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微瀾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一個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孩子流落街頭,一無所有,最終能創(chuàng)造出多大的奇跡?
就在昨天,由馬麗主演的《水餃皇后》上映,為我們上演了這樣一個令人淚目的故事。
電影中,馬麗飾演的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在走投無路后,選擇擺攤包水餃為生,最終成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水餃皇后”。

而在電影的背后,馬麗飾演的女主原型——灣仔碼頭創(chuàng)始人臧健和的故事,遠比電影傳奇許多:
幼時父親離家,結(jié)婚生孩后又被丈夫“拋棄”,流落香港街頭,因工傷被辭退,又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不能再干重體力活。
臧健和的一生無比坎坷,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心酸。
但最終,她憑借一個小小的水餃,從擺地攤一步步做起,到最后年入60億。

在最絕望的時候,臧健和說:“人往往會想到以死來解脫,我說我不能死,我沒有死的權利?!?/p>
臧健和告訴我們:人生無常,就算抽到一副爛牌,也要一步一個腳印,拼搏下去。再難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也正如一位網(wǎng)友所評價的:
“在香港九十年代的斑駁街景里,這個北方女人用餃子征服了世界。這不是創(chuàng)業(yè)神話,是千萬打工母親的史詩——她們在砧板上剁碎命運,在蒸籠里升起朝陽。”
回顧臧健和的一生,她的故事,關于獨立、關于勇氣、關于母愛、關于堅韌。
一、人生很難,但我沒有死的權利
老話說得好: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但翻開臧健和的人生,就會發(fā)現(xiàn)不如意事幾乎貫穿了她的前半生,連所謂的一二如意事到最后也成為了更大的不幸。
臧健和的前半生可以用三段艱難的經(jīng)歷來總結(jié)。
第一段經(jīng)歷,父親離家。
1945年,臧健和出生于山東日照的一個農(nóng)村家庭,在3歲那年,父親就離家,然后再也沒有回來過,留下母親和她及妹妹三人相依為命。
貧窮,是那個年代的常態(tài)。
由于家里條件艱苦,5歲開始臧健和就跟著母親下地干活、操持家務。
在14歲那年,家鄉(xiāng)突遇旱災,糧食顆粒無收,無奈之下,母女三人靠著沿街乞討一路到了青島。
在青島,母親靠著做替人縫褲腳等一些零活來維持生計,而為了補貼家用,減輕母親負擔,臧健和選擇了自愿輟學進入青島縣醫(yī)院當一名護工。
“我喜歡讀書,但如果繼續(xù)讀下去,媽媽可能就沒命了。這樣的書,我寧可不讀。”

也就在這里,臧健和迎來了第二段艱難的經(jīng)歷。
這段經(jīng)歷的開頭是幸福的。
22歲那年,在醫(yī)院工作時,臧健和邂逅了一位來山東援華行醫(yī)的泰國華僑。
兩人情投意合,兩年后組建了家庭,并生下2個女兒,成為了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

但這份幸福轉(zhuǎn)瞬即逝。
1974年春天,丈夫收到泰國的來信——父親病逝,作為家里的長子,需要他回家料理后事。
臨行前,丈夫向臧健和許諾,等他安頓好,就將母女三人接過去。
本以為這次分別只是暫時的,卻不曾想,丈夫一去就不復返,三年時間里臧健和沒有等到丈夫的任何消息。
于是,在1977年,擔心丈夫的臧健和決定辭去工作,帶著兩個女兒前往泰國尋親。
多番輾轉(zhuǎn)之后,在泰國,臧健和見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人,但是讓臧健和意想不到的是,丈夫在泰國又娶了一個女人,還生了一個兒子。

婆家愿意收留臧健和母女三人,但要求是臧健和必須接受丈夫的另一個妻子和兒子。
盡管還愛著丈夫,但從小所受的教育使其無法接受一夫多妻制,并且,更讓臧健和擔心的是,在泰國一夫多妻和重男輕女的社會環(huán)境下,自己的兩個女兒無法受到良好的教育。
“我從小受的教育和自己的尊嚴,讓我無法接受這種一夫多妻的現(xiàn)實,為了我自己、為了孩子的前途,我只能離開?!?/strong>
思慮再三后,臧健和決定放棄這段婚姻,獨自撫養(yǎng)兩個女兒。
因為丈夫給臧健和母女辦的是香港護照,臧健和三人從泰國回家需要先在香港中轉(zhuǎn),在抵達香港后,臧健和也意識到了自己進退兩難的困境:
泰國的“家”不是家,青島的家在那個年代孤兒寡母也沒臉回去面對父老鄉(xiāng)親了。
于是,她再次做了一個改變她一生的決定,留在香港然后活下去。
幾經(jīng)輾轉(zhuǎn),兜里揣著僅剩的500塊錢,臧健和最終在香港銅鑼灣羅素街租下了一間四平米的合租房。
那天晚上,臧健和將兩個女兒擁進懷里,痛哭中歉疚地安慰她們:“媽媽一定要給你們公平,給你們更好的生活?!?/p>
孩子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狹小逼仄的房間是三人需要克服的第一個難關。因為不懂粵語,為了在香港活下去,臧健和一天要打三份工,且都是些又臟又累的苦力活:
早上為糖尿病人打針護理,之后在酒樓洗碗、洗毛巾、刷廁所,晚上十點以后還要去電廠洗車,每天的睡眠僅有三四個小時。
本以為一切在慢慢走向正軌,但偏偏意外又降臨到了臧健和的身上。
在酒樓干活時臧健和被撞倒,腰骨裂傷,更糟糕的是,在檢查時,醫(yī)生還查出她早就患上了糖尿病,不能再從事勞累的工作。

在得知工傷可以得到相應補償,她與酒樓老板交涉,被拒絕也就算了,對方還惡意抵毀,說她窮得想訛錢,并扣薪辭退。
在好心律師的幫助下,老板同意支付3萬賠償金和4500元工資。但正需要錢的臧建和只收下了工資。在她眼里,尊嚴比錢重要,她倔強地表示:“我只拿屬于我的那份?!?/strong>
并且,她的倔強不止于此。
當時,香港社會福利機構(gòu)通知她:“受傷不能從事勞動的,可以申請公援金?!?/p>
不料卻直接遭到臧健和拒絕: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吃救濟會失去斗志,孩子做人也挺不直腰桿?!?/strong>

對于臧健和來說,這時大概就是其最艱難的時刻了,但是臧健和卻至始至終都沒有想過屈服。
縱然命運是對手,但永不低頭。在最困難的時刻,陷入絕望從不可怕,可怕的是喪失了求生的欲望。

只要你一直堅持,那么,命運之神終會為你投來一份光亮。
很快,臧健和也等來了這份光亮。
二、一盤餃子,點燃一份希望
因為傷病在家,一個朋友來到家里探望。
家里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東西進行招待,于是,為表感激,臧健和就親手為朋友包了一盤餃子。
一口下肚,朋友贊不絕口,說道:“你做的餃子這么好吃,去外面賣一定賺錢?!?/p>
無心之言,卻讓臧健和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希望——身體需要休養(yǎng),被查出來糖尿病又不能過勞,那么自己出攤正好能解決最大的身體障礙,一旦不舒服了隨時都可以休息。
經(jīng)過細心考察,臧健和選擇了灣仔碼頭。
在當時,香港還沒有通地鐵,輪渡是人們往返于香港島和九龍半島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灣仔碼頭又成了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從早到晚,碼頭都是人流不息,在碼頭上也隨處可見各種小攤小販。
由于沒有足夠的錢租鋪位,臧健和就拿著500塊港幣,幾經(jīng)折騰,自制了一輛木頭推車。
就這樣,臧健和帶著兩個小丫頭加入了灣仔碼頭的攤販隊伍,在推車上賣起了水餃。
在第一天出攤時,因為害羞和心里沒底,不知道自己的餃子是否受歡迎,所以臧健和始終張不開口招呼客人過來,只顧著低頭包餃子。
臧健和清楚地記得第一波客人是幾個學生摸樣的年輕人,當時每個人要了一碗。她高興得不得了,麻利地做好端給她們,然后略顯忐忑地看著他們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好的話她就可以繼續(xù)干,被罵了,她也就沒臉待在這里了。
很快,里面的一個女孩子吃了一口,大呼“好好吃”,于是,臧健和懸著的心終于可以放下來了。
第一位客人的肯定,給了臧健和莫大的鼓勵,而這也是臧健和邁過的第一道坎。
但是,擺攤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當時,灣仔碼頭的小攤販們,要時常躲著來管理市場的警察,一旦被抓到,就要面臨處罰。
因此,每次出攤,8歲的大女兒幫臧健和賣水餃,4歲的小女兒則幫媽媽望風。只要發(fā)現(xiàn)警察來了,母女三人便推車就跑。
有一次小女兒跟小狗玩,忘了望風,結(jié)果被警察抓了個正著,一上來就收東西罰款,小女兒嚇得哇哇大哭,“警察叔叔你放了我媽媽吧,是我的錯,不是我媽媽的錯。”

看著兩個大哭的女兒,臧健和既心痛又愧疚,她一把攬過女兒,母女三人哭作一團。看到這一幕,警察也不忍心,最后選擇了網(wǎng)開一面。
雖然一直在躲躲藏藏的賣水餃,但好在她做的餃子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臧健和的生意也逐漸走向了正軌。
為了更好地賣餃子,臧健和還給自己定下了三個原則——高品質(zhì)、講衛(wèi)生、聽意見:
高品質(zhì)。餃子的品質(zhì)來源于食材,餡料她總是挑選最新鮮、最入眼的蔬菜和肉,面粉也要用最筋道的。講衛(wèi)生。得益于過去在醫(yī)院護工的經(jīng)歷,臧健和攤上的所有餐廚用品,都堅持以醫(yī)院標準保持衛(wèi)生,每天都用消毒水清洗。聽意見。很多香港人吃不慣北方的水餃,有人嫌餃子皮厚,有人吃不慣餡兒。對于這些意見,臧健和都一一記在心里。
為了做出顧客歡迎的水餃,她曾三天三夜不睡覺只為了改進水餃的厚度,也曾跑遍了香港的餃子館,嘗試了多種面粉,最終做成又薄又爽滑、筋道的餃子皮,餃子的口感也從北方的咸、香、膩變成港粵人喜歡的清淡、香而不膩。
這些事情的堅持,不僅讓自家的水餃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也征服了越來越多本地顧客的胃。
而在這些顧客中,恰好藏著一位記者,在吃過臧健和的水餃后,他便回去寫了篇文章,報道了臧健和的故事。
就此,臧健和“街頭水餃皇后”的大名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傳開,無數(shù)人慕名而來,就為了吃上一口“水餃皇后”的水餃。

吃的人多了,也有人建議這餃子該有個自己的名字。臧健和想到了讓她走出絕境的這個碼頭,“灣仔碼頭”水餃由此誕生。
對于臧健和來說,這只是一個開頭,后面還有更多的驚喜在等著她。
并且臧健和接下來的經(jīng)歷似乎也應驗了一句話:生活給了一個人多少磨難,日后必會還給他多少幸運。
三、從小攤販,到年入數(shù)十億
1982年的一天,日本大丸百貨公司老板找到臧健和,想要跟她談合作。
原來,在一個派對上,臧健和的一個表姐帶了灣仔碼頭的水餃,結(jié)果日本大丸百貨公司老板的女兒平日重度挑食,卻唯獨對灣仔碼頭水餃情有獨鐘,一口氣吃了20多個,這也引起了他的注意。
大丸百貨是日本最大的零售集團,在香港也已經(jīng)營了20多年。女兒的表現(xiàn)讓他看到了灣仔碼頭水餃的市場潛力,準備讓水餃進超市。
不過,此前這位日商并不知道灣仔碼頭水餃來自于小攤販,當臧健和告知這一事實時,他決定放棄合作。
本以為此事作罷,但沒想到幾天后,臧健和又接到了對方的邀約,以公司給她牌照為條件,但要以大丸公司產(chǎn)品的名義出售。
臧健和沒有任何猶豫,就拒絕了與大丸合作,“如果我自己做出來的品牌變成日本人的牌子,一旦我的技術被學去,我的保障就完全喪失了。”
面對臧健和強硬的態(tài)度,無奈的日本人只能對著這個小攤子做出讓步,同意用“灣仔碼頭”的牌子,但要去掉現(xiàn)有包裝盒上的地址和電話。
臧健和又一次拒絕,說道:“電話是我跟顧客溝通的唯一渠道,灣仔碼頭有今天全靠顧客們的意見和提醒。”
這個理由對方無話可說。而在談判供貨價格的時候,臧健和又在零售價的基礎上,加了錢,這讓日商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批發(fā)價比零售價還高。
臧健和又說道:“我不懂做生意,但我得考慮成本?,F(xiàn)在我的餃子包裝簡單,費用也低。到商場賣,必須給顧客留下好印象,換更好的包裝,這成本就高了。”
三番兩次的不妥協(xié),反而讓日商對這位小攤販逐漸開始佩服起來,有責任心,有追求,于是當下決定成交,簽訂合同。
就這樣,在日方資本和渠道的幫助下,灣仔碼頭由小販變成小工廠,產(chǎn)品從現(xiàn)煮水餃擴展到冷凍產(chǎn)品。隨著大丸百貨旗下超市的全面鋪貨,流水接連連翻番。
終于,臧健和的事業(yè)像爆米花那樣,炸開了。
到了1983年,灣仔碼頭水餃已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占據(jù)100%的新鮮水餃市場和30%的冷凍餃子市場。
當時很多人說臧健和有福氣,運氣好,但在臧健和看來,卻不是如此。
“都在碼頭上擺攤,有的人連小販都做不長遠。而我就是想,做小販也要做最好的,日本人跟我合作并不是我運氣好,而是我的餃子好?!?/strong>

1985年,臧健和乘勝追擊拿出攢下的200萬積蓄,在香港設立第一家灣仔碼頭水餃工廠。辦廠之初,她同樣給自己定下了3條規(guī)矩:
第一,產(chǎn)品質(zhì)量必須有保證
1986年春天,一個廚師周五下班發(fā)現(xiàn)面粉不夠,直接在里頭摻水,被發(fā)現(xiàn)后還不認錯,“憑老板的名氣,怎么都有人買,隨便做做就行了?!?/p>
臧健和立馬讓那廚師卷鋪蓋走人。有高管提議做散裝冷凍餃子,理由是“利潤高”,但臧健和堅持不做,“因為有餃子廠在袋裝冷凍餃子過期后,撕掉包裝袋,當散裝餃子賣?!?/p>
第二,顧客是衣食父母
1995年6月,一位顧客來信,“買五盒水餃,煮了兩盒全部開口。”臧健和立刻開會找問題,后來發(fā)現(xiàn)是新來的一批工人培訓不徹底,導致包裝不好。
“如果沒有這位顧客投訴,繼續(xù)這樣下去,會流失多少客人?”后來,臧健和親自登門賠禮道歉,送上10盒餃子,并把那位顧客聘請為公司獨立第三方檢測師。“灣仔碼頭能有今天,都是顧客給予的?!?/p>
第三,對員工必須親善
臧健和自己吃了20多年的苦,對底層老百姓的日子感同身受。每年春節(jié)、端午、中秋佳節(jié),臧健和都會親自下廚煮上水餃,挨個給一線員工送過去。她要求人力資源部門倡導一種平等的文化,“讓員工愉快地工作,體面地生活”。
到了1997年,臧健和再次迎來了人生的轉(zhuǎn)折點。
彼時,灣仔碼頭水餃在香港已家喻戶曉,以臧健和為原型的電視連續(xù)劇《水餃皇后》的播出不久,更讓其成為了風云人物,找臧健和談合資合作的電話不斷。
這其中,就有哈根達斯的母公司——美國品食樂食品公司。
一開始,臧健和沒有考慮過和美國人合作,在臧健和看來,美國人不吃餃子,也不做餃子,根本就不懂餃子。
但遭到拒絕的品食樂并未放棄,接二連三地邀請其前往美國工廠參觀,臧健和被誠意打動。
在品食樂工廠,臧健和看到了現(xiàn)代化的管理和機械化生產(chǎn)、先進的HACCP食品安全控制系統(tǒng)以及操作工人嚴謹用心的工作態(tài)度。
“原來我是井底之蛙,坐在小井里沾沾自喜,以為做出了好產(chǎn)品,卻沒看到世界食品業(yè)的科技管理、高科技機械,可以讓產(chǎn)品更加精益求精?!?/strong>
沒等參觀結(jié)束,她就拍板決定合作。在品食樂強力運作下,“灣仔碼頭”快速在上海、廣州建起現(xiàn)代化工廠,進軍大陸市場,并推出手工包制的餛飩、湯圓、云吞等新產(chǎn)品。
到了1999年,灣仔碼頭年銷售額達5億元,占據(jù)了華東冷凍食品市場的半壁江山。
也就是這一年,臧健和被評為香港首屆“杰出專業(yè)女性及女企業(yè)家”。次年,她獲得第四屆“世界杰出女企業(yè)家”殊榮,在40位獲獎者中,臧健和是唯一一位用中文發(fā)言的女企業(yè)家。
不久后,灣仔碼頭又“意外”迎來了再上臺階的機會。
2001年,全球第六大食品企業(yè)——美國通用磨坊收購了品食樂。

而通用磨坊對灣仔碼頭的影響可以說是非常深遠的。
彼時,中國商超體系以及冷鏈物流設施尚不完備,通用磨坊以向商超贈送冷柜的方式,使灣仔碼頭得以在全國迅速鋪貨。同時,其利用產(chǎn)品研發(fā)和渠道能力,幫助灣仔碼頭開發(fā)出適合美國人的炒面、炒飯系列產(chǎn)品,并打入美國商超。
截至2018年年底,灣仔碼頭在國內(nèi)外擁有15家大型生產(chǎn)基地,產(chǎn)品出口到東南亞、北美、歐洲多個國家。在國內(nèi)則與思念、三全形成冷凍面點三足鼎立之勢。
根據(jù)尼爾森調(diào)查公司數(shù)據(jù)顯示,在水餃市場占有率上,灣仔碼頭達44%,在廣州、上海更高達56%-60%,每年銷售額超過60億元人民幣。
2019年,73歲的臧健和與世長辭。斯人已逝,“水餃皇后”的故事落下帷幕,但臧健和的勵志傳奇,仍將隨著一袋又一袋的灣仔碼頭傳揚于世。
四、結(jié)語:再難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再回過頭來看臧健和的一生:
這個世界上,明星企業(yè)家有很多,而命運起點最低的女性企業(yè)家,除了老干媽陶華碧,大概就只有了臧健和了。
幼年無父疼愛,輟學打工,與母親、妹妹相依為命;中年被丈夫拋棄,疾病纏身卻始終為生活奔波,獨自將兩個女兒撫養(yǎng)成才,然而再苦再難,臧健和都沒有選擇過放棄。

而臧健和之所以成為很多人的指明燈,不是因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希望。
或許有人奮斗一輩子,可能也很難達到別人的起跑線;
或許有人連睡個好覺,吃上一頓團圓飯,都成了一份奢求;
或許有人,光是健康平安地活著,都用盡了全力,明天和意外,誰都不知道哪一個會先來;
亦或許,此時的你正陷入困難的泥沼,被現(xiàn)實按在地上摩擦,對人生無比失望。
但是,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有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人噓寒問暖的日子。過去了,這就是你的成人禮;過不去,求饒了,這就是你的無底洞。
一個不努力的人,別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里。
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命運也許不曾厚待過你,但請永遠不要放棄在黑暗里摸索光陰,在絕望里尋找希望。
再難不過要飯,不死終會出頭。
人生吶,道道是難關,步步是歧路,但沒有人能把你的幸福沒收,當我們穿過長長的黑暗,一定會看到光明。
參考資料:[1]. 《看被夫家拋棄流落街頭后,她帶著孩子闖出億萬身家》,華商韜略[2]. 《她曾被丈夫拋棄,流落香港街頭,賣水餃年入60億,比老干媽還傳奇!》,正和島[3]. 《“誰讓你生不出兒子?”豪門棄婦最爽逆襲:老娘身價50億,才不稀罕你的愛情!》,她刊[4]. 《被丈夫拋棄后,她從街頭擺攤到年入60億》,最華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