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上海國際賽車場,當周冠宇駛入發(fā)車格時,看臺上20萬名觀眾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吶喊。

賽后,他走出駕駛艙,這個向來以“冷靜”著稱的車手蹲在賽道邊掩面而泣——

“從觀眾席到發(fā)車格,這條路我走了20年”。

由鳳凰衛(wèi)視、鳳凰網(wǎng)、舍得酒業(yè)聯(lián)合出品的訪談節(jié)目《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本期對話中國首位F1車手周冠宇。

異國淬煉:在至暗時刻“攢勁”突圍

2004年,5歲的周冠宇舉著印有偶像阿隆索圖像的旗幟,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觀看了人生中第一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比賽。

轟鳴的引擎聲、飛馳的賽車、沸騰的人群……這是他賽車夢的起點。

2007年,8歲的周冠宇第一次坐進卡丁車駕駛座,他立刻愛上了這項運動,“自己掌控所有即將發(fā)生或者不可避免的一切”。

同年,他在首次卡丁車比賽中遭遇嚴重事故:后方賽車失控撞擊致其右臂皮肉外翻??p針時,他卻對父母說:還想繼續(xù)開賽車。

這種近乎執(zhí)拗的“舍得”,成為貫穿他職業(yè)生涯的底色。

他的母親回憶道:“那么小的小孩,滿臉油污,下雨也得開,多危險……作為媽媽的角度肯定是不舍得的,但是看到他熱愛,那一定要舍得”。

隨后,周冠宇便展現(xiàn)出極高的天賦:2008年,首年參賽他便獲得全國卡丁車錦標賽NCJ-A組年度季軍,次年獲得NCJ-A組年度冠軍;2010年,他以8站全勝的戰(zhàn)績橫掃多個賽事冠軍,以“最具潛力車手獎”“最佳新人獎”的榮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真正的淬煉始于2012年。

已經(jīng)狂攬國內(nèi)卡丁車錦標賽多個分站冠軍的他,做了人生的第二次選擇——轉(zhuǎn)戰(zhàn)西方賽場。

13歲的他移居英國,曾經(jīng)所向披靡的他,第一次嘗到“連領獎臺都摸不著”的滋味。

在這項以歐洲人為主導的運動里,學會面對打擊是他的第一課。陌生的語言環(huán)境、當?shù)刭悎龅膮擦址▌t,周冠宇應對的是超乎他年齡的挑戰(zhàn)。

自此,他舍棄了童年應有的輕松和自由。每天除了訓練,還要反復研究駕駛錄像、向成熟車手取經(jīng),成為了周冠宇的日常。

他知道,攢勁不是硬碰硬,而是像彈簧壓到極致后的爆發(fā)。

積攢大半年后,周冠宇逐漸適應了當?shù)氐馁愂鹿?jié)奏,在歐洲卡丁車錦標賽14-17歲組法國站的比賽中奪冠,成為該賽事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分站冠軍車手。

也許這就是攢勁的意義——在關鍵時刻放慢節(jié)奏,穩(wěn)住心態(tài),才是突破困境、完成轉(zhuǎn)型的最佳策略。

正如周冠宇說的,賽車不僅僅是天賦和技術,也有強大的心理能力,“心理戰(zhàn)勝對方,才可以讓他們對你有恐懼感”。

攀登金字塔:以F1標準自我錘煉

按照國際汽聯(lián) FIA 的規(guī)定,每個人在成為 F1 車手之前,都需要在F2、F3、F4賽事三個賽季內(nèi)獲得40個積分。

從F4到F1,他用了五年多時間,攀登賽車界“珠峰”。

當同齡人享受校園時光時,他早已習慣“宇航員式”訓練:每天體能特訓,戴著40公斤的頭盔做頸部訓練,在高溫駕駛艙中保持專注。2023年卡塔爾大獎賽,他頂著70度的車內(nèi)高溫完成比賽,賽后脫水將近4公斤。

他知道,賽車從來不是一個努力就會有回報的公平游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F1賽場,除了極限的技術與速度,車手背后往往是600-2000位工作人員。車手與車隊之間的緊密合作是成功的關鍵,賽車因素甚至大于車手本身。

記者問他是否曾在賽車這條路上有過想要放棄的念頭,周冠宇說,“只有一次”。

2020年F2奧地利站,周冠宇遭遇職業(yè)生涯至暗時刻。

領跑全場,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即將看到踏入F1賽場曙光的他,在比賽最后幾圈因賽車離合器故障無奈退賽。

對那時的周冠宇來說,“這個夢想實現(xiàn)的概率變成了只有1%”。

他說,只有在一年的12場比賽中拿到年度前三名,才真正有資格拿到F1車手席位。

他也說,實現(xiàn)“進入F1賽場”這個夢想對歐洲人來說可能有15%的可能性,對中國人只有5%。

面對諸多不確定性,他能做的,只能是默默攢勁——從F3開始,他就以F1的標準訓練自己。他知道,想要馴服座下嘶吼的巨獸,必須付出種種努力。

“我希望這樣子日復一日的訓練,(等)我真的有機會了,不會一下子承受不了身體給我的壓迫感”。

生死考驗:在恐懼中鑄就強者心智

更殘酷的是,賽車總是與危險相伴。

在F2的第一個賽季,當時同為雷諾青訓營的車手,周冠宇的好友Anthoine Hubert(安東尼·胡伯特)在F2比利時站第一回合,出現(xiàn)重大事故,經(jīng)搶救無效去世,年僅22歲。

賽場從不同情眼淚,作為車手,他們必須自行消化這些風險和恐懼。

周冠宇對胡伯特的情感,最終匯聚在這一年他舉起的“最佳新秀獎”的獎杯里,因為這個獎正是以“Anthoine Hubert”命名。

2022年F1的銀石賽道上,周冠宇的賽車被撞翻后以300km/h的時速滑行后彈在輪胎墻上。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F1專欄作者茅為安回憶,“(當時)他被救出來后還是照常去聽車隊的工作報告,然后像個沒事人一樣接受采訪,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畏懼”。

事故發(fā)生4天后,周冠宇又重回賽場,“我不怕這些”。

2024年的上海站,當周冠宇帶著印有青花瓷、五星紅旗的頭盔在賽場飛馳時,不僅是個人的圓夢時刻,更是中國賽車產(chǎn)業(yè)的里程碑。

面對未來席位的不確定性,周冠宇展現(xiàn)出超越年齡的通透:

完成從0到1的突破,我已沒有遺憾。我只想重新回到圍場,重新坐進F1駕駛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F1賽場從來不僅僅是速度的比拼,還是一場關于智慧、耐性和團隊協(xié)作的博弈,更是一個龐大且技術密集的產(chǎn)業(yè)體系。

從舍童年安逸到攢勁突圍,從中國第一人到產(chǎn)業(yè)破局者,

——當周冠宇首次亮相F1賽場,這個來自上海的追風少年,在時代的彎道上劃出了屬于中國的前行軌跡。

關于未來,不論周冠宇是否能奪冠,

他想要做的是讓更多人知道,中國車手也可以駛入F1賽場;

他希望,讓更多中國車企亮相在這個舞臺。

正如他在節(jié)目最后的寄語:一切的不可能都是用來打破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舍童年安逸到攢勁突圍,從舍安全區(qū)舒適到搏至暗時刻,周冠宇用二十年詮釋:

真正的攢勁不是盲目沖刺,而是懂得在彎道前精準收油,在直道上全力加速。

那些被舍去的安逸時光,終將化作破風前行的勢能。

敬請關注由鳳凰衛(wèi)視、鳳凰網(wǎng)、舍得酒業(yè)聯(lián)合制作的《舍得智慧人物》第七季。舍得酒業(yè)始終選擇以用時光沉淀老酒品質(zhì),邀您一起品老酒,攢智慧,以舍得為尺,為時代求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