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門內的日子,才是我們該過的人生。
前兩天,看到了一個觀點:人到中年,別把自己困在酒桌社交上。
對此,我頗有感觸。
二十出頭時,一有空就呼朋喚友。
可年紀越大越發(fā)現(xiàn),飯桌上的朋友多是互相奉承,又有幾個是真心實意的。
要想人生邁入更高階,先戒掉沒意義的酒局。
01
星辰教育創(chuàng)始人肖逸群,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過去那幾年,他特別喜歡交朋友。
特別是過年那幾天,別人都是陪家人走親戚。
只有他不是提著禮物看領導,就是約各種同學、老鄉(xiāng)吃飯,每次回家都喝得醉醺醺。
忙了幾天,他便可以和領導稱兄道弟。
他心想,年后回公司保準可以升職加薪。
結果上班以后,他在工作上遇到點困難,忙向朋友求助。
那些人要么各種找理由推脫,要么干脆就不接他的電話。
直到那時,他才發(fā)現(xiàn),這些所謂的朋友沒一個是真心的。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習慣鉆入各種圈子里,硬著頭皮參加無意義的酒局。
結果錢花了,時間也用了,所謂的朋友也只停留在飯桌上的那一刻。
作家@Jenny喬有個同事,為了銷售業(yè)績,每天都要請一堆客戶吃飯。
在酒局上,他要賠笑伺候好所有客戶。
回到家,他還要因為沒時間陪孩子,成天被老婆罵。
但不去吧,又生怕錯過飯局上的什么重要人物。
就這么堅持不懈地喝了一年多,錢包空了,單卻沒開成幾個。
有次,公司有個大項目,對象正好是他在酒桌上主攻了一年多的客戶。
他覺得這次自己穩(wěn)操勝券,畢竟自己陪了那么多場酒,沒有感情,也有人情在。
不料,客戶翻臉不認人,分分鐘把項目給了另一個同事。
得知真相后,他愣在原地,好久都沒回過神來。
過去我們總認為朋友越多越好,于是逼迫自己社交。
到了中年才明白,酒桌上的真心都是有限的。
你遇到的好友,不過是你圖我的名氣,我圖你的資源。
如果沒有利益上的捆綁,你們終究會形同陌路。
不值得的酒局,在燈紅酒綠后,只會留給你漫長的空虛。
02
導演王岳倫曾感慨道:
“以前每天都喜歡認識新的朋友,朋友一叫就出去喝酒,不管誰叫都出去。
但是近幾年就覺得人生要做一些減法了,少去一些不必要的聚會,少認識一些不必要認識的人。
其實有些聚會真的好浪費時間,喝的時候大家山盟海誓,第二天誰都不認識誰?!?/p>
人到中年之后,慢慢就明白了:朋友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
以前認識兩個朋友,性格差別很大。
一個熱衷于交朋友,跟誰都能說上兩句話,每天更是飯局不斷。
另一個性格則有些孤傲,總是獨來獨往,身邊的朋友就那幾個。
大家一致認為,前者認識的朋友多,假以時日,他肯定能混出頭。
結果等他有事相求時,結交的朋友卻紛紛找各種理由婉拒。
他妻子知道后,跟他大吵一架,罵他沒出息。
而另一個朋友,雖然朋友不多,卻都能為他雪中送炭。
遇到麻煩了,他都不需要開口,那些朋友就能義無反顧地幫他解決。
人到中年,朋友交得再多,真正能掏心窩子的還是那幾個。
整天在酒桌上與所謂的好友飲酒作樂,身邊盡是些雞同鴨講的尷尬。
倒不如跟幾個真心朋友暢談暢飲,來得實在。
作家和菜頭過去很喜歡混圈子,幾乎每隔幾天就要組局約人吃飯。
一開始,他還為自己朋友多而沾沾自喜。
但時間一久,他發(fā)現(xiàn)有些人就只見過一次,飯桌一撤,聯(lián)系也跟著斷。
有時候遇到點麻煩,想找人幫忙。那些積極響應飯局的人,卻一個個都成了啞巴。
和菜頭覺得與其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回家讀本書來得實在。
就這樣,他戒掉了飯局,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小圈子。
平時一個人看看書喝喝茶,偶爾和一兩個知心好友聚聚。
這樣的生活,節(jié)奏更慢,交往的質量也更高。
年紀漸長后,就該社交斷舍離了。
三四十歲的我們,早過了靠酒局來維持關系的年紀了。
在乎你的人,不會因為你少喝一次酒就疏遠你;認可你實力的人,也不會因為你沒參加某次聚會就低看你。
戒掉無意義的社交飯局,扔掉無所謂的酒肉朋友。
只留下三兩好友,偶有小聚,便是人間幸事。
03
最近這幾年,我逐漸明白了一個道理。
再好的朋友也會有關系結束的那一天,家人才是你最終的歸宿。
經濟學家大前研一曾因為忙著跟同事社交,放棄了很多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直到家人因此埋怨他,孩子也跟他越發(fā)疏遠,他才意識到出了問題。
自此以后,每年的大年初一,他都會拉著家人一起制定一個家庭全年計劃。
即便再累再忙,他也會抽出時間履行約定。
不光如此,他還固定每周和妻子單獨去外面吃飯一次。
如今,陪家人的時間多了,一家人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他感慨道:“無論你把妻兒看得有多重要,如果你總是在家人都入睡的時間才回家,和家人說不上幾句話,那沒有任何意義?!?/p>
有沒有發(fā)現(xiàn),越是聰明的人,在社交上花的時間就越少。
因為他們明白,比起酒桌上的虛情假意,家庭才是一個人最寶貴的財富。
網友@蓋伊曾在網上,曬過自己的幸福。
他是單位里出了名的老婆奴,不管是朋友的邀約,還是單位舉辦的團建,他從不參加。
每天準時下班,回到家先給妻子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后進廚房給妻子打下手。
兒子做作業(yè)有不會的難題,他就幫著一起分析答案。
空閑時,一家三口要么在客廳看電視,要么一起出門散散步。
家庭氣氛融洽,也讓他心情愉悅,每天上班都能保持好的狀態(tài)。
王小波曾說:世上除了家人,我們一無所有。
中年以后,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把更多時間用在經營家庭上,抽空和孩子來一趟親子游,跟妻子來次久違的約會。
家人臉上的笑容多了,日子過得有聲有色,這個家自然會走向興旺。
有人說,歲月是一扇門,分出了人生的兩個階段。
年輕時,我們習慣高朋滿座,向往著看遍世界。
到了中年,見過了世事無常,有了一定的閱歷,才明白:
門外的繁華,終將只是浮云;門內的日子,才是我們該過的人生。
再多的酒肉朋友,也比不上有家可回、有妻可愛、有子可陪。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便是這世間最大的幸福。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