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課鈴聲一響,楊千秋就從辦公室沖到教室門口,手里拿著一張滿是紅圈圈的作業(yè)登記名單?!皬堦?、王博文……把你們歷史作業(yè)拿到辦公室來!”她站在教室門口喊,即使對這種事已經(jīng)習以為常,也依然要擺出一副嚴肅面孔,比學生大不了幾歲的她需要靠板著臉來顯示威嚴。

在她任教的班上,歷史作業(yè)總是交不齊,大部分學生都想著分科后要選物理,對歷史學科并不在意,但這并不妨礙市里統(tǒng)考的時候,校領(lǐng)導敲著桌子要成績。

想起自己上大學的時候,教授說起新高考不再分文理,而是采取“3+1+2”的模式,除語數(shù)英外,歷史或物理為必選科目。那時她們高興地說,歷史學科的地位要上來了。

22歲的楊千秋本科畢業(yè)后進入這所私立高中工作后,她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樂觀。學生和家長都知道,物理科目在大學選專業(yè)時選擇方向更多,畢業(yè)后就業(yè)面更廣,因此在兩門科目可以自由選擇的情況下,一些不擅長理科科目的學生,會選擇“物理+政治+地理”的組合。

楊千秋后知后覺地意識到,當“政史地”不再捆綁,歷史科目好像更不受歡迎了。這是繼大學畢業(yè)找工作后,她第二次真切地面臨著歷史學科的困境。她不確定是大部分學校都這樣,還是只有她們私立高中是這樣。

高一學生第一次填選科表的工作就要開始了,這一次算是模擬,到期末第三次填表,才是真正確定了選科,因此這些學生有兩個月的時間慢慢琢磨考慮。

但事實上,不只是學生在選科目,老師也會對學生做出“選擇”。

一群老師常常會在辦公室開玩笑,物理老師說:“他怎么才考26分,讓他選歷史去?!睔v史老師馬上警覺起來:“他歷史也沒好到哪去,學物理比較好找工作,還是讓他去學物理吧?!被瘜W老師在旁邊嘆氣:“他化學會考都沒過,你說他選化學干什么?”

當然,這些話只能在辦公室里說說,至于面對學生,那就另有一套說辭。

歷史組長教楊千秋是這樣說的:“你要在上課的時候展現(xiàn)你的個人魅力,想辦法告訴他們學歷史的好。那些成績好的學生,你就和他們說,你歷史思維很好喲,你很適合學文科喲,但你不能直接勸他們?nèi)W歷史??傊朕k法讓成績好的學生選歷史,不然最后就沒有學生可教,或者帶不出成績,小心被學校開除?!?/p>

楊千秋努力學著做,該說的話都說了,有學生驚喜地問她:“真的嗎老師?你覺得我適合學歷史嗎?”

但她這些努力在一次會議后被擊得粉碎。

2

期中考試后學校會例行召開家長會,先是由主任在報告廳對所有家長講話,之后家長們再分散到各個班和老師交流。

這次主任講話的重要內(nèi)容就是“如何選科”。

那天楊千秋待在辦公室,并不知道主任說了什么,但是另一位歷史老師張大寺憤怒地沖進辦公室?!澳莻€王八蛋”,張大寺說,“他跟所有家長說,能學物理的都去學物理,物理容易出成績。他這么說,那我們還教什么?”他把矛頭指向楊千秋,“你說,他是不是王八蛋?”

楊千秋“啊”了一聲糊弄過去。

張大寺罵罵咧咧地出去后,楊千秋更焦灼了。一會兒家長們進班級之后,就會去找各科老師交流。本來歷史科目就不受重視,這下好了,更沒有人會來找她了。其他老師陸續(xù)進班了,不出意外馬上就會被家長團團圍住。楊千秋一個人待在辦公室,一邊打開課件假裝很忙,一邊在心里祈禱不要被領(lǐng)導發(fā)現(xiàn)。不斷有家長走進辦公室,楊千秋眼睛亮起來,很快又暗下去,都是來找其他老師的,楊千秋盡職盡責地為他們指路。

“千千”突然有人在辦公室門口叫她,是和她關(guān)系不錯的一個女生,“陳老師叫你到班里去和家長聊聊?!睏钋镏缓闷鹕砗退鋈?,悄悄在心里演練著和家長的對話。

教室里分成了幾撥人,班主任陳老師站在講臺上,家長們隔著講桌把她圍住,頭都快伸到陳老師臉上了。英語老師和化學老師也被層層圍困,找不到喝水的機會。家長們關(guān)心的問題很多:自家孩子平時表現(xiàn)怎么樣?這次考試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還有哪些需要提高的?老師能給點選科建議嗎……不管問什么問題,最后結(jié)尾往往都是“麻煩老師多關(guān)照我們家某某……”

大部分家長都比較有禮貌,但也有少部分家長有自己的做派。楊千秋聽一位語文老師說過,她有一次和一位媽媽談到某某學生考試作弊問題,這位媽媽生氣地指責是老師把她女兒教壞了——“她以前從來不會作弊!”

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老師們只能見招拆招,同時在心里做出自己的判斷。

楊千秋站在教室門口,盡量使自己看起來很坦然,面帶微笑地掃視教室,但實際上手都不知道該放在哪里。有些家長看到她了,但很快把頭扭開,他們對這位穿著制服的年輕面孔并不感興趣。身上制服是楊千秋剛?cè)肼殨r學校統(tǒng)一定制的,其中一套就是她身上的淺藍色襯衫和西裝褲。楊千秋第一次擁有了量體裁衣的制服,但因為太過合身而顯得局促。她平時喜歡穿寬松T恤和拖地的肥大褲子,扎高高的馬尾,別彩色的小夾子,學生會笑著問她:“千千你要去跳街舞嗎?”她沖學生眨眼:“你們懂啥,這是時尚?!?/p>

但此刻她被制服包裹著,大四時染的紫色頭發(fā)已經(jīng)掉成了棕色,披在肩上,她覺得這樣會顯得成熟一些,以免再次被家長認成學生。

班主任陳老師終于看到她了,沖家長們?nèi)拢骸斑@位是咱們班的歷史老師楊老師,大家可以多和老師交流交流?!睏钋镂⑿χc頭回應(yīng)家長們的目光,可是沒有人朝她走來,她留也不是,走也不是,尷尬地走到隔壁班后門探頭探腦,這也是她教的班。但這位班主任被家長們圍得看不見她,她也不想上去自討沒趣,只能假裝輕松地溜回辦公室。

那天楊千秋是為數(shù)不多能按時下班的老師,她走在路上,發(fā)現(xiàn)一小截粉色粉筆不知什么時候嵌在了她的黑色皮鞋鞋底,她拍下來發(fā)在了社交平臺上,寫道:“越差的學校越會擠壓文科的生存空間?!?/p>

這次,有65個人給她點贊。

第二天張大寺又沖進來,大聲宣揚他剛和主任吵了一架,這下所有人都“啊”了起來。張大寺繪聲繪色地還原事情經(jīng)過:“我為了選科的事情去找他,好聲好氣地和他說要給歷史留一些出路。誰知道他一個巴掌拍在桌上,“砰”的一聲,怒吼說你是領(lǐng)導還是我是領(lǐng)導。給我都嚇一跳?!?/p>

大家都圍上去,張大寺嘰里呱啦講了一通,最后結(jié)論是:“暴君,簡直就是暴君!”

張大寺在這所學校待了七年,是楊千秋所見唯一一個敢在辦公室大罵領(lǐng)導還和領(lǐng)導吵架的人。他常常聲討學校嚴苛的管理制度,但轉(zhuǎn)頭又并不顧楊千秋這種新教師的死活,把一些不屬于楊千秋的活都丟給她干,美其名曰是鍛煉她。楊千秋常常在網(wǎng)上看職場新人法則,但依然不知道怎么拒絕有資歷的同事,只能都應(yīng)下來。

有一個周末楊千秋和另一位新教師在幫張大寺寫材料,刷朋友圈看到張大寺在海濱公園玩,氣得她倆把鍵盤敲得震天響。

3

第一次選科意向表提交結(jié)束,400名學生中只有70名選了歷史。

楊千秋班上有一位男生,每次歷史都考第一,而且是思維型而非苦讀型的學生,其他文科成績也很出眾。楊千秋對這個苗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滿心以為他會選歷史,因此并沒有問過他的意愿,直到看到意向表,才遭到了沉重的一擊。

“學歷史找不到工作啊?!泵缱拥貙钋镎f。

她一下子無話可說,她感覺自己好像一個例子被擺在了學生面前。她可以說出歷史學的意義,文科的意義,但對于這個已經(jīng)在考慮工作問題的孩子來說都太空泛了,她突然什么也不想說。

那天她在社交平臺上又更新了一條動態(tài):“歷史成績很好的學生和我說不選歷史因為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我真的很無助?!?/p>

這條動態(tài)收獲了246個贊和107條評論。

有人評論“看到這條好難過,準高一,偏文科,數(shù)理化都很一般……特別是數(shù)化,但是我不想選文科,有二胎的普通家庭的大孩子需要一個好找工作的專業(yè),我不明白,這個3+2+1到底有什么意義,明明選擇就在我們面前,可是文科的道路卻比理科狹窄,那也叫公平的選擇嗎……沒辦法了我只能逼自己好好學理。如果真的不考慮未來,我只會選語英歷地,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有人說“雖然但是,我是歷史老師,還是建議我表弟選科別選歷史,我當時一腔熱血最后運氣好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但是這個風險他沒必要冒,雖然喜歡挺有用的但是熱愛不一定要放在工作里放在閑暇時間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有人表示疑惑“當個興趣愛好不好嗎?干嘛無助”,另一個人替楊千秋回答“無助的是現(xiàn)在文科生真的找不到工作”。

其中最高贊的一條評論是“真的很愛文科,讀史使人明智,地理學習山河萬物,政治了解世界局勢,但是文科真的可讀的專業(yè)有限,就業(yè)難,很難過,愛好和現(xiàn)實有壁。我高中讀的文科,很快樂,是那種哪怕拿不到分學習知識也很快樂的快樂,哪怕地理拿分點答不上來,對答案的時候也是‘wow原來這個設(shè)計還有這個作用,幫助治理水土流失/幫助農(nóng)作物生長……好神奇’?,F(xiàn)在快畢業(yè)只會焦慮未來,說愛文科別人當我神經(jīng)病”。

后來,楊千秋和同事聊起來現(xiàn)在學生對就業(yè)的焦慮問題,回想她們讀書的時候,好像沒有想過以后的就業(yè)問題。學醫(yī)藥的媽媽從楊千秋小學開始就常和她說“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楊千秋向來不以為意。現(xiàn)在的孩子都這么有遠見的嗎?楊千秋疑惑,還是時代和環(huán)境變得太快了?雖然自己比她的學生不過大了六七歲,但這六七年的風云變幻大家有目共睹。又或者是和他們的家庭教育有關(guān)?楊千秋徹底想不出來了。

4

期末過后,學生們最終敲定了選科,選歷史的有80人,分為兩個班。按照學校的安排,楊千秋和張大寺各教一個班。

一想到下個學期就要進入高二,開始準備高考內(nèi)容,還要和張大寺競爭,楊千秋就頭疼。她知道張大寺并不待見她,在她面前說過“本來兩個班都應(yīng)該是我教”這種話。

因為如果一個老師只教一個班,那么課時量就達不到學校的要求,會被扣工資。張大寺覺得楊千秋把他的錢和成績“搶走”了。

高二新學期開始,楊千秋拿到分班表,她的班級歷史平均分比張大寺的班低了6分。班主任林老師很生氣,憤憤地說這算什么“陽光分班”,畢竟班級總成績都要算在班主任頭上,學生的成績就是老師的業(yè)績。

不過楊千秋現(xiàn)在沒時間管這個,她正在頭疼要怎么上好高二的課。市教研院發(fā)了新通知,要求歷史科目從高二開始復習,將六本書融合串聯(lián)起來以專題進行講解。她經(jīng)驗少,對高考內(nèi)容接觸不多,開了幾次教研會后,才有了一些眉目,但也只能在教研組長統(tǒng)一發(fā)給他們的課件上反復琢磨。

沒辦法,她只好去請教張大寺。

張大寺之前教的一個學生考上了北大歷史系,這件事被他反復提起,不僅是老師們,學生們也都知道。但是“北大學子的名師”張大寺說:“這個我也不知道,這是新要求,我們之前也不是這樣教的,我也很頭疼?!?/p>

“可是明天就要上課了……”

“明天上課前再看吧,當班主任忙死了,要不這個班主任給你來當,楊班主任……”

楊千秋趕緊擺擺手走掉了。

第一節(jié)課如預(yù)期一樣,不太順利。算是楊千秋“師傅”的張大寺在她上課到一半的時候突然從后門闖入,抱著手聽了十幾分鐘后揚長而去。

下課后,張大寺和楊千秋說,有幾道高考真題她講解得不夠透徹。楊千秋提出想去聽張大寺的課。聽課對于新老師來說是很好的學習機會,更何況楊千秋是張大寺的“徒弟”,每個學期還要完成教務(wù)處規(guī)定的聽課指標,上交聽課記錄。但是張大寺一口拒絕了,說他備課并不充分,“沒什么好聽的”。楊千秋只能坐下來繼續(xù)備課。

楊千秋也請教過其他老師,不過老師們都分散在各棟樓,也有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忙,她不好意思經(jīng)常去麻煩別人,就這樣她摸索著上完了一節(jié)又一節(jié)課。40分鐘的課,她常常花七八個小時備課,比去年加了更多的班,犧牲了更多周末時間。有時候一節(jié)課講得詳實充分,她眉飛色舞,學生們反應(yīng)積極,突然間下課鈴就響了,她就像完成了大工程一樣快活。有時候一節(jié)課講得磕磕絆絆,或者學生問了她不熟悉的問題,她都不敢直視學生們的眼睛,祈禱著趕緊下課。

雖然備課強度很大,但也有讓她滿意的地方。這個班級雖然基礎(chǔ)不好,還有幾個愛睡覺的,但是女生多,紀律好,記筆記認真,下了課一口一個“千千”或者“千秋姐”地叫。作業(yè)也交得比較齊,缺了也能盡快補上,她沒再費心催過,哪天她沒布置作業(yè),還有學生來問。

說到作業(yè),楊千秋又開始頭疼了。起因是學校統(tǒng)一訂的練習并不夠用,老師需要出校本作業(yè)補充。按理說應(yīng)該是張大寺和楊千秋統(tǒng)一準備,文印室統(tǒng)一印發(fā)。但是張大寺說他的班有幾個重點苗子要額外費心,兩個班教學進度也不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把作業(yè)準備好了,也不印楊千秋班級的份。楊千秋只能自己另外準備作業(yè)。

但是文印室的老師不買賬了。文印室要印的資料太多了,況且一般都是一個年級統(tǒng)一準備的,單獨一個班的作業(yè)不能印,否則誰都來這里印東西,那不就亂套了。

“這是學校的規(guī)定?!薄翱墒菑埨蠋煹淖鳂I(yè)……”

“他手上有幾個重點學生,不一樣的?!?/p>

楊千秋垂頭離開。她知道這是學校的規(guī)定,也知道張大寺和文印老師關(guān)系好。她之前常被張大寺使喚去文印室跑腿,不是往文印室送吃的,就是印一些“小灶作業(yè)”。

楊千秋只能另想辦法,總不能讓她的學生沒作業(yè)吧。辦公室有臺小型打印機,雖然比較老了,但還能用,只是不能打印雙面文件,原則上不允許印太多,因為廢紙又廢墨。所以楊千秋只能等其他老師都下班了,才開始打印。打印機吭哧吭哧往外吐作業(yè),機身都開始發(fā)熱,有時候還會卡紙,但總歸是能完成任務(wù)。楊千秋再把作業(yè)往課代表桌上一放,大搖大擺地離開。

不過這樣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A4紙和碳墨用得特別快,每當有老師嘀咕“怎么又沒墨了”,她就心虛地跳起來說“我去領(lǐng)我去領(lǐng)”,其他老師還夸“小楊真勤快吶”。畢竟領(lǐng)紙領(lǐng)墨這種要爬樓的跑腿活,一般也就只有新老師愿意干了。

5

第一次月考結(jié)果出來了,楊千秋班級的平均分比張大寺班級的低了四分,班級進步率45%,她自己還挺滿意的,怎么說也比入學成績好了,但是和張大寺班級的差距擺在那里,她無法忽視。

期中考試前的一個周末,楊千秋在學校準備下周的公開課。學校要求青年教師每個學期都要開2—3次公開課,由組內(nèi)所有老師聽課并評分。楊千秋的上一次公開課被組長評價為“主線不清晰”“平淡”,因此這一次她格外緊張,她不想被認為是組內(nèi)教得最差的老師。

但周日晚上回到家后,楊千秋卻病了,不得不請假。同事告訴她,請假一天需要主任審批,請假三天以上則需提交給副校長審批。從小怕老師的楊千秋現(xiàn)在同樣怕領(lǐng)導,她選擇向官小的主任請假——想請假多天的話,就只能每天提交請假申請“續(xù)假”了。請到第四天的時候,主任派年級長打電話詢問病情:“小楊,怎么樣了……怎么病了這么久……醫(yī)生怎么說……這個藥藥效比較輕啊……要是能上課就堅持一下……”楊千秋有點無措,但最終楊千秋還是硬著頭皮拿著診斷書請了五天假。她知道領(lǐng)導不喜歡老師請假,她也理解教師崗位的特殊性。

想起去年堂姐遠嫁,離家千里,在事業(yè)單位或國企工作的親人都請假去玩了幾天。家里人也叫她請假,她說“怎么可能”。這學期開學前,一位和楊千秋同年畢業(yè)入職的老師因為做手術(shù)需要請假一個月,人事處表示長假需要線下審批,是楊千秋去幫她跑的流程,從年級長跑到主任再跑到副校長,楊千秋能看得出來領(lǐng)導的不滿。果然這位老師返校后就被約談了。領(lǐng)導用另一位女老師舉例,說她做手術(shù)一個星期后就回校工作了?!懊總€人身體情況又不一樣!”這位老師委屈地對楊千秋說。

周一返校上課后,楊千秋才知道在她請假的一周里,并沒有老師給她代課。好在距離期中考還有時間,她還能夠把進度趕上。她不奢求期中考能有多大進步,穩(wěn)定就行,但成績出來后,這次她的班級平均分比張大寺班級的低了五分,不過仍然達到了48%的班級進步率。楊千秋還沒來得及發(fā)愁,年級組長就把她叫過去了。

“你上次請假太久了,主任很不滿意,說這個楊千秋怎么病還沒好?!?/p>

楊千秋小聲說是因為還沒有痊愈。

“可是很多老師都能帶病上班,年輕人不要那么脆弱?!?/p>

楊千秋不說話了。

“你們班這次比張老師的班還是差了五分,月考也差不多,你要想辦法怎么把這個成績提上去……”

“但是兩個班的分班成績就差了六分……”楊千秋忍不住說。

“領(lǐng)導會看你的分班成績嗎?校長會看嗎?家長會看嗎?領(lǐng)導要的是結(jié)果,你看看這個差距!”或許是看楊千秋表情變了,年級長緩和了語氣,“你可能不知道,張大寺有多想教兩個班,有多想把你擠出去。分班的時候他找了所有中層領(lǐng)導,一直給領(lǐng)導打電話,說你教不好,領(lǐng)導都煩死了。是主任看中你的潛力,堅持讓你帶一個班,想讓你和張大寺分庭抗禮?!?/p>

楊千秋懵了。她猛地想起開學前被主任叫去談話,第一句話就是“有老師反映你專業(yè)能力不行……”她當時想破腦袋都想不出誰會在背后說她壞話,她覺得歷史組的老師應(yīng)該都是團結(jié)的伙伴,最后她認為是主任編了一句話誆她的。

她又想到更早之前,高一剛開學時,學校分給張大寺和楊千秋各一個重點班??傻秸缴险n前一天,她才接到通知,兩個重點班都歸張大寺,她只教平行班。楊千秋覺得可惜,老師們都知道,重點班的學生成績更好往往不是因為他們比其他學生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更愿意學習,學習習慣更好,這對老師來說會更輕松愉快。當時剛畢業(yè)的楊千秋倒沒細想?,F(xiàn)在回想起來,原來張大寺這么早就在背后搞小動作了。

楊千秋腦子飛快轉(zhuǎn)動,心亂如麻,但年級長還在喋喋不休,“你知道私立學校是優(yōu)勝劣汰的,你高二教不好你就上不了高三……你看這兩年的環(huán)境,去年學校還辭退了幾個有十多年經(jīng)驗的老教師……”

楊千秋已經(jīng)不知道腦子里該想哪件事了,咬著嘴唇使勁睜大眼睛,但眼淚還是不斷流了下來。

她擅長給自己施壓,覺得孩子們的一部分未來都在她肩上,又怕孩子們嫌棄她年輕所以拼命努力。她也做慣了好學生,以為學習就是自覺者的游戲,突然有一天面對這些形形色色的學生,不明白他們?yōu)槭裁丛谏险n的時候明目張膽地睡覺、把化妝品藏在抽屜里、常常因為溜去打球而遲到、在本子上寫老師壞話還到處傳閱……她覺得比起大學時看不完的書、寫不完的論文,教高中生的工作在體力上更輕松一點,但性格各異的學生、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和各種無意義的事情都讓她心力交瘁。

看她哭成這樣,年級長以“多花點時間,不要怕加班”為結(jié)尾匆匆結(jié)束了對話。楊千秋紅著眼回到辦公室,看到坐在工位上鼓搗手機的張大寺。他最近沉迷于給自己班上的學生拍視頻,還讓楊千秋教他剪輯。楊千秋恨不得一口呸在這個虛偽小人臉上:我再也不會相信這里的任何人了。

6

除了歷史班的課,楊千秋還要負責五個物理班的歷史學業(yè)水平考試。

學考其實非常簡單,只要把高一學過的重要內(nèi)容背下來就行??墒菞钋镞€需要用三個月的時間幫他們講解梳理知識點,因為很多學生高一的時候沒對歷史上心,缺乏基本的史實框架,甚至以為1978年還在抗戰(zhàn)。當然,有些學生也并不在意三個月后的學考,跑來對楊千秋說:“老師,你別管我了,我以后補考就行了。”但是在學?!叭珕T通過”的要求下,楊千秋還是兢兢業(yè)業(yè)地給他們講最基礎(chǔ)的知識點,一份一份手改試卷,也習慣了這些物理生在她的課上睡覺、寫其他作業(yè)、對她翻白眼的情況。她覺得自己像在打地鼠,這邊揪起來兩個講話的,那邊又開始看小說了,每一節(jié)課都上躥下跳,沒法安生待在講臺上。

盡管努力了這么久,學考前的周末還是給一批可能不通過的“危險分子”惡補了兩天。把學生都送進考場后,楊千秋疲憊地想:愛誰誰吧。

期末要到了,楊千秋專心于歷史班的教學。但有些學生開始懈怠了,交作業(yè)的情況明顯不如之前,她要盯得更緊了。每周兩次的備課會議照常舉行,高二年級歷史組只有她和張大寺,每次開會兩個人都是各干各的,說不上幾句話,但還是要拍照發(fā)到群里,裝模作樣寫幾句備課心得。楊千秋不再求教于張大寺,也不去他班里聽課,她從心底鄙夷這個人,但還是被迫承擔著張大寺丟給她的活。

出成績的那兩天,楊千秋焦慮得睡不著,但期末成績還是讓她失望了,平均分比張大寺的班級低了4.5分,但好在進步率達到了50%,這讓她心里稍稍有點安慰。這學期的最后一節(jié)課,楊千秋給學生們放了一集宋代的電視劇,順帶講些宋代科舉和文化。她早就想這么干了,現(xiàn)在才有機會。下課之后,雖然還沒到下班時間,但楊千秋等不了了,拔掉電源離開。

學生看到她背著包,羨慕地說:“老師你這就放假啦?”

她狡黠地笑:“寒假快樂!”

7

二十天后,楊千秋回到了學校,比其他老師提前了兩天,因為她是來辦離職手續(xù)的。寒假的時候她想了又想,工作這一年半發(fā)生太多事情了,她甚至在學校受到過性騷擾,因為心理的問題而不得不醫(yī)院開藥。她實在是厭惡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厭惡惡性競爭,加上下個學期開始,由于選歷史的學生太少了,課時量不夠,她每個月會被扣近兩千元的課時費,經(jīng)濟加職場的雙重壓力之下,楊千秋徹底堅持不下去了,瞞著父母辦了離職,準備去另一個城市休息一段時間。

她知道,父母不會支持她辭職的決定。

這個年她過得分外煎熬,第一次體會到了所謂成年人的壓力。

楊千秋有三個堂姐,都從985本碩畢業(yè),有一份事業(yè)單位或國企的穩(wěn)定工作,領(lǐng)著不錯的薪水。家里人要么讓她繼續(xù)讀研,要么催她趕緊考公。楊千秋是家里最小的妹妹,高中成績雖不出挑倒也穩(wěn)定,如愿進入了一所北京的985。按照她媽媽的想法,她也應(yīng)該繼續(xù)讀研,畢業(yè)后找一份體面的工作。

但是楊千秋的大學四年過得特別辛苦。她被調(diào)劑到歷史學后,對這個專業(yè)實在說不上有多么熱愛,參加本校的文學院轉(zhuǎn)專業(yè)考試,但是失敗了。她只能一邊修讀文學院的雙學位,一邊垂頭喪氣地在歷史學這條路上走下去。歷史太難懂了,課業(yè)壓力太大了,她好像不會讀書了。班主任在每一次班會中督促大家多做研究,要寫出很好的論文參加比賽并拿獎,她一邊說這是一種“精英的思想”,一邊不可抑制地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其他同學都在卷綜測卷績點的時候,她迷迷糊糊,暈頭轉(zhuǎn)向。

有一次,楊千秋和媽媽說“我不想讀書了?!眿寢尲日痼@又失望的表情讓她至今印象深刻:“你以前不是這樣的?!?/p>

后來,她跨專業(yè)考研失敗,因為雙學位課程繁重也沒有實習經(jīng)歷,因為害怕“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而不想考公,看著其他同學都塵埃落定,她匆忙地找了一份專業(yè)對口、薪水也不錯的私立高中教師工作,這才擁有了短暫的安心,開始認真準備畢業(yè)論文。

她拜托了一位年輕的世界史副教授做她的畢業(yè)論文導師,因為私心里覺得年輕教授更負責。但這位莫教授的負責程度出乎她的意料——不僅論文改了十稿,還給她推薦了海外的研究生項目,建議她出國讀研,這讓她心里的火焰又燃燒起來。

畢業(yè)論文答辯的時候,楊千秋得到了出乎意料的評價。一位教授說很意外這是本科生的論文,這篇關(guān)于女性主義的文章“理性而動人”。一位教授詢問了她畢業(yè)后的去處,對她沒有繼續(xù)讀研表示可惜。楊千秋幾乎要哭出來,這是她大學四年第一次得到這樣的認可,太貴重了,她在心里反復掂量。

“要是早點遇到莫教授該多好?!彼质涞叵搿?/p>

楊千秋帶著這樣復雜的心情畢業(yè),去到新的城市工作,又在一年半后辭職,歷史專業(yè)畢業(yè)的她,還不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

辭職一個月后,前同事給楊千秋發(fā)來消息:“學考全部通過了,張大寺在群里洋洋自得,明明有一半你的功勞好吧,小人嘴臉!”

兩千塊獎金領(lǐng)不到咯,楊千秋躺著伸了個懶腰。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作者:向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