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鄰居李大媽剛退休,就被兒子接回家?guī)兔Ш⒆印?/p>

前兩天發(fā)現(xiàn),李大媽居然回來了,閑聊中,說起這半年在兒子家?guī)Ш⒆拥氖虑?,李大媽感慨地說:

“給兒子帶了半年孩子,發(fā)現(xiàn)人老了有些事千萬別搶著做,得有分寸感,愛孩子的同時也得為自己著想,不然大家住在同一個屋檐下,關(guān)系遲早要鬧僵。”

李大媽這次回來后,就跟兒子、兒媳的關(guān)系有點(diǎn)不自然,大家心里都有芥蒂,不知道多久才能消解。

剛開始去給兒子帶孩子,李大媽想得很好。

她的退休金挺高的,一個月有8000塊錢,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家里只有她一個人,哪里花得了這么多錢。

兒子主動向她求助,說是需要她幫忙帶孩子,李大媽二話不說就答應(yīng)了。

她考慮的有兩點(diǎn):

一是兒女有難處,做父母的做不到袖手旁觀,能幫一把,最好幫一把;

二是自己退休金這么高,幫兒子帶孩子,也好找理由給兒子塞錢。

本著為兒子好的心理,李大媽搬去了兒子家里,開始和兒媳婦共處一室。

李大媽的兒媳性格還可以,人不嬌慣,雖然有點(diǎn)霸道,但李大媽一直覺得孩子是好孩子,兒媳說得對她聽著就是。

不過,真到了一個屋檐下生活,婆媳相處就沒有李大媽想得那么簡單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首先是育兒理念上的差異。

兒媳主張科學(xué)育兒,什么都要聽專家的、按照書上的來,每天記錄孩子喝奶的次數(shù)和時間、孩子拉粑粑的次數(shù)和時間,光是這一點(diǎn)李大媽就有些無法接受。

她覺得費(fèi)腦子,也記不慣,兒媳給她做的表格,她總是忘記填。

因?yàn)檫@件事,兒媳不止一次說過她,兒子有時也提醒李大媽不要忘了填表格。

李大媽忍不住抱怨:“我又不是沒生養(yǎng)過孩子,養(yǎng)個孩子哪有那么麻煩啊,你們年輕人就是瞎講究?!?/p>

兒媳說話很直,說實(shí)在不行,就讓李大媽回去,讓自己親媽來幫忙。

李大媽心里很委屈,自己又出錢又出力,都是為了孩子好,兒子兒媳卻不領(lǐng)情。

其次是生活習(xí)慣上的不同。

用過的東西,兒媳婦總是隨意亂放。

李大媽幫忙收拾,兒媳婦不愿意,說每次她收拾好了,等到需要找什么東西的時候總是找不到。

兒媳說:“媽,您就只管幫我?guī)Ш⒆?,其他的不用您操心。?/p>

李大媽卻覺得,年輕人過日子還是要過得清爽一些,該歸置的好好歸置,不能把家里搞得亂七八糟的。

光這兩點(diǎn),就讓李大媽和兒媳之間鬧得不愉快。

兒子和兒媳站在一頭,每次總要說她幾句,有一次還當(dāng)著兒媳的面說:

“媽,我是讓您過來幫我的,您就算幫不上什么忙,也別給我添亂啊!我媳婦剛生了孩子,咱們能不能讓她情緒好一點(diǎn)?”

多說多錯,多做多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李大媽人勤快,很多事情都搶著做,搶著做飯、搶著照顧孩子、搶著收拾屋子、搶著花錢……

在外人看來,李大媽就是好婆婆的典范。

但是,李大媽卻說,我退休金8000,給兒子帶了半年孩子,才發(fā)現(xiàn)人老了有些事千萬別搶著做。

第一,不要搶著照顧孩子,要給兒媳表達(dá)母愛的機(jī)會。

雖說婆媳倆沒有撕破臉,表面上依然客客氣氣的。

但是回老家之后,李大媽仔細(xì)復(fù)盤了這半年幫兒子帶娃的生活,她說自己的確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

每次孩子哭了、餓了,她總是搶著帶孩子。

兒媳婦初為人母,對孩子的感情是既陌生又喜歡,應(yīng)該多給她一些表達(dá)母愛的機(jī)會,讓她跟孩子多互動互動。

而不是為了兒媳好,讓她不管孩子的事情。

婆婆搶著照顧孩子,對于情緒不穩(wěn)定的產(chǎn)婦來說,就是在跟孩子的媽媽搶孩子。

聰明的婆婆,懂得什么時候該插手幫忙,什么時候只需要站在旁邊看著就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不要搶著花錢,給兒子兒媳感恩的機(jī)會。

有些婆婆總覺得,兒子兩口子剛生了小孩,家里到處都是花錢的地方,自己手里有錢能補(bǔ)貼他們的就多補(bǔ)貼一點(diǎn)。

于是,在兒子家?guī)兔薜睦先耍蠖鄶?shù)都是既出錢又出力。

遇到懂得感恩的兒女,他們知道母親的不易,看得見母親的付出,感激母親的無私。

遇到不懂得感恩的兒女,他們只會覺得母親來幫忙是天經(jīng)地義,反正錢總要留給兒女的,把錢花在兒女身上很正常。

就像李大媽一樣,每個月有8000元退休金,在兒子家半年每個月都存不下錢。

兒子買個家電什么的,或是給孫子買尿不濕、奶粉和玩具等等,包括買金首飾哄兒媳開心,她都搶著付錢。

結(jié)果,兒子和兒媳對她依然有意見。

第三,不要搶著管兒子兒媳的家事,要把自己當(dāng)客人而不是大家長。

很多婆媳矛盾,究其根本是——婆婆管得太多。

就像李大媽一樣,一開始沒有擺清自己的位置,她只是去兒子家?guī)兔Φ模瑓s把自己當(dāng)成了兒子家里的大家長,不僅在育兒理念上不聽兒媳的話,在生活習(xí)慣上還總想讓兒子兒媳按照自己的習(xí)慣來。

回頭想想,李大媽挺后悔的。

這也給各位婆婆提了個醒,到了兒女家里,老人一定不要搶著管事,要把自己當(dāng)客人,而不是當(dāng)主人。

很多人沒有這樣的意識,總覺得孩子再大也是我的孩子,該管的我就要管。

說多了做多了,很容易越界。

老人住在兒女家,最忌諱的就是管兒女的家事。

學(xué)會放手,學(xué)會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兩代人才能在一個屋檐下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