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茰I」
番位很簡單。
一前一后、橫左豎右,就是實力之證。
它同時也很復(fù)雜。
爭主題曲、王不見王、平番、無番乃至老死不相往來,種種表象之下,是實力之決、桀驁、爭勝、不服、認慫和英雄惜英雄等暗流的涌動。
更有一個相當有趣的視角。
冤家榜。

先看第一對“冤家”,鄭伊健與四大天王。
這是五個人,但仍做“一對”理解。
認真說起來,不少人都對“四大天王”這個概念,有一定程度上的誤解。
比如,認為他們僅限“香港”、僅限“樂壇”,又基于這種認知,就誤以為,四大天王是只拼香港一隅,更將他們的跨界實力“一筆勾銷”。
筆者只講兩件事情。
其一,在整個華語世界,但凡有四大天王出現(xiàn)的重大場合,若是單人,通常都鐵定壓軸,若是四人同臺,如何出場、排序,主辦方一定會傷透腦筋。
其二,四大天王的影壇咖位,皆不容小覷。
番位的故事,就開始了。

這場番位的交鋒,始于一九九八年。
嘉禾電影《風云雄霸天下》,在這一年,將雙周一成及好萊塢電影悉數(shù)擊敗,以驕橫之姿,雄霸香港影壇。
該片主演是郭富城和鄭伊健。
番位如何?

有那么一部分人,總想指鹿為馬。
他們也頗有頭腦,竟然能發(fā)明了“唱片頭曲”、“風在云前”和“古惑仔陣容”這多達三種的“爭番”論。
實在是讓人瞠目結(jié)舌。
但不堪一擊。
以電影本身來說,無論海報還是片頭,都遵從“郭先鄭后”的規(guī)律和規(guī)矩,二人名字凡橫向排列,郭富城在左、鄭伊健在右,凡豎向排列,郭富城在右,鄭伊健在左。
如果不懂什么叫“橫左豎右”,可以去補補課。
戲份更不必說,不管情感還是仇怨,幾乎所有的重頭戲,都在郭富城身上。
而從《風云雄霸天下》開始,經(jīng)《三岔口》至《風云2》,二人歷時十年、交鋒三次,在郭富城面前,鄭伊健從來都是二番的位置。
無一例外。

二零零零年,鄭伊健與劉德華合作《決戰(zhàn)紫禁之巔》。
有人說,該片戲份以張家輝為主,是王晶拉來劉、鄭二人做大旗,實際上是為了捧張家輝上位,神似當年的《街頭學(xué)校霸王》。
但那又怎樣?
六年前的《街頭學(xué)校霸王》,客串一分鐘的郭富城,排名第三位,戲份最多的張衛(wèi)健,被擠到了第五位。
這其實正好是番位“大小”的證明。
而這部《決戰(zhàn)紫禁之巔》,又有人發(fā)明了“反派”二番論,說劉德華飾演的葉孤城是壞人,所以飾演西門吹雪的鄭伊健應(yīng)該是一番。
還是睜大眼睛,看看海報吧。

二零零三年,他遇到了黎明,合作《雙雄》。
除了1992年合作許冠文的《神算》,以商業(yè)電影票房來論,黎明并不見得突出,如果按照某些人的邏輯,鄭伊健和黎明合作,總不該二番了吧?
但事實是,鄭伊健仍然二番。

有人說過。
鄭伊健1996年拍“古惑仔”系列電影,票房大爆,直追雙周一成、秒殺四大天王,1998年拍《風云雄霸天下》、1999年拍《中華英雄》、2000年拍《決戰(zhàn)紫禁之巔》和《東京攻略》、2001年拍《蜀山傳》,風頭無兩。
大片確實不少。
不過除了票房和口碑慘敗的《蜀山傳》,其他幾部電影,他都居于次席。
而有多少人知道,2001年他與劉青云合作了《暗戰(zhàn)2》?
劉青云也能壓他。
其實這一點,筆者委實沒有想到。
畢竟鄭伊健影壇出道第三年,就獲王晶力捧,與劉青云合作了《新英雄本色》,當時就平番而論,過了這許多年,在商業(yè)電影上風生水起的鄭伊健,怎么會反被壓番?
至于張學(xué)友,鄭伊健沒有與他合作過。
但可以參考《赤道》,多年未拍電影的張學(xué)友,一出來就壓了“張七帝”,恐怕也不好小看。
夫復(fù)何言。

第二對“冤家”,劉德華、梁朝偉和郭富城。
這時三人“捉對”。
長話短說。
剛出道的郭富城,連續(xù)在《五億探長雷洛傳2父子情仇》、《九一神雕俠侶》和《神龍?zhí)印啡侩娪爸?,給比他出道早七年的劉德華做配角。
其后除了《寒戰(zhàn)》,二人再無碰撞。
與劉德華同為“無線五虎”,但影壇要晚三年出道的梁朝偉,在《中環(huán)英雄》、《五虎將之決裂》和《反斗馬騮》,皆做二番。
但自2002年的《無間道》開始至今,二人一旦相遇,必是梁朝偉一番。
而當時間來到2023年,梁朝偉首次與郭富城合作,一部《風再起時》,郭富城悍然壓番梁朝偉,引來坊間一片驚呼。
隨后的《金手指》,梁朝偉仍居一番,劉德華被壓番,引來雙方粉絲一場亂戰(zhàn)。
這該怎么解?

跨三十余年,皆是巨頭。
不考慮胡亂蹦跶和亂嚷的粉絲,若以影壇地位和實際影響力來講,這三個人恐怕難分高下。
梁朝偉為何在《風再起時》中甘愿伏低?
那是因為,自2005年《三岔口》開局,旋即連莊影帝,再經(jīng)2012年《寒戰(zhàn)》一役、《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寒戰(zhàn)2》至《無雙》,郭富城連續(xù)創(chuàng)下驚人紀錄,擄獲絕佳口碑,他儼然已成扛起香港電影大旗之人。
而梁朝偉則自《赤壁(上)》、《赤壁(下)》之后,商業(yè)票房日漸下行。
但他為何在《金手指》中,仍強勢壓番劉德華?
慣性積威的結(jié)果。
劉德華若遇郭富城,又該怎么排?
弄不好,這兩個人,會一直“王不見王”下去。
各自安好。

“冤家”當然不會只這么兩對。
再講下去,諸如郭古、劉古,也可自成一段故事,早年看上去合情合理的番位,當演員各自成長,事情就會起變化。
突然寫著有些累了。
更多的例子,留著下次再說。
又比如,將開機的《九龍城寨之龍頭》,番位究竟怎么排?
這事有意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