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網友馬先生投稿的故事:
8年前老伴走后,我沒去兒女家生活,而是毫不遲疑選擇一個人獨居,當時身邊好幾個差不多年紀的鄰居都笑話我,這是活著找罪受,有福不會享。
然而這兩年,他們卻開始羨慕起我的獨居生活。這到底是為什么呢?下面就給大家說說我的晚年獨居故事。

我今年75歲,是某食品廠的退休職工,退休已經15年了。
26年前,一雙兒女各自成家嫁人后,我一直跟老伴在老房子里互相依靠生活。
老伴也是退休職工,也有退休金,我們夫妻的退休金雖然不高,但加起來,也有七八千元。
每個月兩口子也用不完,最多用個2000元,剩下的我們都給存了起來,生活起來也很滋潤。
我以為,夫妻倆能一直這樣互相依靠著度過晚年,誰知,老天弄人,8年前,一向身體還不錯的老伴突然暈倒,送去醫(yī)院才知道,老伴得了腦瘤,已經無力回天。
為了老伴能減少痛苦,我們沒有選擇藥物續(xù)命,而是帶她回到家,陪她吃好喝好,然后再去了幾個地方旅行,快快樂樂地陪老伴度過最后的時光。
老伴回家不到3個月,就走了,我們也順應老伴的臨終要求,不辦喪,也不買墓地,選擇新式的“樹葬”方式入土。
老伴走了以后,一雙孝順的兒女,怕我一個人在家不安全,而且也很孤獨,就紛紛要我去他們家里住。
可我誰家都沒去,而是選擇一個人獨居生活。我的脾氣向來執(zhí)拗,說一不二,兒女們也拿我沒辦法,只好尊重我的選擇,不再勸說。
那時候,很多身邊差不多年紀的鄰居,說我寧愿獨居,一個人孤零零的,也不愿去兒女家養(yǎng)老享福,就是活著找罪受的,有福不會享。

剛獨居那會兒,日子確實有點難熬。每天早上醒來,身邊空蕩蕩的,再也聽不到老伴嘮嘮叨叨催我起床。
一日三餐要自己買菜做飯,吃完又要刷鍋洗碗,家里的一切大小事務要自己動手......生活起來很是不自在。
但慢慢地,我就給自己琢磨出了一套規(guī)律的生活,開始適應了獨居。
每天早上七點,順應生物鐘醒來,刷牙洗漱后,穿上運動鞋就去小區(qū)附近的公園散步。公園里可熱鬧了,有跳廣場舞的大媽,打太極拳的老頭,我就跟著隊伍后面慢悠悠地晃悠。
八點一到,準時去常去的早餐攤吃早點,也經常約著一幫老友去,今天我請你,明天你請我的,很是有趣。
吃完早飯,就會跟幾個老友坐在路邊的石凳上,天南海北地聊,從國際大事聊到家長里短,聊到10點,我才慢悠悠地回家。
路上走到小區(qū)門口的超市買點菜,一般都是一半熟食,一半生鮮,并且都是自己容易做的飯菜。
回到家,我把米飯一蒸,要做的菜一洗,就往沙發(fā)上一癱,打開電視看新聞。有時候也翻翻孩子們給我買的書,雖然眼神兒不太好使,但戴上老花鏡,也能看進去幾頁。
十一點半,肚子開始咕咕叫了,我才起身去廚房給自己炒點菜吃飯。
吃完午飯,我不會著急躺下,在樓道里來回溜達十五分鐘,就當是消食。
我住的小區(qū)可方便了,電梯下到一樓就是公共活動空間,有打乒乓球的,有帶孩子玩滑梯的。我就站在旁邊看著,聽著孩子們的笑聲,也覺得心里暖暖的。
到了中午一點多,困意上來了,我才回屋美美地睡上兩個小時。
睡醒了,要么約上幾個老棋友殺上幾盤象棋,要么去參加社區(qū)組織的老年活動。
到了晚上,我要么宅家看電視,要么就拉一幫鄰里戳麻將,要么就會去河堤邊散步吹風,到了10點才會回房睡覺。
我這樣的日子,雖然一個人還是一個人過日子,但卻不會覺得很單調,反而過得有滋有味,很逍遙自在。

兒女們一開始不放心我,總怕我一個人在家磕著碰著,飯吃不好,家里也弄得一團糟。
總是時不時就會回來看一下我,可后來,他們工作了,小孩子一到周末又要各種親子活動等等,他們回來的機會就少了。
但為了對我放心點,他們姐弟倆一合計,就給我請了個鐘點工打理我的家務事。這鐘點工叫李阿姨,50多歲,就住在我家隔壁老小區(qū)。
她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中午和晚上過來給我做飯,做完飯再花一個小時打掃衛(wèi)生、洗洗衣服,一天滿打滿算也就干3個小時,然后,一個月6天假。
我兒子女兒每人每月出600塊,我再給她1000塊買菜錢,只要每餐能做兩菜一湯,讓我吃得飽就行,至于還有余錢這事,我也不會去計較。
李阿姨特別健談,邊干活邊跟我嘮嗑。有一回她羨慕地說:“馬叔,你的日子真好,有退休工資,兒女又孝順。我就沒這福氣,兒子兒媳讓我?guī)兔Ш⒆?,還得倒貼錢。我在您這兒掙的錢,一大半都得給他們。”
我聽了直搖頭,心想這和我獨居比起來,可不就是受罪嘛!
其實,我現(xiàn)在的獨居生活,不光鐘點工阿姨羨慕,過去那些笑我獨居,就是活著找罪受的幾個鄰居,現(xiàn)在也對我的獨居生活羨慕不已。

就說住我樓上的老張頭吧。6年前,他老伴走了以后,他非要搬去和兒子一家住。剛開始,兒子兒媳還客客氣氣的,他幫忙帶起孫子來,也是很和諧。
可時間一長,矛盾就出來了。老張頭看不慣年輕人晚上各種買買買,而年輕人嫌他太嘮叨,又不愛衛(wèi)生,每天身上都有味道。
有一回,因為飯菜口味不合,老張頭還和兒媳大吵了一架,本以為兒子會為他撐腰,誰知兒子也說他不安生。
最后老張頭在兒子家住了三年多后,只能灰溜溜地又搬回了老房子。
到現(xiàn)在為止,他和兒子兒媳的關系都是冷冰冰的,即使也像我一樣獨居了,但沒有兒女的孝順和關照,就過得很是悲催。

還有隔壁棟王阿姨,比我小5歲,4年前老伴車禍去世了,賠了80多萬,自己每個月又有3000多的退休金。
像她這樣條件的老人,老伴沒了,自己一個人住是非常自在的。
但她卻覺得一個人生活不好,非要和女兒女婿住一起,為了能在女兒家住下去,還傻傻地把賠償款分給了女兒60萬。而自己的退休金工資卡還拿給女婿還房貸。
剛開始女兒女婿拿了錢,對她確實很好,沒讓她干太多活,就在家買買菜做做飯而已。
可住了一年多之后,女兒女婿就開始讓她接送外孫上下學,洗衣做飯打掃衛(wèi)生全包攬,每天累得腰酸背痛不說。
女婿還開始嫌她,飯菜做的不好,衛(wèi)生沒搞干凈,把孩子帶的太嬌氣,一有啥事都說她不好,態(tài)度一直不是很好。
這讓王阿姨特別委屈,又不敢正面對女兒女婿有脾氣,覺得跟他們鬧僵了,以后就沒人給她養(yǎng)老了。
好幾次過節(jié),王阿姨回來小住,見到我就訴苦說:“早知道我就不搬過去住的,像老馬你這樣,一個人獨居該有多好??!”

其實,老年生活怎么過,真得聽自己的。孩子的家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窩。和年輕人住在一起,生活習慣、思想觀念都不一樣,難免會有矛盾。
而一個人住,有退休金,有房子,不用依靠誰,想干啥就干啥,不用看別人臉色,休息也能舒舒服服的。
另外,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不給兒女添麻煩,他們反而會更孝順。
所以,這8年的獨居生活,我有過孤獨,有過寂寞,但更多的還是自由和愜意。我不覺得自己是在找罪受,反而覺得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只要自己懂得經營,懂得調解,就算是獨居,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