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閩南網(wǎng)報道,日前,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簽署《俄羅斯2050年能源戰(zhàn)略》,披露了其能源儲備數(shù)據(jù)。報告指出,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儲量,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310億噸,按目前5.4億噸的年產(chǎn)能計算,足夠再生產(chǎn)65年以上,還有大量未開發(fā)石油儲備,足以靈活應對國內(nèi)外需求的變化。在天然氣領域,俄羅斯擁有63.4萬億立方米的龐大儲量,是全球第二大天然氣生產(chǎn)國,擁有全球16%的產(chǎn)能,目前的天然氣儲量足夠再開采至少100年。

能源開采(資料圖)
美國關稅政策加劇了全球石油市場的不確定性,俄羅斯作為主要產(chǎn)油國,需通過穩(wěn)定出口保障財政收入,俄羅斯近年來雖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但自身采油能力下滑,今年探礦找油費用比去年減少12%,未來供應可能存在困難。俄羅斯超40%的對華石油出口占比已超過中國能源進口安全紅線,其后續(xù)或會加強與沙特、伊拉克等中東國家,以及巴西、委內(nèi)瑞拉等拉美國家合作。中俄能源合作宛如一座燈塔,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中,照亮雙方前行的道路,共同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日前,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規(guī)劃中的俄羅斯至中國“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路線還未確定,有可能會通過蒙古國。在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間隙張漢暉大使對媒體說:“天然氣管道第二條線路正在探討當中,已經(jīng)達成了一致,就是說,項目會落地。關鍵是走哪條線。”張漢暉大使指出,其中一條路線方案是修建一條通過蒙古國的天然氣管道,第二條則不需要過境蒙古。
蒙古國,這個位于中俄之間的內(nèi)陸國家,近年來的外交政策走向讓人捉摸不透。其推行的 “第三鄰國” 戰(zhàn)略,逐漸向西方靠攏,這一舉動引起了中俄兩國的高度警惕。2023 年,蒙古議會通過了《過境費修訂法案》,將天然氣管道過境費率提高至國際標準的 2.3 倍。這一舉措,無疑是在中俄蒙三方的利益平衡上狠狠地踩了一腳,使得原本就復雜的能源合作關系變得更加緊張。除了在經(jīng)濟上的 “獅子大開口”,蒙古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動作也讓中俄感到不安。

開采(資料圖)
俄羅斯也以“優(yōu)先保障自身需求”為由,多次削減對蒙古國煤炭運輸?shù)倪\力。2024年,蒙古國對印度的煤炭出口量不足100萬噸,僅為對華出口量的1.2%,這場“印度幻想”最終以失敗告終。此外,蒙古國在軍事和政治層面也不斷向西方靠攏。2024年9月,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羅布?鮑爾訪問蒙古國,并宣稱蒙古國是“可靠伙伴”,而在早幾年前雙方還計劃開展“網(wǎng)絡安全中心”合作。這種合作背后隱藏著北約在中俄腹地埋設棋子的戰(zhàn)略意圖。
中俄的能源合作反而越走越穩(wěn)。 除了“西伯利亞力量”原有管道,中俄北極LNG項目2023年輸送了800萬噸液化天然氣,足夠上海用兩年。 這種“管道+海運”的雙保險模式,讓中國根本不怕蒙古?;ㄕ?。蒙古國內(nèi)的反對聲也在發(fā)酵。 牧民擔心管道破壞草場,議員質疑政府“賤賣國家利益”。 2024年3月,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爆發(fā)了2000人規(guī)模的抗議,示威者舉著“不做大國棋子”的標語,要求政府公開談判細節(jié)。這場過境費博弈暴露了小國的生存困境。

普京(資料圖)
繞開蒙古國,也符合中國的戰(zhàn)略安全考量。蒙古國若成為中俄能源過境國,存在著切斷天然氣運輸、威脅中國能源安全的風險。繞過蒙古國可節(jié)省過境費用,有利于中國降低天然氣進口成本。更何況,中國滿洲里有著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更低,且能直接對接中國東部的能源消費中心。如今,“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一旦改為中俄直通,將會成為對蒙古國“騎墻外交”的一個否定。蒙古國若幻想依靠域外勢力“制衡中俄”,終究會讓自己失去更多的利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