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蒙古人攻破重鎮(zhèn)襄樊、兵鋒直指臨安,而臨安城內(nèi),教坊司仍在編寫新曲子...

而700多年之后的今天,電子屏幕、八卦雜志、游樂設(shè)施已經(jīng)不只是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它們正逐漸變成我們身上的一個器官。
生活中,很多人懶得花時間去了解自己在乎的人,更懶得花時間去了解自己。

每天醒來就像吃垃圾食品一樣,沉浸在各種的娛樂活動中,一旦停下就會產(chǎn)生十分痛苦的戒斷反應(yīng),不知所以。

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沉迷于過度的娛樂,不思進取甚至是娛樂至死的國家、民眾最終都會被歷史拋棄。
娛樂至死下的悲哀
當一切公眾話語逐漸以娛樂方式出現(xiàn),并且成為一種獨立的文化精神。一個國家的宗教、政治、新聞、商業(yè)甚至是教育都心甘情愿成為這種娛樂快感的附庸,那么這個國家和社會將陷入一種叫“娛樂至死”的文化巢窠。

陷入“娛樂至死”而不知自救的民族,注定要被亡國滅種。適度的娛樂正常且必須,但過度追求感官刺激,喪失理性思考的能力,這就是陷入了“娛樂至死”。
人類是個復(fù)雜的物種,越缺少快樂的人,越喜歡把時間浪費在娛樂上。下班后,一些人花費大量時間來看電視、打游戲、刷微博等等。自以為文化娛樂充實每天的生活,殊不知已經(jīng)患上了網(wǎng)絡(luò)依存癥。

不可否認的是,在生活壓力日益劇增的今天,下班刷會抖音、打會游戲這類“低廉”的娛樂活動更省錢,更容易讓人得到滿足。
正是這樣的需求,相關(guān)的娛樂APP、活動才應(yīng)運而生。但很多人逐漸發(fā)現(xiàn),這種低廉的娛樂容易讓人“上癮”,人們變得越來越需要更刺激的娛樂才能感到滿足,自己欲望越強,陷的越深。

過度的娛樂還會帶來“信息繭房”效應(yīng),娛樂算法總是讓人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東西,人們在娛樂中不斷加深自己的偏見,逐步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人云亦云。
歷史的吶喊,以史為鑒
看到社會娛樂至死問題愈加嚴重,吳謙大校在現(xiàn)在的年輕人身上看見了歷史的影子,他痛心疾首的訴說:人民如果長期歌舞升平、娛樂至死,離危亡就不遠了。

歷史在吶喊,它希望能喚醒后輩,不要重蹈覆轍;但在利欲熏心下,在娛樂至死下,又有多少人能以史為鑒?
上三代之中夏桀建造“酒池”在其中劃船取樂,寵信妹喜,為其大修宮殿,最終卻敗走鳴條,客死南巢。

商紂王興建酒池肉林,更是為了妲己而殘殺大臣,最終落了個自焚鹿臺的下場。
周幽王為討褒姒一笑,竟然點燃烽火以此戲弄諸侯,最終,犬戎攻破都城,周幽王身死國滅,自此周王室失威于天下。
南陳后主陳叔寶在得知邊關(guān)告急的情況下,仍與張麗華夜夜笙歌,開始“擺爛”統(tǒng)治,最終無奈成為“井下皇帝”。

娛樂至死的案例諸如此類,數(shù)不勝數(shù)。
社會精英群體的娛樂至死對國家民族影響更深刻。
當社會精英群體不思進取,以游樂來躲避現(xiàn)實,自我麻痹時,國家政策也每況愈下,這就是亂世的開端。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等社會精英群體避世隱居,沉迷于飲酒和五石散這種“毒品”。其中竹林七賢等高級知識分子選擇隱居,這讓國家的治理水平越來越低,社會也愈加黑暗,社會越黑暗,脫離官場隱居的精英群體也就越多。
南北朝的混亂雖大部分原因是因為統(tǒng)治者的倒行逆施,但社會上精英群體沉迷于自我編織的享樂大網(wǎng)不思進取,不僅是對自我的不負責,更是對國家民眾的不負責。

山濤入仕救蒼生于水火,好友嵇康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以此諷刺,在文中明確標榜自己這種清高的表現(xiàn),一時間令無數(shù)文人爭相效仿。而這種人云亦云的思想不正是和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上“隨大流”的情況相似嗎?
社會缺少中堅的精英群體,國家治理水平急速下滑,國內(nèi)混亂,民生凋敝。而之前一直被朝廷壓制的外族趁機崛起,南下中原,開啟了中國史上最黑暗的五胡亂華時代。

人民大眾的娛樂至死對國家民族影響最深遠,最徹底。
宋朝時期,國家經(jīng)濟文化極為發(fā)達,北宋都城開封城內(nèi),勾欄瓦舍遍布,達官貴人在此沉迷酒色;而城內(nèi)的普通民眾寧可省吃儉用,也要將自己半月的收入換為蜜餞香膏,以此來博花魁一笑。

宋仁宗時期的詞人柳永,他才華橫溢,創(chuàng)造的詞曲被優(yōu)伶戲子、青樓藝人奉為圭臬,將柳永那種婉轉(zhuǎn)纏綿的創(chuàng)作風格帶到了尋常百姓家。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堪稱是這一現(xiàn)象的最好形容。
柳永死后,他的葬禮成為北宋全民追星的荒誕劇高潮。開封城內(nèi)數(shù)百家勾欄停業(yè)哀悼,出殯當天,半城女子素衣相送,甚至還有“粉絲”自殺殉情。開封城內(nèi)哭聲震天,舉國上下如喪考妣。

可誰能想到,七十年后,金兵踏破開封城時,城內(nèi)的哭聲遠比當天更悲切。
柳永死后,北宋的小報開始刊登柳永與陳師師、趙香香等妓女的花邊新聞,開封城內(nèi)的百姓不以為辱,反而對這些八卦新聞津津樂道。
憑借這種娛樂至死的社會風氣,北宋憑什么奪回燕云十六州?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它更像一個無聲的老師,演繹著古人的悲歡離合,告誡我們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歷史已經(jīng)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不論社會上哪個團體,陷入“娛樂至死”都會給國家、民族、社會帶來無盡的災(zāi)難。
如今世界局勢愈發(fā)不可控制,中東戰(zhàn)爭不斷,俄烏沖突愈演愈烈,南亞也開始擦槍走火,中國所處的環(huán)境并不能稱之為安全,國人要做的是整頓社會風氣,凝合力量來對抗這些“風暴”。

然而國內(nèi)局勢卻不容樂觀,部分“小鮮肉”以“娘化”表演帶偏社會風氣,眾多“嗑CP”,緋聞女友等桃色新聞被一些無知者津津樂道。如今的社會,好像重現(xiàn)了北宋當年的瘋狂,這樣的社會風氣怎能不讓人感到擔憂,感到恐懼?
一個國家倘若只圖安逸享樂,無視潛在的危險,衰敗滅亡恐怕就在眼前。

國人需要警惕這種舒適帶來的潛在風險,保持時刻警惕,避免被過度娛樂麻痹,看不清潛在的風險與挑戰(zhàn)。只有居安思危,才能行穩(wěn)致遠。
參考資料:
環(huán)球網(wǎng):2019-03-29:吳謙:一個國家不能總是輕歌曼舞
人民日報:2016-04-13:要“成風化人”,不要“娛樂至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