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4月17日,緬甸仁安羌油田陷入煉獄。日軍第33師團主力將英緬軍第1師7000余人壓縮至平墻河南岸,彈盡糧絕的英軍在沙漠中掘坑等死。英國緬甸軍總司令亞歷山大向中國遠征軍發(fā)出絕望電文:"若48小時內無人救援,本師將全體玉碎。"
此時, 孫立人抓起電話直撥遠征軍總司令羅卓英:"請允許我率113團馳援 4月18日凌晨,平墻河北岸的沙丘后突然爆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喊殺聲。孫立人親率113團2000余名官兵,在英緬軍7輛輕型坦克的配合下,向日軍第214聯(lián)隊發(fā)起突襲。他獨創(chuàng)的"夜間滲透戰(zhàn)術"發(fā)揮奇效:敢死隊成員身綁手榴彈,利用沙漠地形摸近日軍陣地,用大刀和匕首展開白刃戰(zhàn)。 在501高地爭奪戰(zhàn)中,營長張琦身中數彈仍堅持指揮,臨終前將染血的鋼盔交給部下:"告訴師長,我們守住了陣地!"孫立人聞訊后,親自率領預備隊沖鋒,用美式M1沖鋒槍掃開日軍火力點。當晨曦染紅戰(zhàn)場時,113團已殲滅日軍1200余人,成功將英軍防線向北推移3公里。 此時,日軍第33師團主力正從仰光馳援仁安羌。孫立人面臨生死抉擇:若繼續(xù)進攻,兵力懸殊的113團將陷入重圍;若撤退,則前功盡棄。他果斷下令:"集中全團火炮,轟擊日軍補給線!"36門迫擊炮在沙漠中織成火網,日軍運油車接連爆炸,黑色煙柱直沖云霄。 當仁安羌戰(zhàn)役進入白熱化時, 在仰光戰(zhàn)俘營,齊學啟成為盟軍戰(zhàn)俘的精神支柱。他用英語向各國戰(zhàn)俘宣講岳飛、文天祥的故事,在集中營墻上書寫《正氣歌》。1945年5月9日,汪偽政府派來的說客葉蓬帶著金條和委任狀前來勸降,被齊學啟唾面痛斥:"認賊作父者,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次日深夜,漢奸蔡宗夫等人持刀刺入他的腹部。臨終前,齊學啟對英國軍醫(yī)麥肯時說:"請轉告孫師長,來生再做兄弟。" 仁安羌大捷震驚世界,英國國王喬治六世授予孫立人"帝國司令勛章",蔣介石親發(fā)電報:"此役為中國軍隊揚威異域之典范。"但這場勝利背后,是孫立人違抗軍令的巨大風險。 更具戲劇性的是,孫立人在撤退時再次抗命。當杜聿明率第5軍進入野人山時,孫立人堅持率新38師撤往印度,保全了完整建制。多年后,杜聿明在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感慨:"孫將軍的選擇是對的,野人山奪走了五萬弟兄的生命。" 2023年,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在蘭姆珈訓練營舊址立起紀念碑,碑文刻著:"中國駐印軍在此重塑軍魂。"每年清明,臺灣省新竹孫立人故居都會迎來兩岸老兵后代的祭奠。孫立人孫女孫曉云說:"祖父晚年常對著仁安羌戰(zhàn)役地圖發(fā)呆,他總說,最愧對的是張琦營長和齊學啟副師長。" 齊學啟的故事同樣在延續(xù)。2024年,湖南寧鄉(xiāng)齊學啟紀念館開館,館內陳列著他在戰(zhàn)俘營中用過的竹筆和血衣。一位參觀的英國老兵顫抖著說:"我們當年在仰光集中營,每天都聽齊將軍講中國故事,他讓我們相信正義必勝。" 仁安羌的黃沙至今仍在訴說著那段鐵血傳奇。孫立人抗命救國的膽魄,齊學啟喋血異域的忠魂,共同構成了中國遠征軍最悲壯的剪影。正如孫立人晚年所言:"軍人的使命,不是服從命令,而是守護身后的山河。"這些在異域戰(zhàn)場浴血的中華兒女,用生命詮釋了什么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鐵血誓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