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崗的困境與出路

測試崗最大的困境在于,踏進去容易,走出來卻很難。因為這個崗位看似很好進,只要你懂一點技術邏輯,能按流程給系統(tǒng)跑用例、寫日報,就可能被錄用。而且它的崗位類型豐富。

最常見的是軟件測試,也叫功能測試,日常工作就是測系統(tǒng)、報bug、寫測試報告。技術含量稍高些的是自動化測試,這需要寫腳本、搭建測試框架。要是你學的是電氣自動化、機械這類專業(yè),還有硬件測試可選,比如做設備調試、電壓電流調試。

想輕松點的話,還有游戲測試,不過大多是外包崗,發(fā)展較慢。若是化學生物藥學類專業(yè),還有藥品測試、實驗類測試可做,負責檢測含量、穩(wěn)定性、安全性等參數。在一些大型制造業(yè)、醫(yī)藥設備、芯片企業(yè),還存在系統(tǒng)測試、車載測試、可靠性測試等崗位。

適合進入測試類崗位的專業(yè)范圍很廣。首先是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通信工程專業(yè)。自動化、電氣機械類適合進系統(tǒng)和硬件測試崗位。材料化工、生物藥學類能進醫(yī)藥實驗室類測試崗位。有數學統(tǒng)計學背景的同學,只要學些代碼,就可以往數據測試、自動化測試方向發(fā)展。也就是說,專業(yè)對口能進,專業(yè)不對口努力一下也能進。

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困境:崗位話語權太小,影響力低,還容易背鍋。測試是所有崗位中參與感強但主導感弱的存在。系統(tǒng)怎么設計、產品邏輯怎么改,測試人員說了不算,插不上嘴。項目上線與否不能決定,可一旦出了bug或延期,第一個被指責的往往是測試,因為處于最后環(huán)節(jié)。

上線失敗,是沒測出來;邏輯出問題,是沒提前發(fā)現;哪怕別人寫的爛代碼,測試階段沒提出,鍋也要測試來背。就像兜底的人,卻沒有兜底的權限。

不過,這種現象主要存在于軟件類、系統(tǒng)類和網絡測試,藥品類、實驗類和硬件類測試不太一樣,這類測試流程規(guī)范,職責清晰,不容易背鍋。但問題是發(fā)展路徑單一,技術提升慢,說白了就像打螺絲,只是打得比較體面。

很多同學畢業(yè)后進入實驗面試的測試崗,也就是實驗員,十年如一日地測試指標、寫實驗報告。流程做熟了,換個單位又得重新學一套。學會了操作,卻沒有設計能力;做著測試,卻沒有分析能力。崗位看似穩(wěn)定,實則個人競爭力隨年齡增長不斷下降。更尷尬的是,測試文化在很多公司不受重視,多數時候只是流程合規(guī)的一部分。

那么,這個崗位有沒有出路呢?

有,但得主動尋找,不能等別人安排。

1. 自動化測試轉型:學會腳本,弄懂流程和工具,從單純點擊操作轉向大型系統(tǒng)測試,崗位競爭力翻倍,薪資也更穩(wěn)定。

2. 轉產品或項目管理:測試人員最懂流程,最接近用戶使用邏輯,學會表達,掌握工具后,能勝任產品經理或項目其他崗位。

3. 深耕行業(yè)測試崗:像芯片、電力、車載系統(tǒng)、醫(yī)療器械等行業(yè)的測試,要求高但壁壘強,只要堅持3年,薪資能翻倍。

4. 轉向用戶或數據分析:測試的復雜場景能力和數據分析的還原路徑相似,學些SQL,掌握分析工具,就能順利轉型。

對于實驗員類測試崗位:

1. 轉質檢和質量管理崗:做過實驗,熟悉產品標準,了解指標控制,可以申請質控崗、QA崗、QC崗,尤其適合醫(yī)藥企業(yè)、食品工廠、材料廠、化工廠等。只要能將實驗數據上升到質量問題分析,就有價值。

2. 轉注冊申報合規(guī)崗:在醫(yī)藥和化工行業(yè),很多產業(yè)涉及注冊備案、流程合規(guī)、報告撰寫等工作,既需要懂實驗術語,又要會寫材料。文筆還行、耐心足夠的話,完全可以轉這種文案型技術崗,不用反復干體力活,收入還能提升。

3. 轉實驗室管理或設備專員:如果不想跳出實驗室體系,可以爭取升到實驗室主管、儀器管理員、流程優(yōu)化專員等崗位。雖聽起來不高端,但相對輕松,收入穩(wěn)定,有些大公司還愿意提拔內部熟悉流程的老員工。

4. 考編、考研、出國進修:實驗類測試崗學歷天花板明顯,本科進實驗室多是打工人,碩士也容易卡在實驗助理位置。要是喜歡實驗邏輯,建議直接考研讀博、出國深造,回來可進高校研究所、國藥系列研究院、質檢系統(tǒng),不然很可能工作多年,工資還卡在4000 - 6000,晉升沒份,改革沒份,項目中標也沒份。

最后說一句,測試崗看似輕松穩(wěn)定,最消耗人的恰恰是那種不知不覺的消耗。它不會讓你經歷大失敗,卻會一點點磨光你繼續(xù)成長的能力。今天做測試沒問題,但要是三年后還在點系統(tǒng)、寫日報、填實驗報告,那就問題大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