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積極響應號召,入伍當兵,入伍四年后,我提了干,一次接兵經(jīng)歷,卻讓我終生難忘,也成了我一生遺憾。
1973年,我高中畢業(yè),因為當時不能直接考大學,想上大學只能靠推薦,對我一個農(nóng)村孩子來說,想推薦上大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不甘心回家種地,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于是,我打算去部隊當兵。

我回家后,將自己想去部隊當兵的想法告訴了父母,沒想到卻遭到了父母反對,因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親告訴我,以后這個家要靠我頂門立戶,而且父親已經(jīng)和公社劉主任說好了,等村里小學建成后,就安排我到村里小學當老師。
雖然只是臨時代課老師,但是,不用下地干活,而且還有工分拿,更重要的是,每個月還有十塊錢補貼,父母希望我留村當老師,以后娶個農(nóng)村媳婦,踏踏實實過日子。
我和父母的想法不一樣,我不想一輩子都待在農(nóng)村,父親告訴我,去部隊當兵體檢很嚴,而且名額很少,我身體瘦弱,不一定能去成,即使當兵去了部隊,干幾年終歸還是要回到農(nóng)村。
父親說得不是沒有道理,一時之間我也沒了主意,不知該如何選擇,就當我陷入迷茫時,在部隊當兵的表哥來信說,他提了干,堂哥也是高中畢業(yè)去部隊當兵的,我想著,堂哥能提干,我不比堂哥差,我到了部隊也能提干,這讓我更加堅定了去部隊當兵的想法。
最后在三叔的勸說下,父母才同意了我去部隊當兵,1973年征兵開始后,我第一時間報了名,慶幸的是我順利通過了體檢政審,拿到了入伍通知書。
新兵訓練結束,我分到了步兵連,連長見我頭腦靈活,又是高中學歷,文筆也不錯,當時連隊文書剛好退伍,連長就提拔我當了連隊文書。
我干了兩年文書,后來又擔任了副班長和班長,1977年,我外出執(zhí)行任務時,立了二等功,這年我提了干。
我提干后,回家探親看望了父母,父母得知我提了干,臉上露出來欣慰的笑容,從家里探親回來,連長找到我,說有一個重要任務交給我,我當時以為,連長又讓我外出執(zhí)行任務,沒想到是讓我和他一起去接兵。

接兵工作,部隊一向都很重視,連長讓我去接兵,無疑是對我能力的肯定和信任,我心里很激動,簡單準備后,我們就出發(fā)了。
我第一次接兵,心里還是挺緊張,坐了有一天一夜的火車,我們又轉(zhuǎn)乘了汽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已經(jīng)是下午六點多,縣武裝部的同志已經(jīng)在車站等候多時。
下車簡單寒暄了幾句,武裝部的同志帶我們吃了飯,吃完飯,安排我們住在了武裝部招待所,第二天,我們便開始了征兵工作,武裝部的同志給我們介紹了大概情況,之后我和劉連長到各公社實地走訪,了解具體情況。
我們在劉家溝公社了解征兵情況時,住在了村里的小學,當時學生已經(jīng)放假,只有一名女老師住在學校,女老師名叫蘇文娟,她負責給我們做飯。
蘇文娟在村里小學已經(jīng)教了三年書,蘇文娟是插隊知青,并不是本地人,學校剛建成的時候,蘇文娟就來了。
當時村里還沒有小學,村里孩子想要上學,要走很遠的路,加上老鄉(xiāng)生活并不富裕,很多老鄉(xiāng)不愿送孩子去學校讀書。
在蘇文娟的努力下,才建了這所學校,學校一共有二十多名學生,都是由蘇文娟一個人教,我心里很欽佩蘇文娟,一個人從城里來到農(nóng)村插隊,扎根農(nóng)村,這份勇氣不是每個人都有。
蘇文娟比我小一歲,不僅長得漂亮,做飯也非常好吃,而且她很有學識,我和她聊得很投緣,短短幾天相處下來,我對蘇文娟有了好感,這份感情我一直埋藏在心底,直到我離開都沒有向她表白。
離開劉家溝的時候,蘇文娟還親手給我做了一雙布鞋,送給了我,連長看出我的心思,告訴我,如果喜歡就大膽表白,這次一別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我心里清楚,我和蘇文娟注定有緣無分。
接兵工作在武裝部同志和兩名公安同志的配合下,進展很順利,我們圓滿完成了此次接兵工作,返回部隊的前一天,蘇文娟來武裝部和我見了一面,她什么都沒有說,只是給了我一封信,叮囑我,到了部隊才能打開。
我回到部隊后,因為工忙,忘記了此事,直到1979年,我回家探親,收拾行李時,看到了這封信,我看完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蘇文娟在信中告訴我,她喜歡我,如果我愿意,回部隊后,給她寫信。

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兩年,我也不確定蘇文娟是不是還在農(nóng)村,有可能她已經(jīng)回城了,我就沒有給蘇文娟寫信,后來經(jīng)戰(zhàn)友介紹,我認識了軍區(qū)醫(yī)院的張護士,我們組建了家庭。
雖然時隔四十年,但是我心里還掛念著蘇文娟,不知道她現(xiàn)在過得好不好,我好想見她一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