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男,1960年出生。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教授、碩導,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景德鎮(zhèn)市書法家協(xié)會(原主席)名譽主席。
44年前,他入讀船舶機械工程專業(yè),現(xiàn)如今成為從工科院校走出的“中國書法家”,這是怎樣一種神奇經(jīng)歷,一起來看看那個年代“青年卷王”的精神面貌。

初識郭立先生,是在一場陶瓷藝術展上,他以江西省書協(xié)副主席等身份作為評委出席。一月份的南昌還很冷,他有些憔悴,自稱“剛陽康”。
再次見面,他氣色好了許多,步履輕盈。與他同行,年輕人總能被他甩在身后?;蛟S,和他的思想一樣,他總能走得比較“前”。

01
“天之驕子”:船舶系的“書法家”
“在那個年代,考上大學也算是‘天之驕子’?!?/p>
1979年,高考恢復后第三年,郭立考上武漢水運工程學院(現(xiàn)武漢理工大學)船舶機械工程系,彼時,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是中國船舶及輪機領域中最重要的高等學府之一。
一頭栽進工科院校,專業(yè)課程已將時間占得滿滿當當,但郭立對書法的追求從未松懈,反而,大學給了他更多的展示舞臺。

大一、大二期間,在院系、校級書法展中,郭立斬獲三等獎兩次,但始終不滿意。
大丈夫當雄飛,安能雌伏!
在觀摩其他獲獎作品時,年輕氣盛的他暗想“我也可以寫得比他更好”。與其說和他人比賽,不如說和自己較勁。但他也知道,有些人接受過書法系統(tǒng)學習,而他完全是自學,于是,更要下狠功夫。
大學期間,因圖書館借還書不便,他便將顏真卿《東方朔畫贊》雙勾一遍,裝訂成本。該本讀物保留至今,視若珍寶。


1981年,他開始省吃儉用,訂閱上海書畫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的《書法》雜志,定價雖然只要0.66元,但卻是2份紅燒肉的價格,當時一個月的生活費才10來元。
講起過往,他津津樂道,仿佛回到了當初那個少年,穿梭于各種書法展,踔厲奮發(fā)。

02
與書法結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用在郭立身上再恰當不過。
與書法結緣,一是受其父影響,“他念過私塾”;二是興趣,郭立打小就愛寫字。
郭立幼年時,其父在造紙廠工作,近水樓臺,他總能利用廢紙邊角料學寫字,這是一種“奢侈”。

據(jù)他回憶,當年父親為他做了一件“瘋狂”的事。有一批四舊書籍運去廠里打漿造紙,其父從書堆中翻出柳公權《玄秘塔碑》字帖,“偷帶”回家給他臨摹。這本字帖啟蒙了他的書法學習。

初中的一次書法比賽,郭立用隸書體書寫《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榮獲第一名,書法的種子得以澆灌?!氨荣惖拿危於诵睦砩系淖孕呕A”。沒有資料借鑒時,他就走上街頭去看大字報,遇到中意的字體,就照著學。
時至今日,幾十年間,他一直保持臨帖的習慣,臨完寫上日期,方便日后比對。

03
市委書記為其頒獎 “名人效應”逐顯
左手是船舶機械工科專業(yè)學習,右手是課余書法學習,“天之驕子”郭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工作后,有兩人在他的書法道路起了“伯樂”作用。一個是造船廠領導,另一個是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現(xiàn)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時任美術系主任李菊生教授。
大學畢業(yè)分配到九江湖口江新造船廠,因書法造詣深厚得到領導賞識,九江船舶公司成立神劍文學藝術學會九江船舶分會后,郭立任書法部副部長。

1989年12月,他參加由中國工人出版社《時代》雜志編輯部組織的首屆“時代杯”中華職工書法大賽,榮獲中國銀獎、九江市一等獎、湖口縣特等獎,時任九江市委書記為其頒獎。
榮譽的累積并沒有讓他忘乎所以,而是激勵他勇往直前。

1990年調往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機制教研室(機械系)擔任教學工作,如今他的書架上還擺著《理論力學》教材。剛到陶院還沒顯山露水便一鳴驚人,李菊生教授力排眾議,邀請他來教授書法課程,兩手抓的“教學生涯”又開始了。
此后,從景德鎮(zhèn)市書協(xié)副主席、市書協(xié)主席、到江西省書法家協(xié)會第四屆副主席……郭立的聲名一路“狂飆”。

如今,坐在案桌前,郭立將其經(jīng)歷娓娓道來,翻出一摞摞1980年的《書法》雜志,書頁雖早已泛黃,但其魅力反而越大,正如郭立在書法圈的影響。
有為才有“位”,他用有為的貢獻精神,在書法圈蹚出一條自己的路。
本期主筆:張麗云、徐培珊、趙欣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