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拍《水餃皇后》時,不少人是質(zhì)疑的。
一個喜劇演員演個離婚帶娃的女人,還得全素顏、增肥、哭戲不斷?
結(jié)果一上映,口碑爆了。
首日破千萬,貓眼預(yù)測票房直接拉滿——3.37億。
網(wǎng)友說得好:“這鍋餃子,真香。
還帶眼淚味兒的?!闭l能想到,喜劇出身的馬麗,居然能把一個“擺攤創(chuàng)業(yè)的女人”演得那么真實那么扎心。

01
電影講的是臧健和的故事。
一個北方女人,帶著兩個女兒流落香港。
沒地方住、沒工作干,被老公拋棄,還在異鄉(xiāng)舉目無親。
她干了啥?
擺攤賣餃子!
在灣仔碼頭,她買了輛破木板車,站在風(fēng)里雨里,用不熟練的粵語大喊:“睡覺!”
觀眾一開始還以為她瘋了。
其實她是把“水餃”喊成了“睡覺”。
可就是這一聲“睡覺”,開啟了她的創(chuàng)業(yè)路,也開啟了她的命運翻盤。
而這一幕,馬麗演得太扎心了。
臉憋得通紅,眼睛里是怕、是羞、是撐——一把抓住觀眾的情緒。

02
馬麗為什么成功?
不是靠哭,是靠“撐”。
情緒不上頭,但眼神有力。
素顏演戲、下跪十幾次不喊苦、零下5度街頭淋雨拍戲12小時——她不是在演,而是真的“活成了”臧姑娘。
兩場戲印象最深:
一場是被丈夫拋棄后,一邊哭一邊咬牙說:“不是你丟下我們,是我們不要你!”
另一場,是混混調(diào)戲女兒,她拎著菜刀沖出來,那眼神殺傷力太強(qiáng),導(dǎo)演劉偉強(qiáng)當(dāng)場眼眶濕了。
觀眾也濕了。
有人說:“從馬冬梅到臧健和,馬麗是用腳,一步一步踩出來的。”

03
這電影,能成,還得感謝一眾港星的神助攻。
惠英紅演的房東紅姐,刀子嘴豆腐心;
朱亞文演的水警華哥,嘴硬心軟;薛凱琪演的舞女,風(fēng)情萬種;
袁富華演的糖水伯,最接地氣。
糖水伯把攤位讓出來、紅姐借錢買小推車、水警天天來吃餃子撐場面——
一群小人物,在那個動蕩年代,拉著一個母親往前走。
這才是真實的老香港。
劉偉強(qiáng)拍得很細(xì)膩。
暖色調(diào)、近鏡頭、餃子出鍋時的蒸汽,觀眾不僅聞到了香味,還聞到了人情味。

04
馬麗沒有營銷,沒有炒作,靠的就是實力。
從《夏洛特?zé)馈贰缎咝叩蔫F拳》一路走來,大家都以為她只會搞笑。
結(jié)果這次,她把自己“哭成了影后候選人”。
影片最后,真人照片和電影劇照對比出現(xiàn),影院里一片安靜。
很多人都感嘆一句:
- “這哪是演戲?這就是一碗熱水餃背后的血和淚。”
這一次,馬麗又賭對了。
05
《水餃皇后》不是炫技大片,不是資本堆出的神作。
它就是一鍋熱騰騰的家常餃子,皮薄餡足,鮮香撲鼻。
可這鍋餃子,吃進(jìn)去的是情感,咽下去的是共鳴。
馬麗演得不完美,但足夠真實。
也正如臧健和那句話:
- “命運像餃子皮,不揉幾遍,不成型?!?/li>
所以,別看馬麗出身喜劇,真演起苦情戲,也能撐起一鍋熱餃子的分量。
在這個動不動“天幕”“流量”“特效炸街”的時代,這鍋樸實的《水餃皇后》,就是觀眾心頭的熱飯、熱湯、熱人情。
誰說觀眾只認(rèn)資本?
這一次,馬麗用票房、用口碑,狠狠打了臉。
吃了這一鍋餃子,再說不香,那就真是嘴挑了。
愿馬麗這樣不從眾的演員,越來越多。
愿中國電影里這樣接地氣的好故事,越來越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