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的夏天來得格外早。
今年的天氣實在是有些讓人琢磨不透,大風預警才過去沒多久,氣溫便升高不止,還沒到五月份,部分地區(qū)氣溫已經快接近四十度。
伴隨著氣溫逐漸升高,當打工人、學生黨還在衣服亂穿的時候,今年的飲品旺季也提前到來了,在這個時間段里,飲品的“解渴”功能將會被無限放大,消費需求大幅上升,自然,飲品的銷量也會隨著氣溫持續(xù)走高。

因此,每年的飲品旺季都是各大飲品品牌著重發(fā)力期,通過“冰柜戰(zhàn)”“營銷戰(zhàn)”等各種手段試圖搶奪消費者注意力,搶占市場份額。
作為夏日里最受歡迎的“飲品貨架”,冰柜在飲品旺季期堪稱飲品市場的“晴雨表”,吹著冷風,不斷審視著各個品類和品牌的變化。
而在今年這樣的極端天氣下,今年,冰柜又發(fā)現(xiàn)了一些飲料市場的新變化。
1
高溫下的品類突圍
貨架上,曾經占據(jù)C位的碳酸飲料、高糖奶茶逐漸退熱,取而代之的是一批瓶身簡約、口味清淡的“淡味飲品”,以清爽解渴無負擔的姿態(tài),在冷柜里劃出一道亮眼的增長曲線。
·無糖茶
2025年春季新品中,有超過20個品牌推出了中式茶基底產品,綠茶、紅茶、烏龍茶、茉莉花茶四大傳統(tǒng)茶類成為創(chuàng)新核心。這一數(shù)據(jù)充分證明了無糖茶賽道的潛力,也從側面佐證了這一賽道的高需求量。

而在線下終端,這一數(shù)據(jù)則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據(jù)飲品營銷觀察,無糖茶作為近年來全面爆發(fā)的品類在今年夏天也同樣熱賣,銷量持續(xù)走高。從冰柜上看,這個飲品旺季,東方樹葉品牌冰柜數(shù)量大幅增長,其熱度遠超可口可樂;
而在消費端,無糖茶作為清淡系飲料的榜首更是充滿了無限可能,除了其0糖0卡的特性之外,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拿無糖茶進行DIY的帖子數(shù)不勝數(shù),無糖茶顯然已經成為了當下年輕消費者心中的“萬金油”。
· 調味水產品
熱賣的第二類產品相較于飲料來講,其中“水”的特性更為強烈。
調味水產品的主原料還是純凈水,只是為了更好入口,在口味上進行了簡單調配,果味的話以檸檬、水蜜桃等口味居多,但口感較為清淡,今麥郎旗下的芒頓小鎮(zhèn)就屬于這一大類,而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加,這種調味水產品也開始運用一些“植物元素”進行口味上的調配,此前我們提到的竹葉水以及最近在河北地區(qū)盛行的金銀花水產品都是這一賽道上的新嘗試,收獲了許多消費者的認可。

這一類別非常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性價比”,或許是因為其中含水量較高,該類產品的價格與純凈水的價格差不多,據(jù)我們觀察,一瓶500ml的調味水產品的價格大概在1-2元之間,成件購買的話,價格則更為優(yōu)惠。
· 電解質水
高溫下出汗量增加,主打“補水”的電解質水自然也少不了。隨著“電解質水=高溫救命水”的認知深入人心,這個曾經局限于運動場景的品類,已經完全滲透到了日常補水場景中。
以東鵬補水啦為例,1L的大規(guī)格產品,也使得其“水替”的功能性得到了強化,與消費者夏日對水飲的“高需求”十分契合。

2025年4月,京東超市數(shù)據(jù)顯示,電解質水產品銷量同比增加150%,其中非運動時段的消費占比達到了65%,辦公室、通勤路上等多個常見場景成為主要消費環(huán)境。這一變化說明,電解質水已經逐漸成為了夏日剛需。
2
從濃甜暴擊到清潤回甘
飲品重構消費邏輯
以上幾種產品熱賣的背后,是當代消費者對“夏日飲料”的全新理解。
首先是來自人體的本能。在高溫狀態(tài)下,飲料的“水替功能”被進一步放大,當人體在35℃以上的環(huán)境中活動時,汗腺每分鐘排出的汗液可達1-2毫升,在這種情況下,脫水帶來的口渴感不再是普通甜味飲料可以滿足的。
傳統(tǒng)的高糖類飲品,例如碳酸飲料、奶茶這種依靠刺激多巴胺分泌的“快樂水”,在高溫下僅僅能帶來瞬時的享受,隨后便會加劇喉嚨的粘膩感,而清淡的“水替類”飲品則更貼合人體在脫水狀態(tài)下對“有效補水”的生理需求。河北某地便利店店主向飲品營銷反應,最近一月,冷飲占整體飲品消費的大頭,其中,水替類飲品的銷售額要遠超碳酸飲料和奶茶。

當市場被各類風味飲料轟炸多年后,消費者摒棄了被甜味掩蓋的虛假滿足,開始回歸飲品的核心價值,可以說,這種轉變本質上是飲品功能的撥亂反正。
這種轉變當然業(yè)余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升級有關,《2025中國飲品消費白皮書》顯示,在進行飲品選擇前,62%的消費者會主動查看飲料成分表,其中0糖0卡、無添加防腐劑、天然原料是排名前三的購買驅動因素。這種較為理性的消費趨勢在Z世代中尤為明顯,對健康議題關注度的提升使得當代消費者對“喝進去的每一口熱量”都存在的天然警惕。
而較為清淡的飲料,不僅能夠滿足口腔對風味的基本需求,同時又能將飲料給身體帶來的負擔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消費者對飲品的選擇也受到“情緒”的影響。在高壓、快節(jié)奏的都市生活中,飲品能夠提供的情緒價值開始從強烈刺激轉向溫和陪伴。
有研究表示,從心理學上來說,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容易產生“熱煩躁”,而在這種狀態(tài)下,過于濃烈的口味反而會加劇神經的興奮,反之,淡味飲品帶來的“舒緩感”則更加符合“情緒降溫”的心理需求,也更貼合高溫下降溫的需求。而當前消費者對淡味的偏愛,實際上體現(xiàn)的是其對“長久舒適感”的追求。
3
“消費升級的本質是做減法”。
當飲料行業(yè)經歷了添加多種元素的重度化競爭后,消費者用錢寶投票,證明真正的升級是“需求做減法,體驗做加法”,而夏日淡味飲品的走紅,實際上也是對過去過度營銷的一種反叛,“我們不要多余的糖分、香精和色素,希望飲品能夠回歸最本真的解渴、舒適、健康。”

這種“減法美學”也在重塑產品研發(fā)的邏輯,在與某飲品企業(yè)研發(fā)人員溝通過程中,他透露,在未來產品研發(fā)中,“成分精簡度、自然風味還原度、場景適配性”將成為三大核心指標,在口味上,也將從“越甜越好”向“越清爽越好”的方向轉變。對于行業(yè)而言,這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當?shù)冻蔀樾碌馁惖?,如何在“無糖不苦、清淡有味”之間找到平衡點?將考驗各個品牌的產品力和洞察力。
站在2025的夏天回望,淡味飲品的興起或許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季節(jié)性消費熱潮,更是一場關于人與產品、環(huán)境之間關系的深度重構。
“消費者正在從被營銷驅動轉向被需求驅動;從追求感官刺激轉向尋找身心的雙重平衡;從消費符號價值轉向體驗本身價值。”
這個過程注定漫長,但好在,我們最終都能找到自己所期待的那個味道。
歡迎大家分享并推薦我們的文章。
親愛的讀者朋友,微信改了推送規(guī)則,不星標就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星標《Foodaily每日食品》公眾號,及時接收每日新鮮的推文,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每日相見!
作者:張子涵;來源:飲品營銷(ID:ypyx999) ,轉載已獲得授 權。
封面圖來源:農夫山泉、依能、補水啦;
轉載授權及媒體商務合作:Amy 微信(13701559246);
更多行業(yè)前沿資訊和優(yōu)質供需資源對接,掃碼添加「食品創(chuàng)新官」Cherry即可進群。
相關內容推薦

比0糖更狠!糖與飽和脂肪含量“強制曝光”,行業(yè)配方革命來了?

門店越亂,生意越火?這家零售商靠“野路子”撐起35年增長神話!

行業(yè)首創(chuàng)!老牌國貨雪糕正在召集“綠色”合伙人…
三連一下,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