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薄雨還未飄盡,長春公園里的第一朵郁金香已悄然綻放,吉林大街小巷的丁香織出紫色的云霞,金達萊的嫣紅沿著長白山脈一路燃燒,像是大地寫給天空的情詩。

當打工人在格子間疲憊抬眸,屏幕上的一朵花、一簇葉,便成了照進現(xiàn)實的微光——那些被鏡頭精心雕琢的花影,既是跨越時空的文化基因,也是當代人對抗焦慮的溫柔解藥。

《花開中國》:
五大名花,萬物有靈的文明使者
央視紀錄片《花開中國》以茶花、杜鵑、月季、菊花、牡丹五大名花為脈絡,將中國人對花卉的癡戀透過穿越數(shù)千米海拔的鏡頭,定格為高山杜鵑凌寒綻放的瞬間;又遠赴重洋,記錄下中國牡丹如何在異國園林中續(xù)寫“萬花之王”的傳奇……
這部紀錄片中最動人的,是云南高黎貢山中大樹杜鵑的綻放——十幾朵花簇擁枝頭,仿佛千年時光凝結的琥珀。

那極致的盛放,仿佛是對處于高壓職場和焦慮生活中的人們放聲吶喊:你不必做永恒的常青樹,只要在屬于你的季節(jié)全力盛開就好!

《尋夢環(huán)游記》:
萬壽菊橋,記得是最浪漫的勇敢
皮克斯動畫《尋夢環(huán)游記》中,墨西哥亡靈節(jié)的萬壽菊花瓣鋪就一座金色橋梁,串聯(lián)起生者對逝者的思念。這抹明黃不僅是視覺奇觀,更承載著“記憶即永生”的哲學。
影片借花構建了一個溫暖的彼岸世界:死亡不再是終結,遺忘才是。當米格爾披著愛的花雨穿越陰陽,觀眾亦被治愈——那些因現(xiàn)實壓力而疏離的情感、因忙碌而淡忘的初心,是否也能借一朵花重新點亮?

萬壽菊在現(xiàn)實中亦被墨西哥人視為“引魂之花”,而在中國,它早已融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陽臺上的治愈系盆栽。
這種跨越文化的共鳴,也印證了花的普世價值:無論身在何方,人們總愿將最深沉的情感寄托于花朵之上,讓自然之美撫慰靈魂的創(chuàng)痕。

《大魚》:
水仙花田,平凡生活的英雄夢想
魔幻電影《大魚》里,那片陽光下的水仙花田,是父親愛德華留給兒子最美妙的浪漫記憶。當男主角在花海中向愛人表白,飛舞的花瓣化作真愛的魔法。
這種將瑣碎日常升華為童話的敘事手法,令我不禁聯(lián)想到長春公園把郁金香種成彩虹矩陣,讓擠在格子間里的上班族,也能在午休時完成一場賞心悅目的精神SPA。

水仙的英文名Narcissus源自希臘神話中的自戀少年,但在東方語境里,它則代表著“雅客”的高潔。當我們學著愛德華把生活講成童話,即便是辦公室里的一株水仙,也能長成心中的瓦爾登湖。
小馬說:
各地“賞花經(jīng)濟”的蓬勃,不僅是文旅產(chǎn)業(yè)的狂歡,更折射出現(xiàn)代人集體潛意識中的渴求——
在忙碌焦慮的縫隙里,我們需要一場與花的對話,來確認自己依然保有感受美好的能力。
古人踏青賞花,吟誦“桃之夭夭”;今人打卡花海,追逐九宮格點贊。
形式雖變,內(nèi)核未改:那是對“向善向美”的本能追尋。
這種刻在DNA里的賞花智慧,或許正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最珍貴遺產(chǎn):
只要還能為一片花瓣駐足,生活就永遠不會失去破土而出的勇氣。
作者:馬璐
責編:秦楚越
編審:裴晶瑩
監(jiān)審:董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