確保每位樞機主教的投票選擇永遠保密。 為何不直接宣布結果? 為何煙霧信號至今仍重要?
黑煙意味著樞機主教最新一輪投票未達成結果,白煙則標志著新教皇誕生。兩種顏色通過向焚燒選票產(chǎn)生的煙霧中添加不同化學物質(zhì)實現(xiàn)。
煙霧通過西斯廷教堂屋頂特制煙囪排出。麥吉爾大學報告指出,該煙囪連接著焚燒選票的爐子與另一個"通過電子點火裝置引燃信號彈的爐子,根據(jù)成分不同釋放白煙或黑煙"。兩個爐子共用同一銅制煙道。
焚燒選票本身是一種儀式。每天從樞機主教中抽簽選出三名監(jiān)票員(scrutineers),負責清點、宣讀并記錄每張選票。隨后,他們與秘密會議秘書及禮儀官共同監(jiān)督焚燒過程。
在大眾媒體與全民識字時代之前,煙霧信號是一種簡單直觀的方式,能讓迫切關注的公眾至少窺見封閉教堂內(nèi)的情況。但最終的白煙并非
歷經(jīng)600余年,煙霧信號已成為根深蒂固的天主教傳統(tǒng)的重要部分,火焰與信仰的力量依然勝過言語。在即時電子通訊發(fā)達的今天,盡管社交媒體宣布新教皇或許更高效,卻永遠無法替代這一古老儀式的象征意義。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