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十三朝古都,處處是歷史文物,去西安旅游都是為了看歷史,譬如大雁塔、陜西歷史博物館,鐘樓,西安碑林等,如果你對書法感興趣你必須去一次西安碑林博物館,那可以匯聚古代各類書法藝術(shù)品,西安碑林也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西安碑林從2024年年初宣布閉館擴建,只開放一部分給游客,2025年春節(jié)西安碑林又加大一部分開放,在擴建的新館沒開館之前,這段時間門票是優(yōu)惠價10元。

然而5月6日,五一小長假結(jié)束西安碑林博物館公布,新館即將開館,5月12號起,新館面積也擴大啦,對外展出東西很多,新館門票將執(zhí)行85元,半價門票40元,然而對于原來門票是65元,一次改建就增加25元門票,引發(fā)很多網(wǎng)友情緒不滿,網(wǎng)友表示門票太貴了,去不起。



媒體更是批評門票漲價不應(yīng)該走進博物館,一座博物館是一本歷史書,博物館承擔著一定社會文化傳播責任,記得全國管理博物館應(yīng)該是2017年3月份國家明確要求免費對公眾開放,這些年由于國家寶藏節(jié)目播出,博物館更是人山人海,年輕人老年人小孩子都打卡博物館,像每年暑假,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北京國家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這些地方都是一票難求,很多時候還發(fā)生過黃牛導票新聞。


更有網(wǎng)友批評西安碑林博物館,曬出北京所有歷史景點,北京故宮門票都才60元,西安碑林博物館竟然漲價85元,太貴了,也有人表示支持漲價,說只要展出東西多,門票價格貴點無所謂。

網(wǎng)友評價:
1、太貴了,不能接受。
2、守著這么好的獨一無二資源造熱點,引流量,賣文創(chuàng)不好嗎?本來碑林的觀賞就需要比較高的藝術(shù)文學門檻,還設(shè)置這么高的門票,還怎么推廣呢?,F(xiàn)代文化類景區(qū)運營如果還是守著門票當作創(chuàng)收補本的主要手段,才是守著金山餓肚子。

3、就因為曾經(jīng)65的門票價格,雖久居西安但始終沒有去過碑林博物館,這價格比北京故宮都貴,現(xiàn)在85的價格就更讓人難以接受了。說實話西安很多景點的價格都挺貴,讓人難以接受。
4、確實有點高了,如今整體經(jīng)濟形勢又不好。博物館價位就應(yīng)親民,讓大多數(shù)人都愿意去研學,去消費??蓜e真用它去賺錢。鐘樓、鼓樓、城墻加起來跟這票價差不多,比三星堆的票價都高。

5、應(yīng)該降低價格,還應(yīng)該給中小學生特殊優(yōu)惠政策,讓孩子們能多了解國寶文物和書法藝術(shù)。

這地方各種文物保護區(qū),運營維護成本高,收門票很正常,但是門票不斷上漲,這個就是讓很多人不能接受原因,從淄博、哈爾濱,這次重慶榮昌,都是提供門票優(yōu)惠或者減免吸引更多游客來帶動城市消費,如果現(xiàn)在還靠門票經(jīng)濟,確實很多人不能接受。

西安碑林博物館筆者是2016年到訪過,當時門票沒有現(xiàn)在這么貴,具體多少時間長有點忘記了。

西安碑林處處是文化,在沒去之前提前一定要做一些知識性攻略,或者請一個導游講解,(不然)進去就是一堆石碑,感覺無聊。
筆者總結(jié)一下,西安碑林必看10大鎮(zhèn)館之寶:
1、景云鐘:鑄于唐睿宗李旦景云二年(711),故稱景云鐘,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歷史,1953年景云鐘移到西安碑林博物館,這是禁止出境展文物之一。

2、大夏石馬:原在西安市北郊查家寨發(fā)現(xiàn)的,馬身高200厘米、身長255厘米,整個碑林博物館里,大夏石馬是唯一一件有大夏紀年的文物,也是禁止出境展文物。

3、昭陵六駿: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乘騎的六匹戰(zhàn)馬,分別為颯露紫、拳毛騧、青騅、什伐赤、特勒驃、白蹄烏?!帮S露紫”和“拳毛騧”兩石現(xiàn)藏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


4、顏氏家廟碑:唐建中元年(780年)顏真卿為其父顏惟貞刻立,碑文記述了顏氏家族及其仕宦經(jīng)歷、后裔仕途、治學經(jīng)世的情況。唐代末年此碑被棄于郊野,宋代時隨《開成石經(jīng)》一同被收入西安碑林。


5、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碑中記載唐代前中期來自大秦國的基督教聶斯托利派傳教士在華傳播景教的重要史實,碑身正面碑文一千八百余字,除漢字外,首末兩行刻有古敘利亞文。

6、老君像:老君像,一級文物,從陜西省臨潼縣驪山老君廟移來。據(jù)記載,刻于天寶年間,相傳是安祿山送給唐玄宗的禮物,以唐玄宗為原型雕刻。

7、石臺孝經(jīng):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序,注解并書,太子李亨篆額,此碑由四塊黑色細石合成,碑下有三層石臺階,故稱《石臺孝經(jīng)》。被譽為迎客第一碑,上過《國家寶藏》節(jié)目。


8、開成石經(jīng):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開成二年(837)完成,內(nèi)容包括了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分別是《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 《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jīng)》《爾雅》。


9、獻陵石犀:石犀原有一對,這是其中之一,重達十噸?!?,幾條粗壯的線條勾勒出犀牛的特點,整體比例準確,反映了唐代工匠高超的藝術(shù)技巧。


10、《曹全碑》:是東漢末年郃陽縣(今陜西合陽縣)當?shù)毓倭攀咳藶楸碣澿A陽令曹全在任內(nèi)平定戰(zhàn)亂、發(fā)展當?shù)孛裆?。造福百姓而撰寫立碑的碑石?/p>
碑陽20行,每行45字;碑陰題名33行,分5橫列。書體為隸書,篆額久佚不存。全碑共1165字,篆額佚失無存,碑陽主要記述頜陽(今陜西合陽)縣令曹全的生平與功績,碑陰刊刻57名集資刻石者姓名、官職和出錢數(shù)目。

屬東漢末隸書完全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其結(jié)字勻整,用筆方圓兼?zhèn)?,而以圓筆為主,風致翩翩,美妙多姿,是漢隸中秀美風格的代表。與此同時它記載了東漢末年曹全在(任職)上的兢兢業(yè)業(yè),以及后來參與疏勒之役,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事件,是研究東漢末年農(nóng)民起義重要的歷史資料。又因它是現(xiàn)存中國漢代石碑中保存比較完整、字體比較清晰的少數(shù)作品之一,1996年被國家評為國寶級石碑,2004年由國家郵政局制成隸書郵票發(fā)行。 #西安碑林博物館門票漲價到85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