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晚,筆者走進電影院觀看電影《水餃皇后》時,發(fā)現當日這場電影的上座率并不高。這也是該片上映的第一天。
縱觀2025年五一檔(5.1-5.5)電影,檔期內總票房7.47億,同比下降51.1%,日均票房1.49億。檔期觀影總人次為1889.5萬,平均票價為39.5元。
相較于春節(jié)檔電影《哪吒之魔童鬧?!穯纹瓢賰|的行業(yè)神話,清明檔和五一檔略顯尷尬,五一檔的整體表現熱度欠佳、不及預期。中國電影市場在短短三個月之內經歷了冰火兩重天。
不過,《水餃皇后》仍然以檔期票房1.91億元奪得五一檔票房榜首,上映6天累計票房達2.14億元。緊隨其后的是《獵金·游戲》《幽靈公主》《人生開門紅》和《雷霆特攻隊*》。其中僅《水餃皇后》和《獵金·游戲》兩部影片走勢相對穩(wěn)健,檔期內票房過億。
而《哪吒之魔童鬧?!窂募倨诘诙掌鸪綑n期內一眾新片,升至單日大盤第三名,并維持在單日第三、四名的位置,最終位列檔期票房第六的位置。
從整體上看,五一檔電影映前關注度不高,大盤缺乏大體量頭部影片的帶動。新片體量整體不高也導致了票房差異小、頭部集中度下降。電影市場的振蕩起伏值得行業(yè)深思。
在十幾部新片中,兩部“非典型港片”——《水餃皇后》和《獵金·游戲》位列檔期票房前兩名,成為觀察香港電影轉型的典型案例。
五一檔一向是港片發(fā)力的重要檔期,雖然還沒有檔期內票房大爆的港片,但穩(wěn)健發(fā)揮、穩(wěn)中有驚喜一向是港片的特色。例如,去年拿下五一檔票房冠軍的《維和防暴隊》由李達超執(zhí)導、劉偉強監(jiān)制,同期的《九龍城寨之圍城》在檔期內攬下2.55億票房,最終票房6.85億。再之前的《追虎擒龍》《拆彈專家》等,也在檔期內拿下2億左右的票房。

圖源《水餃皇后》微博
今年五一檔電影,《水餃皇后》由香港籍導演劉偉強執(zhí)導。一番大女主雖然是內地知名演員馬麗,但眾多配角均由香港地區(qū)的演員擔任,如惠英紅、王祖藍、薛凱琪、謝天華、袁富華、江美儀、太保、張達民等,而且故事發(fā)生地在香港,是一部充滿港式風情的現實主義題材電影。

圖源《獵金·游戲》微博
而《獵金·游戲》同樣由香港籍導演邱禮濤執(zhí)導。邱禮濤作為高產導演,作品表現力一向不俗。此次電影一番主演是香港知名演員劉德華,其余重要配角則由來自內地的歐豪、倪妮、黃奕、蔣夢婕等擔任,是一部極具邱禮濤個人風格的港式商業(yè)大片。
香港導演和演員北上,內地演員南下,在近年來的電影界已經成為常態(tài)。不再執(zhí)著于全港班底、試圖突破傳統港片的類型框架,是香港電影產業(yè)探尋轉型的其中一條出路。
雖然不是次次都奏效,但在今年五一檔這樣的關口,前有《哪吒之魔童鬧?!?,同期有不同種類的新片,《水餃皇后》和《獵金·游戲》仍然能夠突出重圍,可見港片強大的生命力。
但與此同時,這兩部電影也因融合了更多因素,陷入到“非典型”定位的困境。
《水餃皇后》的主要故事發(fā)生地是香港灣仔碼頭,馬麗飾演的山東單親媽媽臧健和與香港本土群像(如惠英紅飾演的房東、袁富華飾演的糖水伯等)形成了文化張力。在塑造臧健和這一大女主形象時,導演也不吝給予眾多形形色色香港底層本土小人物鏡頭,展現他們的故事。出發(fā)點很好,但女性勵志和香港市井文化兩線并行,容易顧此失彼。短短兩個小時的電影,既想要展現臧健和幾十年的奮斗歷程,又想要展現香港民眾艱苦打拼、同舟共濟的“獅子山精神”,重點不夠突出,“流水賬式的敘事”也遭到了觀眾的詬病。
事實上,《水餃皇后》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但若女性勵志成為觀眾更加關注的主線,香港市井文化反而容易淪為背景板,不僅可惜了這么豐富的故事,而且“稍嫌順利”的創(chuàng)業(yè)過程也讓觀眾意猶未盡。港味不夠足,女性勵志又不夠熱血,在題材定位方面的不夠清晰,也容易導致觀眾期待與影片呈現錯位。
《獵金·游戲》則在題材上有所創(chuàng)新,以金融犯罪為切口,將港式警匪片的快節(jié)奏轉接到商戰(zhàn)題材。同時影射現實,在片中通過展現投行操控股價、虛假信息誘導等手段揭露金融市場“割韭菜”的黑幕,將股市崩盤、散戶傾家蕩產的慘狀直觀呈現,直戳社會痛點。邱禮濤也在片中延續(xù)了他快節(jié)奏的剪輯方式,強化了觀影沖擊力。
但是,影片對于金融博弈的處理過于簡單,對人性在資本誘惑下的異化探討上也沒有達到足夠的深度。此外,人物設定也較為虛浮,角色的轉變有時略顯突兀,未能充分展現出人性掙扎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在展現金融商戰(zhàn)的場景中,專業(yè)性和邏輯性都有瑕疵,在題材的挖掘深度上也有所欠缺。因此,觀眾難以感受到“金融犯罪”真正的復雜性和殘酷性。
事實上,《獵金·游戲》所展現的“金融犯罪”仍然未能突破港片的慣性思維,觀眾“吃到嘴里”總有一種“夾生飯”的尷尬。
總而言之,傳統港片以警匪、動作、喜劇為標簽,但《水餃皇后》關注女性勵志,《獵金·游戲》聚焦金融犯罪,二者均跳脫出了港式類型片固有框架。這種“非典型性”既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也是香港電影工業(yè)尋找突圍路徑的必然選擇,值得鼓勵和肯定。
然而,觀眾們對于電影內容的評價標準和期待值日益提升,而且影院觀影受到假期其他娛樂消費方式的沖擊,因而電影市場需要更多更新鮮、更年輕、更具話題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質內容來提升市場熱度,吸引觀眾走進影院。
港片的創(chuàng)新在于不再執(zhí)著于“港味”標簽,轉而以開放姿態(tài)融入多元敘事。但如何在新形勢下突破電影產業(yè)轉型的困境,找到屬于自己的“灣仔碼頭”,仍然是從業(yè)者需要深思的主題。恰如臧健和那碗“灣仔碼頭”水餃,改良餃子皮的厚度更加適應市場,產品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地域歸屬,而在于將差異轉化為滋養(yǎng)生命力的養(yǎng)分。對多元文化基因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是港片可以謀求的未來。
(作者:中國網 秦金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