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張虹 通訊員 李增強
在晚高峰車水馬龍的菏澤街頭,一箱箱散落的礦泉水成為了檢驗城市文明的特殊“試金石”。五四青年節(jié)前夕,菏澤市丹陽路與廣州路交叉口上演了一場由青年民警與熱心市民共同書寫的“暖心篇章”。菏澤市公安局魯西新區(qū)分局岳程派出所青年民警蘇凡以楓橋式公安人的擔當,與幾位素不相識的年輕人在短短 65 秒內(nèi)迅速行動,生動展現(xiàn)了新時代“楓橋經(jīng)驗”與五四精神的激情碰撞。
礦泉水散落路口,青年民警秒變“護路先鋒”
4 月 30 日 17 時 40 分,暮色漸臨,城市交通要道迎來晚高峰的嚴峻考驗。岳程派出所民警蘇凡在下班返家途中,目睹一輛滿載礦泉水的貨車在急轉(zhuǎn)彎時發(fā)生側(cè)傾。隨著“嘩啦”一聲巨響,數(shù)十箱礦泉水瞬間傾瀉在十字路口,晶瑩的塑料瓶滾落在熾熱的路面上,在川流不息的車流中瞬間形成了一片“藍色陷阱”。

身著便服的蘇凡職業(yè)本能瞬間被激活。她迅速將摩托車停靠在安全區(qū)域,如離弦之箭般沖向現(xiàn)場,俯身開始撿拾散落的礦泉水箱。作為岳程派出所的“楓橋標兵”,她深知每一秒的拖延都可能引發(fā)嚴重的連鎖反應:后方已經(jīng)亮起的綠燈讓車流開始涌動,被碾壓的水瓶不僅會危及交通安全,還會讓貨車司機遭受經(jīng)濟損失。
“楓橋經(jīng)驗”落地生根,警民共治顯擔當
蘇凡,這位平日里在調(diào)解崗位上化解了無數(shù)矛盾糾紛的“調(diào)解能手”,此刻正以另一種方式踐行著楓橋精神。“師傅別慌,咱們先把水轉(zhuǎn)移到路邊的石墩上!”她一邊安撫著手足無措的貨車司機,一邊迅速將完好的水箱碼成臨時隔離帶。她那沾著塵土的雙手和精準的現(xiàn)場指揮,讓“服務不缺位”的承諾在黃昏的柏油路上得到了最生動的體現(xiàn)。
楓橋式公安人的行動如同投入平靜水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當蘇凡第三次彎腰撿拾礦泉水瓶時,四五雙年輕的手突然加入了這場與時間的“搶時賽”。五名騎電動車的青年停好車后,自發(fā)加入清理隊伍。他們熟練地蹲身收集滾向斑馬線的水瓶,接力傳遞整箱貨物。這些“90 后”“00 后”們默契配合,讓楓橋式共治精神在街頭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65 秒見證青春力量,五四精神薪火相傳
從第一個礦泉水瓶被撿起,到最后一箱礦泉水歸位,時間定格在了短短的 65 秒。當蘇凡抬頭擦拭汗水時,眼前的場景讓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散落的水箱整齊地排列在石墩旁,而那些年輕人們已經(jīng)悄然消失在晚高峰的車流中。東西向的車流重新恢復了順暢,車輛的鳴笛聲仿佛化作了致謝的掌聲。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路考”中,青年群體交出了一份滿分答卷。穿行其間的青年民警蘇凡,既是楓橋精神的傳承者,又是五四火種的傳遞者。他們沾滿塵土的衣衫和發(fā)亮的眼眸,與 1919 年街頭振臂高呼的青年身影跨越時空交相輝映。
晚高峰的車流依舊朝著萬家燈火的方向奔涌,而這場街頭應急處置卻留下了深遠的余韻。從“楓橋經(jīng)驗”的發(fā)源地到齊魯大地,新時代青年民警正將“服務不缺位”的智慧轉(zhuǎn)化為“困難不旁觀”的行動自覺。當藏藍青春與五彩青春在街頭相遇,當職業(yè)擔當與公民責任交織共鳴,我們清晰地看到:楓橋精神與青春熱血的交融,正在為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