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學起習來,就像吃飯睡覺一般,一點兒也不費勁。為什么這些學習高手能如此地收放自如呢?
掌握了一些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必然的,但歸根到底,還是腦子好用。
我說的“好用”,并非是智商高,畢竟智力超群人的,未必就一定學習很好。可從小幫娃保護且練好大腦的3個部位,普通人也能學霸那樣:腦子轉得快,記性好,學新的東西能快速上手。
來!美媽開始揭曉答案。
第一個:胼胝體
眾所周知,大腦有左右腦半球之分,左腦管邏輯,右腦管創(chuàng)意還有把控大局。胼胝體是它們溝通交流的一座橋梁,不停地在兩腦之間傳遞信息。
就拿閱讀來說,在讀的過程中,左腦負責認字、理解句子意思,分析文章邏輯關系,記住具體知識點;右腦則在腦補故事場景,感受文字中的情緒,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經驗。

比如,當你讀到“春天柳枝發(fā)芽”這句話時,左腦要確認每個字念什么,你才明白是講植物生長;這時右腦馬上跟進,自動浮現嫩綠的柳條,甚至聯(lián)想到去年春游的場景,你才能從中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為啥有的人思維那么敏捷呢?因為他們的胼胝體比較發(fā)達,能夠左右開弓。
大量閱讀,還有兩只手并用的活動,例如左手畫畫右手寫字、玩樂器、搭積木,都能很好地開發(fā)左右腦,促進胼胝體的發(fā)育。
注意!男孩的這個部位,比女孩落后1年多。不想孩子在學習上產生挫敗感的話,就要加緊訓練了。
第二個:前額葉
它是大腦的總指揮,最拿手的活兒就是,管專注力,自控力和做計劃。孩子上課能不能專心聽講,能否忍住不吃糖,是否能主動學習,全看它發(fā)不發(fā)力。
這地方發(fā)育比較慢,發(fā)育高峰一般發(fā)生在12歲左右,直到20多歲成熟。所以別指望小朋友像大人一樣自律。幸運的是,通過訓練,它會變得越來越發(fā)達的。
首先,要保護好它,騎車要讓孩子帶上頭盔,平時情緒再上頭也不能打這里。
其次,把一個很大的任務,拆解成孩子稍微付出一點努力,就夠得著的微任務。示例:

學洗碗,剛開始讓他洗自己的碗筷,孩子做得不錯,你就表揚他,讓他反復洗,直到做起來非常順手,再讓他洗全家人的碗。
練鋼琴,先單手練5個小節(jié),熟練了再加5個,最后兩只手合起來,像上臺階一樣逐漸加大難度。
孩子討厭數學?第一天做2道最簡單的題,先把自信建立起來;第二天做2道基礎題+1道中等題,稍微加一點難度;第三天嘗試1道難題,允許查例題,幫他突破舒適區(qū)……
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不要為他做事,而是給他提供足夠的支持,讓他積累更多的微成功,持續(xù)獲得成就感,繼續(xù)向著大成功邁進。
第三個:海馬體
主要承擔兩大職責,一是幫大腦暫時儲存信息(要是將信息比作包裹的話,那海馬體就是存放包裹的配送中心);二是給信息貼標簽,沒用的過濾,重要的保留并轉成長期記憶。
孩子今天背,明天忘,很可能是海馬體不給力。那如何強化它呢?
①多動一動
運動時會分泌一種名為BDNF的蛋白質,促進海馬神經元的生成。每天30分鐘的輕度有氧運動,就能開發(fā)海馬體,像跑步、散步、廣播體操、跳繩、打球這些都不錯。

②舒緩壓力
海馬體是大腦中最易受到壓力影響的地方。為此,要確保孩子睡飽玩好,多去公園、森林溜達,早上多曬曬太陽,提高血清素水平,釋放壓力。
③睡前復習
睡前15鐘,是黃金記憶時間,海馬體會優(yōu)先整理這段時間輸入大腦的信息。因此睡前背單詞、記公式,第二天會記得更牢。
④少吃糖,多吃魚
DHA是海馬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記得讓娃多吃富含DHA海魚,或者亞麻酸含量高的紫蘇油、亞麻籽油、菜籽油、核桃等食物。
總之,胼胝體、前額葉和海馬體,是學習的“核心腦區(qū)”,養(yǎng)好了,練發(fā)達了,孩子學得輕松,父母也省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