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退休后花30萬翻修老家瓦房,不到半年就蹲在門檻上嘆氣。他以為能像年輕時那樣,在菜園子摘把豆角就能下飯,卻不想麻煩跟著腳跟來。頭回在院子曬被子,隔壁三嬸就繞著圈打聽:“每月退休金夠買幾袋化肥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話里帶著刺。

農(nóng)村的熱鬧是藏不住的。雞打鳴從凌晨四點開始,狗一叫整條巷子跟著嚎,比鬧鐘還準時。誰家來了客、買了新衣裳,不出晌午全村都知道,李叔躲在屋里看報紙,都能聽見窗外議論:“城里回來的就是講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頭疼的是人情往來。對門二哥家孫子滿月,李叔拎了兩箱奶去,轉(zhuǎn)頭就被說“看不起人”——人家隨禮都是五百起步。秋收時幫張嬸家掰了半畝玉米,回頭她兒子就來借三千塊,說“城里人不差這點”,拒絕后背后被罵“忘本”。

土地更是碰不得的麻煩。李叔看后山有塊荒地,尋思種點青菜,沒想到第三天就被村支書找上門:“這地是老王家的,人家沒種也輪不到外人?!彼@才懂,村里的地哪怕荒著,也有看不見的主兒,外來的人插不了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醫(yī)療這道坎。

老伴半夜胃疼,李叔摸黑騎電動車找診所,坑洼路顛得人發(fā)慌,診所還沒開門,只能打電話讓縣城兒子開車來接。那一刻他才明白,城里下樓就是藥店的方便,在村里是奢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高大哥的經(jīng)歷更扎心。退休金每月一萬多,本想回村圖個清凈,結(jié)果親戚三天兩頭來借錢,借了不還,不借就被傳“有錢忘恩”。最后只能把瓦房租出去,灰溜溜回了城,臨走時說:“在村里,有錢沒錢都遭人議,不如城里關(guān)起門過自己的日子。

”有人說農(nóng)村空氣好、開銷小,是養(yǎng)老的好地方。可他們沒看見,老人坐在門口一整天,都等不來個說話的人;沒看見下雨天廁所難蹲、冬天取暖靠煤爐的不便;更沒看見曾經(jīng)的老鄰居,如今見面只??吞椎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政策雖說鼓勵回鄉(xiāng)定居,可宅基地審批卡得嚴,城里人的戶口遷不回來,房子翻修也有限制。有人想租村民的老宅,卻擔心租期到了沒保障,萬一鬧糾紛,連個說理的地兒都難找。我個人覺得,老家是心里的念想,可真要過日子,得算清幾筆賬。

人情往來能不能受得了?生活便利能不能保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跟周圍人的落差能不能接受?不是農(nóng)村不好,是退休后的生活,經(jīng)不起“理想”的折騰。你看那村口的老槐樹,年年開花年年落,可樹下的人早換了模樣。

養(yǎng)老不是住在哪兒,是讓日子過得踏實,過得舒心。如果回村后每天為瑣事煩心,還不如在城里小區(qū)曬曬太陽、跟老伙伴下下棋。畢竟,晚年圖的不是情懷,是實實在在的安穩(wěn)——哪兒能讓心不慌,哪兒才是好地方。

至于那些說“農(nóng)村才是根”的話,聽聽就行,日子是自己過的,別讓念想騙了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