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局勢近期因印巴沖突再度緊張,克什米爾槍擊事件后,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挑事,雙方交火不斷,印度卻在交鋒中接連受挫。

哨所被巴方摧毀,戰(zhàn)機被逼退,甚至連派出的航母都被巴基斯坦戰(zhàn)斗機嚇得掉頭回港,最近還被爆出被擊毀了6架戰(zhàn)機。

莫迪政府原本想借機展示強硬姿態(tài),結果卻讓自己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場沖突的背后,到底藏著怎樣的算計?莫迪又在打什么主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案:鳳梨 編輯:鳳梨

事情的起因并不復雜,克什米爾一直是印巴矛盾的死結,槍擊案只是導火索。

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搞恐怖主義,但巴方要求拿出證據,印度至今沒給出一個像樣的說法。

按理說,主動挑事的印度應該占上風,可現(xiàn)實卻恰恰相反,印度想學美國,靠軍事施壓解決問題,可實力跟不上野心,結果反倒讓自己下不來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莫迪政府這次行動,看起來是精心算計過的。

過去幾年,印度在國際舞臺上風頭正勁,美國和俄羅斯都想拉攏印度,以色列在防務上跟印度合作緊密,甚至連中印邊境的緊張局勢也緩和了不少。

莫迪可能覺得自己有了底氣,覺得對巴基斯坦動手,既能轉移國內矛盾,又能得到大國支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基斯坦背后雖然有海灣國家和土耳其撐腰,但這些國家在印度看來,未必敢直接跟自己翻臉。

可現(xiàn)實狠狠打了莫迪的臉,印度低估了巴基斯坦的軍事能力,也高估了國際社會的支持。

沖突升級后,印度不僅沒撈到好處,反而讓自己的短板暴露無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麻煩的是,莫迪的算盤還打錯了國際局勢,美國和俄羅斯雖然對印度有興趣,但誰也不想被拖進印巴沖突的泥潭。

印巴都是有核武器的國家,沖突一旦失控,可能引發(fā)災難性后果,加上美國忙著自己的地緣博弈,俄羅斯深陷其他事務,兩國都沒心思摻和南亞的爛攤子。

此前華盛頓和莫斯科雖然嘴上支持印度打擊恐怖主義,但都明確呼吁克制,避免局勢惡化,其他國家也大多保持中立。

莫迪原本指望的“國際助陣”壓根沒影,留給他的只有國內鷹派的壓力和國際社會的冷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在這節(jié)骨眼上,莫迪撥通了普京的電話,這通電話來得有些突然,但細想又在情理之中。

克里姆林宮的消息顯示,普京應莫迪邀請,答應訪問印度。

莫迪在電話里還特意強調了俄印關系的特殊性,說什么這種關系不受外界干擾,會繼續(xù)蓬勃發(fā)展。

聽起來挺熱鬧,但普京的承諾其實沒多少實質內容,俄羅斯不可能為了印度去得罪巴基斯坦更別說直接支持印度打仗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京能做的,最多是在外交上給莫迪一點面子,幫忙調停一下印巴矛盾,但要說直接幫印度,可能性不大。

說白了,莫迪這通電話與其說是求援,不如說是給自己找個臺階下,畢竟挑起沖突的是印度,打不贏的也是印度,國內壓力又越來越大,莫迪總得找個理由讓這場鬧劇收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普京的訪印承諾,或許能讓莫迪暫時喘口氣,但并不能改變印度的困境。

印巴沖突的根源在克什米爾,短期內沒人能解開這個死結。

莫迪如果繼續(xù)強硬,可能會讓印度付出更大的軍事和外交代價,可如果選擇退讓,又會讓國內的強硬派失望,動搖莫迪的政治根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大的風險還在后面,印巴沖突不僅威脅南亞的穩(wěn)定,還可能讓整個地區(qū)的地緣局勢更復雜。

核武器的陰影始終籠罩著雙方,任何一個失誤都可能引發(fā)無法挽回的后果,周邊國家也在冷眼旁觀,隨時可能根據自己的利益調整立場。

莫迪現(xiàn)在就像站在懸崖邊上,往前走是深淵,往后退又怕摔得更慘。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或許還指望普京的訪問能帶來轉機,但現(xiàn)實是,俄羅斯也好,其他國家也罷,誰都不愿為印度的失誤買單。

南亞的局勢會往哪走,取決于莫迪能不能放下身段,找到一個既能保住面子又能止損的辦法。

可眼下的情況看,這條路并不好走,印巴的恩怨遠不是一通電話就能解決的。

信息來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