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群 李志臣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玉芹
“加入‘領航工作站’后,有了導師的指導,我在申報國家青年人才計劃時一次性通過?!鄙綎|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威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檀財旺,幾乎“復刻”了自己業(yè)務成長導師的成長之路。
聚焦“先進激光焊接技術及應用”關鍵技術,檀財旺帶領團隊與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等開展合作,研究成果應用于國產大飛機C919和船舶制造領域關鍵構件的焊接。
為發(fā)揮黨對青年人才的引領凝聚作用,2021年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威海)成立“卓越青年人才領航工作站”(以下簡稱“工作站”),由校區(qū)黨委書記擔任工作站站長,為青年人才配備思想引領和業(yè)務成長“雙導師”,全面引領青年人才成長。
根據“雙導師”制工作實施方案,學校和學院黨委委員擔任思想引領導師,強化政治引領,及時協(xié)助解決青年人才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難;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豐碩的一線教師和“雙肩挑”干部擔任業(yè)務成長導師,在教學、科研生涯規(guī)劃給予青年人才全方位指導。近3年,學校為新入職的青年人才全覆蓋配備“雙導師”,精準對接人才發(fā)展需求,“一人一策”做好服務引領工作。
2021年回國的蘇新教授入職后不久就加入工作站,在工作站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蘇新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肮ぷ髡揪拖褚徽臼椒沾髲d,集成了人才推薦、項目申報、科研管理等我們需要的所有服務?!苯陙硭麕ьI團隊在鋰電池前沿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chuàng)成果,創(chuàng)建的“先進鋰電池技術研究中心”已成為新能源領域有名的高水平研究平臺。
“雙導師”的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為青年人才成長明晰了“路線圖”,鋪就了“快車道”。首批進站的25名青年人才中,1人獲評國家高層次人才、5人獲國家級青年人才、1人獲省高層次人才、7人獲省級青年人才……
為發(fā)揮人才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作用,工作站實行黨委引領方向、職能部門提供支持、具體組織工作全部由青年人才承擔的工作模式。工作站邀請院士與青年人才面對面交流,邀請專家開展政策宣講,與多部門聯(lián)合開展教育培訓,舉辦各類學術沙龍,組織青年人才到重點產業(yè)對接技術需求。
對于在國外學習多年的理學院特聘教授劉情操來說,加入工作站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霸诠ぷ髡镜膶W習讓我感受到了哈工大深厚的歷史底蘊,也更堅定了投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信念?!比缃?,劉情操已經建立起一支包含6名教師和9名碩博研究生在內的“超快納米光電子”研究團隊,主持和參與國家級項目3項。
擔任工作站第二任執(zhí)行站長的陳剛教授表示:“我們在做工作站年度計劃時,增加了把校外專家請進來和組織青年人才走進行業(yè)龍頭企業(yè)的計劃,希望借助學校的力量聘請更多校外專家擔任人才成長導師,推進青年人才與高層次企業(yè)開展合作,從而為青年人才成長提供更大助力?!?/p>
來源:光明日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