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民心所向啊!
隱藏式門把手的問題國家終于要出手解決咯。
今天一大早工信部就公開征集各界對《汽車車門門把手安全技術(shù)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

差友們得注意了,這可是強制性國標,修訂之后各家車企就必須得遵守。
而且,里面明確提到了,正是近年來隱藏式門把手的廣泛應用,帶來了一系列的潛在安全隱患,國標制訂真的勢在必行。

唉喲,脖子哥從 23 年一直說到現(xiàn)在,這玩意終于是踩了腳剎車,太欣慰了。
畢竟從特斯拉 Model 3 到豐田 bz3,這玩意真的是一個賽一個逆天。尤其是脖子哥這種經(jīng)常試車的,每次都得考慮一下車企會不會給咱們整點啥花活。

而且最重要的還是沒啥用,2014 年一篇名叫《 Re-designing door handles to reduce aerodynamic drag in road vehicles 》的論文就分析過不同門把手造型對風阻系數(shù)的影響。
你猜怎么著?
隱藏式門把手是真有用!它有用就有用在能降低 0.0001 的風阻,也就是減少了 0.12% 的空氣阻力。

這么個雞肋玩意兒,除了讓汽車的側(cè)面好看點,我是真想不出別的優(yōu)勢。
說了那么多,咱們還是先來看看強制性國標如果真的確定要修訂,將會針對哪些方面吧。
首先,就是結(jié)構(gòu)強度和斷電的問題。
現(xiàn)在新能源車由于門把手各式各樣,大致分為旋轉(zhuǎn)式,也有電動彈出的平推式,甚至是小米那種純觸控的門把手。

平推式

觸控式

但問題隨之而來,旋轉(zhuǎn)式就算沒法電動彈出,至少還能自己按壓前端讓它翹起來。

但其余兩種,萬一碰撞或起火的時候破壞了電路,平推式的門把手就得靠指尖硬扣,觸控式的更是束手無策。
即使電路沒事,車門的機械結(jié)構(gòu)如何保證門把手彈出通道不形變,這些都是引入電控之后必須考慮的問題。
以前的機械外拉式和外掀式門把手有著 QC/T 988-2014 的汽車行業(yè)推薦性標準,里面規(guī)定了門把手的防腐蝕、噴漆、電鍍層等外觀性能,以及拉開的力度、高低溫、振動、沖擊等要求。
五菱這種就屬于外掀式。

但是對于現(xiàn)在的新型門把手來說,咱們國家是真的走進了汽車領域的無人區(qū),國外也沒有相關的法規(guī)可以借鑒,只能我們自己慢慢摸索。
就拿現(xiàn)在比較普遍的平推式門把手來說,它的構(gòu)造為在傳統(tǒng)的門把手上增加一個驅(qū)動電機,以及兩個電容的位置信號開關。

除了我們剛剛說的那些極端的碰撞場景,新增了那么多電子系統(tǒng),這種彈出式的門把手日常的使用穩(wěn)定性很難媲美傳統(tǒng)機械式的。
畢竟如無必要,勿增實體,越復雜的東西,一定越容易壞。
比如蒙迪歐的這家 4S 店,就在教大伙平時遇到門把手彈不出來的時候,用潤滑劑往里噴一噴。。。

而另一邊,小鵬則有門把手執(zhí)行器故障的案例,這些部件可沒有終身質(zhì)保,車主們還得考慮未來的維保成本。

所以,門把手國標對耐久性劃一條底線非常有必要。
最后,除了外部的門把手,這次國標的修訂還涉及到了車子內(nèi)部的門把手安裝和指引要求。
這點脖子哥同樣舉雙手雙腳贊成,我至今忘不了第一次坐進小黑胖的阿維塔 12,在他的后排摸來摸去,才找到那個獨特的 “車門開關”。(小黑胖非常享受大伙在他車上出糗)
綠框內(nèi)的是阿維塔 12 的電控門把手。

而應急門把手,則藏在阿維塔門側(cè)扶手箱內(nèi)側(cè),還真不太方便。

這也不止阿維塔一家這么干,作為一個性命攸關的部件,現(xiàn)在每家車企普遍把它藏在車門底部,得彎腰才夠得著。
假設發(fā)生碰撞,車門沒能解鎖,里面人也暈過去了。營救人員破窗之后手基本伸不到應急開關的位置,這無疑阻礙了救援。
因此,這次強制國標的修訂,工信部將和起草單位們尋找一個更優(yōu)的解決方案。


這次的工信部其實透露的內(nèi)容不多,畢竟只是一次修訂意見的征求。但是從中我們能夠看出,這是真的在關乎民生,解決大伙最關心的安全問題。
以往我們總說新興領域技術(shù)日新月異,監(jiān)管趕不上變化,但最近無論是這次的門把手國標征集意見,還是半個月前推出的電車動力電池新國標,都彰顯了有關部門的執(zhí)行力。
確實也只有監(jiān)管不斷發(fā)力,才能真正打消大家對新能源的質(zhì)疑。
也希望最近那些令人痛心的事故越來越少吧。
撰文:浩森
編輯:脖子右擰 & 面線糊君
美編:子曰
圖片、資料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信部
懂車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