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堵過高速,沒景區(qū)排過隊2小時,沒被擺渡車坑過,沒吃過15塊烤腸的旅行,都是不完整的。

朋友們,五一朋友圈攝影大賽結束了吧?是不是該關起門來“罵罵咧咧”了——好好的旅游怎么就成了生存挑戰(zhàn)?看到許多五一回來的同胞吐槽玩的不開心,擠成罐頭的樣子我有一種很心疼的感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去過十幾個國家,國內(nèi)一多半景點我也去了,不謙虛地說,咱們的旅游資源放世界范圍也稱得上頂級了,可為什么咱們的旅游體驗會這么糟糕?

套娃式收費

國內(nèi)大部分景區(qū)本質就是給你制造各種麻煩,讓你用花錢的方式獲得所謂的方便。那心機戰(zhàn)術堪稱《孫子兵法》實體教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舉例某鹽湖(對,就是被罵上熱搜那個)堪稱圈錢教科書。十年前開車可以直達湖邊,如今得先停車在八百里外的“游客中心”,坐擺渡車到景區(qū)大門,換景交車到湖邊,再換小火車深入腹地(被罵之后終于收斂了)。

"保護性開發(fā)",無非就是讓游客用人民幣給景區(qū)鋪路嘛。慣用的三板斧“圈地-設障礙-收錢”,這波操作,梁山好漢看了都要遞煙:"兄弟,收過路費還是你們專業(yè)!"

景區(qū)連連看,全是復制粘貼

當代景區(qū)策劃毫無創(chuàng)造力,全都是模板化——無論你去的是雪山、沙漠還是海島,標配永遠是“停車場-擺渡車-打卡點-特產(chǎn)店”,購物店還包裝成博物館方便旅行社填坑,一切操作只為利益最大化而非服務上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景區(qū)里的同質化簡直到了瘋魔程度,每個地方必備小吃羊肉串,長沙臭豆腐,重慶酸辣粉,東北烤冷面,現(xiàn)在又多了個竹筒奶茶貼著城市名字,再來個地標性的冰激凌,也不知道哪個天才起的頭,所有城市都在跟風仿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絕的是,每個景區(qū)必備兩個大字LOGO背景板,再配一個“想你的風又吹到了這里”,全是上學時抄作業(yè)那一伙的,你能想象大理古城上百家鮮花餅店,重慶洪崖洞幾百家火鍋店,長沙坡子街恨不得開1000家臭豆腐店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都知道游客的錢好賺,所有城市都開始砸錢圈塊地搞景區(qū),翻新古建,各種浮夸燈光,五顏六色的招牌,塑料感的模型,不合時宜的垃ji桶,吵鬧的土氣音樂....連審美都趨同。

去這些地方不會有任何探索的感覺,閉著眼睛都知道下一個路口長什么樣。唯一的挑戰(zhàn)就是鍛煉砍價,找找哪家店被博主收錢推薦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游客的需求很簡單,無非就是擺脫重復沒有激情的生活,去另一個地方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驚喜,衷心希望我們所有景區(qū)的旅游策劃師能來點創(chuàng)意和新鮮觀念,發(fā)掘一個城市最獨特的價值,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硬套。

宰客三十六計

在許多旅游城市,游客臉上仿佛刻著“人傻錢多速來”——在某海港城市,出租車司機都是奧斯卡遺珠,你說去海鮮市場,他深情演繹:“那地方??油獾厝?!哥帶你去本地人才知道的寶藏店……”實際繞路三公里到提成店。你要不去他推薦的地方,他就敢不載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租車的時候老板慈祥如親爹:“磕碰不礙事!”還車時秒變臉:“這道劃痕值200,賠錢吧”,大排檔老板當面撈的活蹦亂跳的蝦,后廚端上桌就成了上周的冷凍貨。太多手段讓你防不勝防,關了這一家還有千萬家,整頓后不久就恢復原樣。

假期旅游=春運

中國游客的假期體驗,完美詮釋了什么叫“螺螄殼里做道場”——我們的假期天數(shù)在全世界范圍都是倒數(shù),別說年假沒幾個人能真正享有,許多人甚至連雙休都沒有。

好不容易有法定假期還得各種湊天數(shù),給你一種來之不易的感覺,這就直接導致井噴式旅游。想想咱們有多少人口啊,全國人民一到法定假日就像是被催促著出門,然后在景區(qū)表演“人體填色游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旺季極其考驗一個城市的接待能力,許多剛興起(跟風)的旅游城市根本無法消化這么龐大的客量,那就談不上旅游質量。

咱們?nèi)焙?a class="keyword-search" >風景嗎?喀納斯的晨霧、318國道的雪山,哪個不能硬剛國外?我們只是缺了點真誠——真正的好體驗從不需要套路,就像愛情,算計太多注定要翻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說句大實話:游客愿意為青海湖的晚霞買單,但不想為擺渡車的汽油費眾籌;我們甘心被敦煌壁畫震撼,但拒絕被義烏披肩侮辱審美。

旅游的真諦應該是——在雪山腳下撒過野,在大排檔里吹過瓶,在陌生的街頭突然讀懂:人間煙火,山河遠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