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朝廷皇帝年幼,無法主持大局,還請官家出面擔起大任!”
本來出發(fā)抗遼的大軍走到陳橋驛的時候突然不愿再繼續(xù)走了,紛紛要擁立此次帶兵的主帥趙匡胤為帝。
而趙匡胤也在非常不情愿的情況下披上了龍袍,在其真正的穩(wěn)定政權后,并沒有像之前的皇帝那樣濫殺功臣,而是采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來解除了這些功臣們的權力。
可是沒想到的是,他千防萬防卻唯獨忽略了一個人,正是這個人親手奪走了他的江山。
那么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和趙匡胤之間又是怎么樣的關系?

登上帝位
作為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名號在歷史上非常的響亮,而其上位的手段卻一直充滿了爭議。
從一個曾經普普通通的武將成長為一個君臨天下的皇帝,他這一路到底經歷了什么?
首先趙匡胤的開局算是非常順利的,不像朱元璋那么凄慘,也沒有劉邦那么懷才不遇。
其父親本來就是五代十國期間的一名武將,雖然說官職不是非常高,但是最起碼也是朝廷中的大將待遇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所以趙匡胤從小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活,自然耳濡目染的對兵法非常感興趣。
很小的時候就看著父親在校場中排兵布陣,這些套路他早已爛熟于心。
所以長大后也很順利的成為了當時大將郭威手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隨著郭威和皇帝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最終推翻了皇帝自己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后周,趙匡胤的身份也步步高升。
不久后郭威去世,將天下托付給了養(yǎng)子柴榮,這柴榮可是號稱五代第一名君的人物,繼位后把國家發(fā)展的非常壯大。

作為亂世的君主,開疆擴土是少不了的必備工序,此時的趙匡胤就很好的發(fā)揮了作用。
率領著軍隊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稱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這時的趙匡胤不僅是手中的權力很大,在軍隊中的威望更是非常高,一般到了這個高度,人的心態(tài)都是會發(fā)生變化的。
不知道趙匡胤這個時候到底有沒有反心,但是柴榮的能力還是可以壓制住趙匡胤的。
可是柴榮這個人物哪兒都好,唯一不好的就是壽命太短,如果他能再活幾十年,當時的格局肯定是會發(fā)生很大變化的。

可惜的是他只活了四十多歲,正值壯年的時候,卻因為過度勞累等因素撒手人寰。
只剩下了一個不諳世事的兒子,和一個沒有主意的皇后,這一下趙匡胤的機會不就來了嗎?
柴榮本來是非常信任趙匡胤的,直到死都沒有削弱他,甚至還給了他大權。
柴榮去世的消息很快傳到了遼國的耳中,在他們的眼中,大敵已死,現在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候。

于是立刻派兵前往,面對這個局面大將趙匡胤親自帶兵前往應戰(zhàn)。
于是就發(fā)生了文章開頭所說的那一幕,在部隊駐扎期間所有人都不愿意走了。
此時的趙匡胤也喝的爛醉,之后弟弟趙光義在身旁主持,在眾人的擁立下,趙匡胤算是披上了黃袍。
其實明白人一眼就知道咋回事了,這是演雙簧呢,誰家出門打仗帶著黃袍?肯定是早有預謀的事。
趙匡胤也是裝蒜一樣的推搡幾下,其實心里早就樂開了花。

那么帶著大兵回國之后小皇帝懵了,派你出城和敵人作戰(zhàn),怎么一下你披個黃袍回來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小皇帝也只能讓位給趙匡胤,但是趙匡胤和其他篡位的皇帝比起來也算是仁義的了。
不僅給柴家的后人供養(yǎng)和免死金牌,就連那些身邊的兄弟也沒有濫殺。

只是喝了一頓酒,表彰了兄弟們的所作所為,同時也說出了對他們權力過大的擔憂。
看著這些人驚慌失措的樣子,趙匡胤又說出了解決辦法,讓他們拿著錢退休回家,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這幫人立馬磕頭如搗蒜一般。
就這樣他把權力都握在了自己的手中,但是他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忘掉了一個人。
這個人正是他的親弟弟趙光義,關于兄弟倆其實史書上一直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燭影斧聲等傳說。

其實兩人之間的斗爭一直都是存在的,很多資料都顯示當時的趙光義其實一直在暗中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
這一點趙匡胤也有所察覺,也曾將想過一些辦法削弱趙光義。
在當時那個年代兄弟之間相互殺戮為了皇位都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于是接下來就是歷史上一直存疑的燭影斧聲,有人懷疑趙匡胤正是被他弟弟所殺。

而且在趙匡胤死后,趙光義第一時間出現拿出了金匱之盟,表示自己以前和哥哥約定好的,自己應該繼承這個位置。
從趙匡胤的死,到趙光義的繼位,這一切都顯得非常巧合充滿了疑點。
無論怎么說,趙光義繼位之后的能力的確是非常的拉胯,網友們戲稱他為驢車戰(zhàn)神。
他就算是奪下了江山,也并沒有太大的實力去保住和這個江山,最終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笑柄。
參考資料
(元)脫脫等. 宋史·本紀第四[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7年:: 53-74頁.
張其凡. 宋太宗[M].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年: 309-315頁.
張其凡. 宋太宗[M].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年: 16-17頁.
張其凡. 宋太宗[M]. 吉林: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年: 17-35頁.
(宋)李燾. 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三冊·卷十七[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5年: 361-391頁.
曹金洪. 宋太宗趙光義傳—中華歷代帝王傳[M].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16.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