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28歲竺可楨博士畢業(yè),被女校長堵在家里。對方語出驚人:“你娶我妹妹,不然不準(zhǔn)走!”20年后,竺可楨想起來,忍不住抱著妻子嚎啕大哭。
“竺可楨,你在嗎?我要跟你談?wù)?!?br/>門外爽朗的敲門聲,讓竺可楨渾身一震,不會又是學(xué)校派人來勸自己留校的吧。
竺可楨用一篇精彩絕倫的博士論文,給自己的留美生涯畫上圓滿的句號,獲得了哈佛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
各大高校搶著要留住這位優(yōu)秀的氣象學(xué)博士,可是竺可楨早想好了,要回到闊別已久的祖國。
隨著他啟程的時間越近,來當(dāng)說客的人也越來越多,竺可楨這些天被每天都要迎接幾個“不速之客”。
可是站在門外的人,在竺可楨的意料之外,來人身穿颯爽的男式西裝,卻長著一張清秀的東方面孔,正是最近在哈佛十分活躍女革命家張默君。
張默君積極參與革命,為婦女爭取權(quán)力,致力幫助女子接受教育,她此行來哈佛,就是為了考察歐美女子教育。
不過工作之外,張默君此行還有另外一個大事,那就是為妹妹張俠魂覓得一個青年才俊。
“竺可楨,你年少有才,跟我的妹妹十分相配,我來給你做個媒怎么樣?”
張默君直白的話語,讓竺可楨一時招架不住,他現(xiàn)在滿腦子都是回國工作的事情,終身大事不在考慮范圍之內(nèi)。
竺可楨托詞一番,委婉地拒絕了張默君的好意,可是張默君此等不凡的女子,哪能接受輕飄飄的拒絕。
“我妹妹張俠魂文章談吐皆是一流,作畫書法俱是高才,我在哈佛期間,數(shù)你的學(xué)術(shù)名聲最好,你倆成婚,我看很好。”
張默君仿佛對這門婚事十分篤定,竺可楨不能簡單打發(fā)走她,只好坐下來跟張默君好好說道說道。
張默君也是個實打?qū)嵉牟排?jīng)留學(xué)海外,對革命前途、教育事業(yè)等各方面都十分了解。
兩個人的話題天馬行空,從傳統(tǒng)婚姻聊到女性權(quán)益,從個人經(jīng)歷聊到社會變革,竺可楨很快被眼前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子折服。
張默君再提婚事,竺可楨居然覺得可以一試,既然對象是張默君的妹妹,那她們也必定能像今天這樣暢談。
竺可楨還沒回國,就喜提一門婚事。張俠魂和竺可楨兩位都是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卻誤打誤撞被“包辦婚姻”綁在了一起。
兩人還沒見面就已訂婚,等到竺可楨順利回國,第一次見到了張默君口中的妹妹張俠魂。
姐妹兩人長相不同,但身上倔強的氣質(zhì)如出一轍,張俠魂人如其名,沒有一絲一毫的柔弱溫婉。
小小年紀(jì)就在報紙上激揚文字,寫出振聾發(fā)聵的文章喚醒世人。第一回見面,張俠魂送給竺可楨一支筆,想要以文會友。
此后兩人通信來往,從文字中,張俠魂的性格品質(zhì)一覽無余,竺可楨對這門婚事更加滿意,兩人第二年就成婚了。
這段婚姻可以說是相輔相成。幸福美滿,張俠魂不單是竺可楨的賢內(nèi)助,還是與竺可楨共進退的戰(zhàn)友。
當(dāng)時時局動亂,竺可楨任教的學(xué)校被迫因為戰(zhàn)火遷徙,張俠魂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還要操心搬家事宜。
張俠魂的家人心疼她吃苦,勸她帶著孩子一起回上海避難,可是張俠魂不愿離開竺可楨,讓丈夫獨自忍受這一路的艱險。
戰(zhàn)事不斷惡化,遷校的工作也越來越辛苦,張俠魂本來就有坐飛機受傷的舊疾,在常年的勞累中,張俠魂身患痢疾臥病在床,兒子也一同病倒。
竺可楨悲痛萬分,可是彼時到處流離失所,根本無法接受安穩(wěn)的醫(yī)護,盡管竺可楨盡心照料,張俠魂還是去世了,不久后,兒子也因病離世。
接連失去愛妻和愛子,竺可楨的悲痛難以言說,他寫下數(shù)首悼亡詩,追憶自己的妻子。
這份痛徹心扉的悲傷,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減淡,竺可楨在心中,永遠(yuǎn)為張俠魂留下一方天地。
從此之后,每到張俠魂的忌日,竺可楨總要設(shè)下家祭,悼念張俠魂的離去。
親友見竺可楨悲痛不已,子女年幼,無人照料,給他介紹了陳汲,兩人的生活也很美滿。
但是張俠魂去世20年后,竺可楨想起失去張俠魂的悲痛,還是忍不住嚎啕大哭。
參考資料:竺可楨的兩任太太2007-06-2713:37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收起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