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許多人有一個習慣,每當要進一戶陌生人的家,喜歡觀這戶人家的“氣象”,通過觀“氣象”,得出自己對這戶人家的初步印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些人不一定學過民居布局方面專業(yè)知識,就是平常人。過去農(nóng)村風水習俗的氛圍濃厚,一般的人雖然不學習這種知識,但經(jīng)過耳濡目染,一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不少。

比如,現(xiàn)在農(nóng)村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談到這方面的知識,很多人可以侃侃而談。對這方面的俗語,他們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本期要給讀者介紹的一句農(nóng)村俗語,就是出自我鄰居家的口里,這句俗語就是:“門戶幽爽絕塵埃,家里必定出高才”。

這句話來源于古人上別人家的門時,通過察看大門進行宅內(nèi)的布局和環(huán)境,對這戶人家初步印象的好壞,做出的一種判斷,俗稱陽宅入門斷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句俗語的上半句,顯得文縐縐的,比較難懂一些,下面將重點解讀。

這里得先介紹一下這句俗語提到入門的背景。

傳統(tǒng)民居庭院,從院大門入門到廳堂(有的地方稱為中堂、堂屋)門,布局是非常有講究的。

傳統(tǒng)宅院有兩道重要的大門,一是宅院大門,俗稱為大門;二是正屋廳堂大門,俗稱朝門,也就是正屋朝向的大門,也可以說是宅院朝向的大門,位于宅院的前后(縱向)的中軸線上。

對于民居來說,民間認為,自己宅院內(nèi)的兩道大門不宜正對,也就是在一條軸線上。我國有很多地方史志,對這種宅院布局的習俗有記載。

比如,民國年間的《平坎縣志》就這樣記載:“朝門與大門宜各稍偏左右,忌正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傳統(tǒng)民居習慣來說,民間認為宅院大門應開在宅院的“三吉方”。民間習俗對“三吉方”的確定非常復雜,有一套繁雜的計算方法,這里就不多講了。

這里以坐北向南的正屋為例。

這種朝向的宅院,“三吉方”位于南方、東南方、東方三個方位,又以東南方為最理想,所開的大門稱為“青龍門”。因此門位于文昌位,民間又稱之為文昌門。

民間俗信認為,文昌位主主學業(yè)、功名。若要家里的孩子讀書成績優(yōu)異,并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家里宅院的大院就要開在文昌位。古人有“門戶開東南,引文昌之氣”的說法。

如此,當外人從大門進入到院子內(nèi),再走到廳堂大門,并進入廳堂內(nèi),就需要走過一段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禮節(jié),客人進入農(nóng)家宅院后,一般直接走向廳堂,并在廳堂與主人會面,或等候主人的接見。不能隨便到院子內(nèi)其他地方去,否則就被認為不講禮貌,沒有家教。

將這段背景交代清楚后,下面就來解讀這句俗語。

“門戶幽爽絕塵?!?,這句話中的“門戶”,門指大門,戶指正屋內(nèi),“門戶”連在一起指院大門到廳堂的通道。

本來廳堂之門也是兩扇,在古代開兩門扉的為門,單開一門扇的為戶堂屋門是大門。不過這里的戶,不僅指堂屋大門,還是整個廳堂內(nèi)。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幽爽”,本來是一個詞語,意思是幽雅爽朗。本句中的“幽爽”,應該分開來理解。

“幽”,為曲徑通幽的意思,指彎曲的道路通向幽深雅致之處,也就是說,要繞行才能到達廳堂。這與后面的“絕塵?!焙魬?/p>

這種曲徑的布局,與傳統(tǒng)庭院對道路和流水喜彎曲,忌直沖是相符合,即“藏風聚氣”。這就是古人所說的“直為沖煞,曲則生吉”。也正如《園冶》一書所說的:“(庭院通道)宜曲宜長則勝”。

通過影壁、屏風、回廊形成空間轉折,使氣流舒緩回旋,這樣就可以避免在庭院和屋內(nèi)形成“穿堂風”,可以讓家人居住在一個健康的環(huán)境。

比如,北方一些庭院,進入大門,設立了一堵墻壁擋住,叫影壁,到廳堂去,需要繞過影壁,走一段彎曲之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方的庭院內(nèi)雖然沒有影壁,但也有類似的設置,如設大門內(nèi)再設一道門,叫中門,平時中門不開,需繞過中門進一邊的回廊后進入。只有紅白喜事和迎貴客的重大禮儀才開中門。

還有的則在庭院設開天井,上面有房屋合攏為四方形,能見天的四方井形,地面為四方水池形,用來會聚上面屋檐下來源于屋檐水,然后再排出。進入廳堂,要繞過水集水池,走屋檐下的回廊。

“爽”,指從大門進入廳堂的道路,在行走的時候,顯得非常自然,讓人感覺進出順暢,而不是刻意而為,或者說,讓人感覺不到不自在和不舒服。

讓人感覺“爽”的舒適通達,主要表現(xiàn)在從大門到廳堂的通道,尺度合宜,通道寬窄適中,進出流暢。

再加上門庭開闊而不顯空曠,門洞(門框)比例協(xié)調(diào),采光明暗適度,讓人沒有壓抑感。如此,大門與廳堂之間的內(nèi)部空間,就顯得銜接自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絕塵埃”,指庭院的環(huán)境衛(wèi)生非常干凈,達到了一塵不染的程度。這是俗語中常用的夸張說法,形容庭院和廳堂清潔,暗指院內(nèi)的環(huán)境非常清雅,適宜培養(yǎng)子弟讀書,也能夠陶冶讀書人的高雅的性情。

我們還可從“絕塵?!敝f,看出這種庭院有良好的家教和家風?!吨熳蛹叶Y》強調(diào)“灑掃庭除”的日常修行,通過環(huán)境維護培養(yǎng)專注力與自律性。而“絕塵?!闭侨粘P扌兄?,灑掃庭除的結果。

來人基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觀察,才得出這樣的家庭,“必定出高才”,如果現(xiàn)在還沒有出人才,只要一如既往的保持這種家教和家風,出人才只是遲早的問題。

至于“家里必定出高才”這句話中的“高才”,也稱“高材”,指指才智過人的人,是民間一種恭維的說法。直到現(xiàn)在,一些村莊的社交中,“高才”這個詞匯,仍然頻繁出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進入別人家的廳堂后,看到俗語上半句的庭院布局,作出的一種推斷。

這就像我們現(xiàn)在到一所高中,之前并不了解這個學校的實際情況,看到學校硬件不錯,校風很好,教師負責,學生用功,于是就推斷出這個學校,肯定出人才。

也就是說,一個學校出不出人才,學校條件如何、校風是否好、育人是否有方,學生是否肯學,這是前提條件。如果具備了這些條件,給人的初步印象是,這個學校具備了出人才的條件,可能出了不少人才。即使現(xiàn)在不出人才,將來也會孕育出人才來。

這句俗語的說法,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樣的家庭即使現(xiàn)在還沒有出人才,但這樣的家風家教及環(huán)境,總有一天會培養(yǎng)出人才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總之,這句俗語,是對別人宅院觀察性的俗語,這句話句可以看出,我國古代農(nóng)村家庭,重視對人才的培養(yǎng),也重視用蘊含文化底蘊的民居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性情,同時也是樹立良好的家教家風,以達到“門庭清朗,英才輩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