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9月15日,在組織的關(guān)懷和安排下,吳法憲帶著他的妻子陳綏圻,來到山東濟南。這里,山東省委為他精心安排了一個住所,是位于濟南南郊七里山小區(qū)的一棟二層居民樓,作為他的療養(yǎng)地。他們的居所是一個兩室一廳的公寓,面積大約有40平方米。吳法憲和陳綏圻在這里開始了他們平凡而安穩(wěn)的生活,像許多普通家庭一樣度過日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法憲雖然曾是舉世聞名的將領(lǐng),但在這些看似簡單的生活瑣事上,他并沒有經(jīng)驗。做飯、燒水、使用煤氣灶等日常家務(wù),他一開始都做得不熟練,甚至連人民幣的角、分、圓都分不清。面對這些生活挑戰(zhàn),他決定重新學習,從零開始。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吳法憲不僅能做簡單的飯菜,還能為妻子炒幾個菜,偶爾犒勞一下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當時有一些組織上發(fā)放的補助,吳法憲和妻子的生活并不寬裕。但他們精打細算,生活也還算過得去。盡管他以“吳呈清”的名字住在這里,但由于吳法憲的特殊身份和身材,鄉(xiāng)親們很快便認出了他。盡管如此,大家都覺得他和氣隨和,愿意與他打交道。每當他去街上買菜,店里的營業(yè)員都知道他要買哪些菜,總會提前為他挑選一些新鮮的好菜。而鄉(xiāng)親們見到吳法憲來買菜時,也會讓他直接插隊,笑著說:“讓老紅軍先買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鄉(xiāng)親們的照顧,吳法憲非常感激,總是禮貌地說一聲“謝謝”,然后提著菜回家?;氐郊液?,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吃完早飯后,他要么看書,要么練字。沒有過多的欲望和追求,吳法憲過得非常悠閑愜意。知道父親喜歡寫字,兒子便為吳法憲購置了高質(zhì)量的筆墨紙硯,并介紹了幾位書畫界的朋友來交流,使得吳法憲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與這些朋友的交往,吳法憲也漸漸打開了話匣子,談起了往昔的歲月。他分享了自己參加革命的那些歲月,回憶起自己親歷的毛主席在井岡山領(lǐng)導革命的時光。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對吳法憲的經(jīng)歷深感敬佩,紛紛稱他為“老紅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法憲出生于1915年8月25日,江西省興國縣南坑鄉(xiāng)的一個小山村。后來,家里搬到了永豐縣郡埠鄉(xiāng)大安村。那時,吳法憲家在父輩的辛勤耕作下,生活相對寬裕,不僅擁有了新買的幾畝地、一頭牛和幾件農(nóng)具,還建起了不少房屋,儼然成了村里的富農(nóng)。家中最年長的曾祖父,非常喜愛吳法憲這個胖乎乎的孫子,認為他是家中的“福星”,并為他取了個小名叫“福生”。曾祖父還希望吳法憲能像父親一樣,努力讀書,學有所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法憲的父親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因為大清朝的滅亡未能考取功名,但他的書法非常好,村里的人都請他寫對聯(lián)。吳法憲到了適齡時,父親便送他去私塾求學。盡管如此,家里并不富裕,吳法憲每天上學之前,得早早起來喂牛,吃過早飯后才能去上學。而下午放學后,吳法憲還得去山里砍柴,這些勞動都讓他從小就培養(yǎng)了堅韌的性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在1923年,吳法憲正讀著私塾時,家中的變故發(fā)生了。曾祖父去世,隨后的幾年里,吳法憲的祖父也因病去世,家中的積蓄也用光了,甚至背上了不少債務(wù)。家庭的突變,使得吳法憲不得不輟學,回家?guī)椭改父N。此時,吳法憲只有兩年的私塾教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1927年,吳法憲得知附近的鐵爐村辦了一所新式小學,那里教數(shù)學、語文、幾何等課程,還傳授一些革命思想。這所學校對所有人免費開放,男女老幼皆可入學。于是,12歲的吳法憲重新走進了教室,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不到一年,南昌起義爆發(fā),緊接著毛主席領(lǐng)導了秋收起義,而秋收起義的隊伍也開始向江西的井岡山發(fā)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30年,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進入大安村,并在紅軍的指導下,組織了蘇維埃政府、赤衛(wèi)隊等革命團體,鼓勵村民參加革命。吳法憲積極投身革命,他加入了村里的兒童團,并擔任了團長。他不僅組織會議、進行游行示威,還參與了許多革命活動。作為團長,吳法憲一直盡職盡責,工作表現(xiàn)也非常出色。一次,他帶領(lǐng)團隊前往百里外的永豐縣進行革命宣傳,卻在途中遇到了國民黨飛機的轟炸。幸運的是,他成功返回了家鄉(xiā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后,大安村開始在紅軍的幫助下打土豪、分土地,吳法憲家也分得了八畝地和一座茶山。和村里的其他貧苦村民一樣,吳法憲十分高興,革命的熱情也更高了。村里成立了蘇維埃政府,許泰仁被選為村長,吳法憲與其他成員一起為紅軍提供幫助,參與了對抗國民黨“圍剿”的戰(zhàn)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