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治療是臨床麻醉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影響患者預后。適當?shù)囊后w治療對患者術中循環(huán)穩(wěn)定和術后恢復起到積極作用,可以補充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及微量元素。因此,麻醉醫(yī)生需了解臨床上使用的各類液體的特點。
血漿正常滲透壓約為280-320 mOsm/L,凡是與此滲透壓相近的溶液為等滲溶液。臨床補液時,輸注液體需與血液等滲,這樣對人體生理功能干擾小。常用的等滲液體主要有:生理鹽水,即0.9%氯化鈉溶液,是最常用的等滲晶體液;乳酸林格液,是第二代等滲平衡晶體液,適用于調節(jié)體液、電解質和酸堿平衡;5%葡萄糖溶液,雖然等滲,但葡萄糖可迅速通過細胞膜被氧化,不能維持血漿滲透壓,屬于等滲無張力溶液,常用于提供能量和維持水電解平衡。
晶體液
1、生理鹽水
因其氯含量較血清高 50 mmol/L,且不含鉀、鈣、鎂等電解質,大量輸注后可引起高氯性代謝性酸中毒,減少腎臟血流,增加急性腎損傷的發(fā)生,引起電解質紊亂。
2、林格氏液(復方氯化鈉林格液)
第一代平衡液,在生理鹽水中加入了氯化鉀及氯化鈣,其比例組成為氯化鈉 0.85%、氯化鉀 0.03%、氯化鈣 0.033% 。
3、乳酸鈉林格液
第二代等滲平衡晶體液,在林格液的基礎上加入乳酸鈉,其優(yōu)點在于含有生理濃度的Cl- ,還含有乳酸鹽可被氧化為碳酸氫鹽而增強體內(nèi)的緩沖作用,尤其適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傾向的脫水病人。需注意的是,大量輸入含乳酸鹽的液體可能會引起高乳酸血癥,尤其是合并乳酸代謝障礙的病人。
4、醋酸林格液
第三代等滲平衡晶體液,醋酸鹽代替乳酸鹽。其優(yōu)點是 pH 為 7.4,Cl- 和 Na+ 濃度接近血漿,K+ 和 Mg2+ 濃度接近細胞外液。醋酸的代謝主要通過三羧酸循環(huán),受肝腎影響較小。因此,對于肝腎功能受損或高乳酸血癥的病人,醋酸平衡鹽溶液治療優(yōu)于乳酸林格液。
5、復方醋酸鈉林格液
第四代平衡鹽晶體液,除采用醋酸作為緩沖體系外,其電解質配比較上一代更接近細胞外液,可有效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另外添加的鎂離子可調控鈣離子進入細胞內(nèi)并發(fā)揮正常作用,是酶的主要激活物質,可減少中樞系統(tǒng)易激惹、癲癇發(fā)作、反射亢進及骨骼肌痙攣等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此外,還增加了 1% 的葡萄糖,對于非糖尿病患者而言,不會引起血糖升高,還可有效降低因術前禁食、手術時間較長出現(xiàn)的低血糖現(xiàn)象,可預防或減輕危重癥患者應激狀態(tài)下出現(xiàn)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可降低酮體生成,抑制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利于術后康復。
6、碳酸氫鈉林格液
第五代平衡鹽晶體液,碳酸氫鈉林格液是一種由多種電解質(含鈉、鉀、鎂、鈣離子)組成的復方制劑,采用獨特的 HCO3- 緩沖體系,代謝不經(jīng)過肝腎,而是通過呼吸系統(tǒng),適用于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的液體治療,優(yōu)勢顯著。碳酸氫鈉林格液電解質配比與血漿接近,其主要用于循環(huán)血流量和組織間液減少時細胞外液的補充糾正,以及代謝性酸中毒的糾正。
膠體液
1、羥乙基淀粉
不管爭議如何,目前我科可用的人工合成膠體液只有羥乙基淀粉這一種了。
羥乙基淀粉是以玉米淀粉為原料,經(jīng)羥基化而制成的人工膠體液。臨床上最常使用6%HES(中分子HES 130/0.4),其滲透濃度約為300mmol/L,輸注 1LHES能夠使循環(huán)容量增加700~1000mL,擴容效應能維持4~8小時。羥乙基淀粉導致的過敏反應發(fā)生率很少,但是可引起急性腎損傷、凝血功能障礙,且其發(fā)生率隨著累積劑量的增加而升高,每日最大劑量50ml/kg。

麻醉手術期間液體需要量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生理需要量
按照4-2-1原則補充生理需要量,第一個10kg體重補充4ml/(kg·h),第二個10kg體重補充2ml/(kg·h),以后每10kg體重補充1ml/(kg·h);
2、麻醉后血管擴張
誘導前或誘導同時補充5~7ml/kg平衡液,但是麻醉結束后,血管擴張效應中止,患者容量恢復,因此心腎功能不全患者應謹慎補液,注意血容量過多帶來的并發(fā)癥;
3、失血量
按照失血量的3~4倍輸入晶體液,或是等血容量的膠體液;
4、術前累計缺失量
術前非正常的體液丟失量,如術前嘔吐、腹瀉、利尿等;
5、第三間隙缺失量
第三間隙缺失量與手術部位和方式有關,補液原則為較小手術補充2~3ml/(kg·h)、中等手術4~6ml/(kg·h)、有較大暴露創(chuàng)面手術補充7~10ml/(kg·h)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