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
1.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工人革命斗爭的實踐中,認識到沒有同盟軍和獨立的武裝力量,是不能取得勝利的。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討論與國民黨合作的問題。陳獨秀、張國燾、瞿秋白、毛澤東、李大釗、蔡和森、向警予、陳潭秋、譚平山等30多位代表出席,代表420名黨員。共產國際派馬林出席了這次大會。大會通過《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草案》,指出"共產黨應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黨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正式確定了國共合作的方針。在此之前,共產國際代表馬林1922年8月在中共中央杭州西湖會議上,傳達了共產國際要中共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進一步建立民主聯合戰(zhàn)線的提議。1923年1月12日,共產國際又作出了關于中國共產黨和孫中山所領導的國民黨合作的決議。

中國共產黨、共產國際和蘇聯政府積極幫助孫中山。1922年9月,孫中山在上海召集有中國共產黨員參加的研究國民黨改組計劃的會議。1923年11月孫中山發(fā)表改組宣言、黨綱草案,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并籌備在1924年1月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共產黨人毛澤東、李大釗、林伯渠、瞿秋白等出席了大會,并參加了領導工作。大會正式確認了共產黨員、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成革命的新三民主義。大會選舉了包括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伯渠、瞿秋白等共產黨員在內的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
改組后的國民黨,成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聯盟,成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組織形式。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
2.革命運動的高漲
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后,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5月在廣州黃埔創(chuàng)立。孫中山任??偫?,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校黨代表。中國共產黨員周恩來、惲代英、熊雄、聶榮臻、肖楚女等先后在校內任政治領導工作及其他工作。黃埔軍校成為當時建立革命武裝的基礎。中國共產黨十分重視對工農運動的領導,促進了工農運動高潮的到來。
1924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州沙面工人罷工,堅持一個多月,迫使英、法帝國主義取消了不準中國人民自由出入沙面租界的新警律。沙面罷工的勝利是中國工人運動由低潮走向高潮的征兆。1925年紀念二七慘案二周年時,在鄭州召開了全國鐵路工會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后,膠濟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取得了勝利,成立了膠濟鐵路總工會。北京、武漢、廣東、唐山、杭州、青島等地相繼爆發(fā)了罷工斗爭,工人運動出現了高漲局面。南方各省的農民運動也逐漸發(fā)展起來。1924年6月,在廣州成立了農民講習所。從1924年7月到1925年11月,共招收五期學員,培養(yǎng)了大批農民運動骨干。廣東、湖南兩省農民運動的規(guī)模最大。1925年,廣東有37個縣成立了農民協(xié)會,會員達60萬人。江西、廣西、河南、甘肅等省的農民運動也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1924年10月12日,直系將領馮玉祥在革命形勢的影響下,在北京發(fā)動政變,關禁了總統(tǒng)曹錕,解除了吳佩孚的職務,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時局。孫中山同年11月北上,翌年3月11日在京病逝。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中的有識之士,號召全國人民用鞏固統(tǒng)一戰(zhàn)線、鞏固革命根據地、打倒帝國主義的實際行動完成孫中山的未竟事業(yè)。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1925年爆發(fā)了"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1925年5月30日上午,上海兩千余名學生在公共租界集會,散發(fā)傳單,發(fā)表講演,抗議上海、青島日本紗廠資本家與中國反動政府相勾結,屠殺工人領袖顧正紅與罷工工人的暴行。英國巡捕竟開槍射擊,當場打死13人,數十人受傷,幾十人被捕,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次日,在蔡和森、瞿秋白、劉少奇、李立三等領導下,成立了上??偣?,從6月1日開始開始了工人總罷工。學生罷課,大多數商人罷市,使上海租界地區(qū)瀕于癱瘓,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五.卅"運動掀起了全國人民反帝斗爭的新高潮,廣州、北京、天津、漢口、青島、南京、沈陽、香港等地紛紛聲援上海各界人民的反帝斗爭。省港大罷工是在"五.卅"運動的影響下發(fā)生的。6月19日,香港的海員、電車、印刷等工人首先發(fā)動罷工,很快各行各業(yè)有20多萬工人舉行了支援上海工人,與帝國主義決一死戰(zhàn)的大罷工。6月21日,廣州沙面租界的中國工人舉行罷工。23日,部分從香港回來的工人同廣州各界群眾十多萬人舉行示威游行,游行隊伍在沙面租界對面的沙基,遭到英法帝國的槍擊和軍艦的炮擊,有52人當場死亡,120余人重傷,制造了"沙基慘案"。慘案發(fā)生后,香港有25萬工人參加罷工,13萬人回到廣州。省港大罷工使香港變成了臭港、死港。罷工斗爭堅持了16個月,充分顯示了中國無產階級的政治覺悟。
3.北伐戰(zhàn)爭
北伐戰(zhàn)爭前,廣東革命政府進行了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的戰(zhàn)爭。1925年2月第一次東征陳炯明,平定滇軍總司令楊希閔和桂軍總司令劉震寰的叛亂,成立國民政府。1925年10月,第二次東征殲滅陳炯明主力,收復潮汕。
北伐的同時進行了南征,徹底粉碎了軍閥鄧本殷的反動勢力。1926年2月國民革命軍攻克海南島后,廣東革命根據地完全實現了統(tǒng)一。在鞏固和統(tǒng)一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蔣介石開始排擠共產黨員。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內部,除國民黨老右派鄒魯等組成的反蘇反共的"西山會議派"外,以蔣介石、戴季陶為代表的國民黨新右派集團,極力篡奪革命領導權。1926年3月,蔣介石一手制造了反共的中山艦事件。5月,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了蔣介石提出的"整理黨務案",限制共產黨員的活動。由于中共領導人陳獨秀、張國燾的妥協(xié)退讓,北伐戰(zhàn)爭前夕,蔣介石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組織部長、軍人部長和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1926年5月,葉挺獨立團作為北伐軍先遣隊入湘作戰(zhàn),旗開得勝。6月5日,國民黨中央通過出師北伐案。7月6日,國民政府通過出師宣言。7月9日,廣東革命政府正式出師北伐。蘇聯顧問隨軍出征。北伐軍的戰(zhàn)略方針是先打吳佩孚,后打孫傳芳,最后消滅張作霖。北伐軍約10萬人,在兩湖、江西、閩浙三個戰(zhàn)場作戰(zhàn),其中兩湖戰(zhàn)場是主要戰(zhàn)場。在各地工農群眾的大力支持下,北伐軍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內,擊潰了吳佩孚、孫傳芳兩大軍閥,革命勢力迅速發(fā)展到長江流域。
為了配合北伐軍,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于1926年10月、1927年2月和3月,先后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1926年10月23日夜,上海工人發(fā)動第一次起義,因準備不足,沒有統(tǒng)一的計劃,起義很快失敗,于24日晨停止起義。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10余人被殺,百余人被捕。
1927年2月17日,北伐軍占領杭州,部分北伐軍次日到達嘉興。上海工人在大好的革命形勢下,于19日開始總同盟罷工。軍閥孫傳芳同帝國主義相勾結,血腥鎮(zhèn)壓罷工工人。22日下午,黨作出由罷工轉變?yōu)槲溲b起義的決定,但因起義時機并不成熟,所以起義很快又被鎮(zhèn)壓下去,40余名工人犧牲,300余人被捕。3月21日,上??偣俅伟l(fā)動總同盟罷工。周恩來、趙世炎、羅亦農等親自領導了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經過了30個小時的浴血奮戰(zhàn),取得了勝利,解放了上海,并選舉了上海市民政府,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光輝的一頁。
北伐戰(zhàn)爭的節(jié)節(jié)勝利,有力地推動了農民運動的開展。湖南、湖北、廣東、江西、河南、安徽、四川、江蘇等省的農村運動,發(fā)展尤其迅速。1926年12月,在長沙召開了湖南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推選了農民協(xié)會的領導機構。到1927年4月,湖南省農會會員已發(fā)展到500多萬。1927年初,農協(xié)組織已普及12省,農協(xié)會員達1000萬以上。組織起來的農民在廣大農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在短短的時間內,使中國農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對待農民革命,成為革命同反革命斗爭的焦點。1927年3月,毛澤東通過在湖南湘潭、湘鄉(xiāng)、衡山、醴陵、長沙五縣的考察,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駁斥了反動派對農民運動的誣蔑,高度評價了農民革命的偉大功績,總結了農民革命的經驗,提出了建立工農聯盟的思想,有力地推動了全國農民運動的發(fā)展。

4.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失敗
北伐戰(zhàn)爭的勝利進軍和工農革命運動的迅速發(fā)展,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買辦的統(tǒng)治,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拉攏和扶植蔣介石作為他們的代理人。在北伐戰(zhàn)爭中,蔣介石與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相勾結,排擠共產黨、摧殘工農革命運動,制造反共暴行,已逐漸顯露出反革命的面目。1927年3月26日蔣介石到達上海,立即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在以消滅共產黨的目標下實行聯合。帝國主義和大資產階級向蔣提供1500萬元作為屠殺共產黨員和工人群眾的經費,待完成政變后,再提供3000萬元作為建立南京蔣介石反動政權的資本。
蔣介石完成反革命政變準備后于4月9日離上海到南京,11日發(fā)出"已克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的指令,當日深夜,開始襲擊上海工人糾察隊。12日,反動軍隊占領了上??偣?。到15日,據不完全統(tǒng)計,有300余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被殺,500人被捕,5000人流亡失蹤。4月18日,蔣介石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發(fā)布"清黨"命令,繼續(xù)屠殺共產黨人。
蔣介石反革命政變使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遭到局部失敗。在革命的緊急關頭,陳獨秀繼續(xù)執(zhí)行階級投降主義路線。1927年4月27日,在武漢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雖批評了陳獨秀忽視同資產階級爭奪革命領導權的右傾錯誤,但沒能提出切合實際的爭奪革命領導權的辦法。
陳獨秀仍被選為總書記,五大沒有完成挽救革命的任務。5月17日和21日,夏斗寅、許克祥等反動軍官相繼在湖北湖南發(fā)動反革命叛亂,土豪劣紳紛紛反攻倒算,殘害革命群眾。5月29日,江西省省長朱培德發(fā)動叛亂。汪精衛(wèi)集團也開始公開轉向反革命,準備同蔣介石實行"寧漢合流"。7月14日晚,汪精衛(wèi)在國民黨政治委員團主席團秘密會議上,作出"分共"的決議。15日,汪精衛(wèi)集團不顧以宋慶齡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的堅決反對,悍然召開分共會議,公開叛變革命,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實行血腥屠殺,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慘遭失敗。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