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老城南,有一條名為倉巷的老街巷,它曾是這座城市最熱鬧的市井之一,也是南京最大的舊書交易市場。如今,雖然繁華不再,但這里依然是舊書店相對集中的地方,承載著幾代南京人的閱讀記憶。5月初,江南時報記者走進倉巷,探訪這里的舊書店,傾聽店主、讀者的故事,探尋舊書市場在當代社會中的文化意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讀者的淘書時光

從“一分錢兩本書”到自由閱讀

在古玩字畫舊書店,記者遇到了80多歲的李先生。老人家精神矍鑠,正專注地翻閱一本泛黃的書籍。他告訴記者,自己家住附近,是這里的????!靶r候家里窮,買不起書,去書店看書,一分錢能讀兩本?!崩钕壬貞浀溃澳菚r候最愛看武俠小說,后來慢慢喜歡上歷史,現(xiàn)在反而對科技類的書感興趣?!?/p>

李先生的閱讀軌跡,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從物質(zhì)匱乏年代的“借閱”到如今可以自由選購,舊書對他而言,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段歲月的見證。他說:“現(xiàn)在經(jīng)濟條件好了,能買很多書看,但每次來倉巷淘書,還是會想起小時候站在書店里蹭書看的日子?!?/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舊書店主的堅守

生意難做但情懷依舊

倉巷的舊書店大多規(guī)模不大,有的甚至只是街邊一間古老的小鋪面,但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古玩字畫舊書店的老板宗先生已經(jīng)經(jīng)營了20多年。他告訴記者,自己從小就喜歡書畫,開舊書店既是謀生,也是興趣。“生意時好時壞,主要靠熟客?!弊谙壬f,“現(xiàn)在年輕人買書的少了,但偶爾也會遇到真正愛書的人?!彼嬖V記者,熙南里街區(qū)經(jīng)常舉辦“金陵舊書市集”,“那里書多,活動也熱鬧,比我們這兒更有活力,可以關(guān)注關(guān)注。”

潮流書社的老板曾先生同樣從業(yè)20余年,他對舊書市場的現(xiàn)狀感觸更深?!肮偶椭嗅t(yī)類的書一直比較受歡迎,尤其是明清時期的版本。”曹先生說,“但整體來說,這行越來越難做?!彼寡裕F(xiàn)在收書的渠道變少了,很多人搬家時直接當廢品處理,真正的好書越來越難遇到。為了維持生計,他不得不兼營其他生意。“做這行,光靠情懷是不夠的?!彼嘈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舊書的價值不僅在于“舊”

更在于“新知”

知名學者、作家薛冰長期關(guān)注舊書文化,他對“舊書新知”的概念有著深刻的理解。

“書籍是知識的載體,載體形態(tài)的變化,并不影響其所承載知識的價值。”薛冰說,“讀一本舊書,同樣可以獲取新知。”他認為,對于從未讀過某本書的人來說,舊書就是一本新書;而對于已經(jīng)讀過的人,溫故而知新也是一種收獲。

近年來,舊書市場衰退趨向明顯,有的城市以市容管理為由,要求禁止周末舊書攤市,以各種理由關(guān)閉舊書店。從2023年年底開始,“舊書新知”逐步推廣開來,到今年,有更多城市開展舊書新知系列活動,“舊書新知”市集有明確的政策導向,有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有新華書店、各大出版社、各級圖書館加盟,有較規(guī)范的經(jīng)營空間設施,成為將舊書傳遞到讀者手中的一個新興渠道,打破了既往舊書經(jīng)營困局,也為舊書市場健康發(fā)展提供了一種新范式。

薛冰認為,舊書市集是一種創(chuàng)新模式。“它打破了傳統(tǒng)舊書經(jīng)營的局限,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參與?!痹谏缃黄脚_上搜索“金陵舊書市集”,不少年輕網(wǎng)友分享了自己的淘書趣事:有人欣喜地曬出淘到的絕版古籍,有人精心拍攝復古文藝的打卡照片,更有資深書迷撰寫長篇攻略分享淘書心得,讓舊書市場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然而,薛冰也指出,短期市集固然熱鬧,但長期來看,更需要培育像北京琉璃廠、巴黎塞納河畔那樣的“書店街”?!芭f書市場是衡量一個城市文化品位的標尺?!彼f,“如果能形成穩(wěn)定的舊書文化生態(tài),對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市民的閱讀習慣都有深遠影響。”

“一本書,如果已經(jīng)到了韶華褪盡、蔫頭蔫腦,甚至創(chuàng)傷累累、肢殘體缺的程度,還能引起人們強烈的閱讀興趣,它才可以被稱為舊書?!毖Ρ硎荆?jīng)得住時間檢驗的舊書,才能成為經(jīng)典。

江南時報記者 鄧雯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