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四月吃春”再出新花樣,除了觀賞,鮮花正在成為餐桌上的佳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家新零售超市,金雀花、黃瓜花、槐花等可食鮮花進入了菜市場。專家提示,嘗鮮也需兼顧食品安全。
記者注意到,截至4月18日,多家線上商超平臺都有食用鮮花類春菜上市,包括槐花、黃瓜花、茉莉花等,每50~100克售價多在10~20元左右,吸引眾多居民選購。“炒蛋、清炒、清蒸……”在社交平臺上,也有許多網(wǎng)友分享采摘鮮花、食用鮮花的經(jīng)驗。

春季,昆明各種食用鮮花大量上市。昆明日報 圖
“我是北方人,之前有每年吃槐花的習俗,今年看到超市貨架上也有別的花,非常驚喜?!?月18日,北京市民茍女士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云南旅游的時候,吃過各種各樣的鮮花菜品,現(xiàn)在我們也能在北京自己買來做了?!?/p>
4月18日,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專家組成員劉少偉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春天鮮花品種繁多,不少地方都有食用鮮花的習慣。像在云南,玫瑰花可食用,而在北方,槐花食用也較為常見。不過,也有部分鮮花捎帶毒性,如紫藤花,食用則需謹慎。
春季食用鮮花,仍需兼顧安全問題。“不同人對鮮花中的蛋白質(zhì)等成分可能存在過敏反應(yīng),初次食用應(yīng)少量嘗試,觀察有無過敏癥狀。”劉少偉提醒,烹飪鮮花時需確保做熟做透,避免因未煮熟導致中毒?!安灰つ扛L嘗試未知的鮮花品種,以免發(fā)生意外?!?/p>
云南省昆明市市場監(jiān)管局同樣發(fā)布2025年春季食用鮮花安全提示,部分鮮花(如車前草、蒲公英、魚腥草)雖有一定藥用價值,但過量食用可能引發(fā)健康問題。嚴格區(qū)分食用與觀賞花卉,公園、路邊或花卉市場售賣的觀賞花(如玫瑰、百合)不可食用,其花粉、農(nóng)藥殘留等可能引發(fā)過敏或中毒。
熱門跟貼